第五节 痛经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是指妇女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坠胀,或伴有腰酸及其他不适,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痛经是女性月经期常见的伴随症状,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月经期或月经前后过食生冷、冒雨涉水、过度劳累等往往可诱发或加重疾病,因此月经期及月经前后应注意起居,以避免诱发或加重疾病。
1.针灸
(1)实证
主穴:三阴交、中极、次髎。
配穴: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
操作:常规手法针刺,采用泻法。
方解:中极为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之一,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次髎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具有疏导水液,健脾除湿之功。次髎既为局部取穴,可以疏通胞宫气血以止痛,配合三阴交又为治疗痛经之要穴。
(2)虚证
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配穴: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
操作:常规手法针刺,采用补法。
方解: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之一,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足三里燥化脾湿,生发胃气;气海具有利下焦、补元气、行气散滞之功。以上诸穴配伍可以使气血充足,胞宫得以充养,荣则不痛。
2.耳穴埋豆
取穴:内生殖器、内分泌、交感、皮质下、神门、肝、肾。
操作:选准耳穴后,找出最敏感点,耳郭皮肤常规消毒,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次,每次10分钟,以微感疼痛为度。每隔3天换贴一次,15天为一疗程。经前使用至经行痛止。
方解:内生殖器能疏通经络,祛瘀通络止痛,主治妇科疾病;内分泌、皮质下调节机体功能,调经止痛;交感、神门治疗各种痛证;肝调畅气机,通经止痛;肾补后天之本、益气止痛。
3.艾灸
取穴:神阙、关元、三阴交、子宫。
操作:每穴隔姜灸中等艾炷5~7壮,使局部微红,不发泡。隔日1次,经前及经期疼痛剧烈时使用。
方解:神阙温补元阳,温阳止痛;关元培补肾中元气;三阴交健脾益气、调补肝肾;子宫调经理气、升提下陷。共奏温里散寒止痛之效。
4.中药热敷
方药:当归20克,川芎20克,艾叶20克,透骨草150克,白芷20克。
操作:将药物研细末装药袋,与毛巾同煮30分钟,趁热将毛巾外敷于下腹部,上覆盖一层保鲜膜,患者盖被保温,热敷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1次。1剂连用5天,10天为1个疗程。或经期腹痛剧烈时使用。
方解:方中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艾叶调经止血,散寒除湿;透骨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白芷祛风湿,活血止痛,全方合用共奏活血温经,通络止痛之效。
5.穴位贴敷
(1)处方一
方药:防风、白芷各50克,桃仁、红花、苏子、麻黄、延胡索、莱菔子、三棱、莪术、香附、乌药各40克,细辛、干姜、土鳖虫、杏仁、冰片各30克。
操作:以上药物研磨加工成细末,外用取50克,用热水调成糊状,酌加白酒或醋10毫升,外敷小腹。先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再敷药,之后用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并加热水袋,使药物温度维持在45~60℃,每天1次,每次4~6小时为宜,夜包晨取,疗效更佳。可于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使用,亦适用于月经来潮之时出现症状明显之急性痛经。
方解:本方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功。方中防风祛风解表,胜湿解痉;白芷祛风湿,活血止痛;桃仁、红花活血祛瘀;苏子、莱菔子、杏仁降气消痰、调畅气机;麻黄、细辛发汗解表,兼能温经通脉;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三棱、莪术祛瘀通经消癥;土鳖虫破瘀血;香附、乌药疏肝理气,活血调经;干姜温中散寒;冰片外用消肿止痛。本方用于各种证型所致之痛经。
(2)处方二
方药:当归15克,白芍10克,山茱萸15克,巴戟天15克,甘草10克,山药15克。
操作:上药共研为细末。将肚脐用温毛巾擦净,取药粉适量填脐内,以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2日换药一次。本方经期和非经期均可使用。
方解:方中巴戟天、山茱萸补肾气,填肾精;当归、白芍养血缓急止痛;山药、甘草补脾肾、生精血。全方共奏补肾填精养血,缓急止痛之功。用于治疗肾气亏损之痛经。
(3)处方三
方药:黄芪15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饴糖10克,当归10克,党参10克。
操作:上药共研为细末。将肚脐用温毛巾擦净,取药粉适量填脐内,以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2日换药一次。本方经期和非经期均可使用。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桂枝补气温中,通络止痛:当归、白芍、饴糖养血和中,缓急止痛;炙甘草、生姜、大枣健脾胃以生气血,欲补气血先建中州。本方共奏补气养血,和中止痛之效,用于气血虚弱之痛经。
(4)处方四
方药:五灵脂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5克,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乌药10克,延胡索10克,炙香附10克,红花5克,炒枳壳10克。
操作:上药共研为细末。将肚脐用温毛巾擦净,取药粉适量填脐内,以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2日换药一次。本方经期和非经期均可使用。
方解:方中当归、川芎、牡丹皮、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通调血脉;乌药、香附、枳壳疏达气机,解郁散结;更配延胡索、五灵脂行瘀止痛。全方相配,气血调畅,则瘀散块消,气血通行,通则不痛,诸症自解。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痛经。
(5)处方五
方药:吴茱萸10克,当归10克,白芍5克,川芎5克,党参10克,桂枝5克,牡丹皮10克,生姜5克,半夏5克,麦冬10克。
操作:上药共研为细末。将肚脐用温毛巾擦净,取药粉适量填脐内,以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2日换药一次。本方经期和非经期均可使用。
方解: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当归、川芎,白芍、牡丹皮养血祛瘀;党参益气生血;麦冬养阴润燥;半夏、生姜降逆温中。诸药相配,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痛经。
(6)处方六
方药:牡丹皮10克,黄连10克,生地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红花5克,桃仁5克,莪术5克,香附10克,延胡索10克,大血藤10克,败酱草10克,薏苡仁10克。
操作:上药共研为细末。将肚脐用温毛巾擦净,取药粉适量填脐内,以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2日换药一次。本方经期和非经期均可使用。
方解:方中黄连、薏苡仁清热除湿;大血藤、败酱草清热解毒;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牡丹皮活血祛瘀通经;莪术、香附、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生地、白芍凉血清热,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之效。可用于治疗痛经之湿热蕴结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