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就是这么来的(全6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走过殷商,迈入周朝,在经过了像画一样的甲骨文之后,我们步入了金文的鼎盛时代。需要注意的是,甲骨文、金文,以及我后面要讲的小篆(zhuàn)、隶书等,它们有大致的先后顺序,但没有特别清晰的时间界限。金文诞生于商朝中期,兴盛于西周,基本消亡于秦灭六国。

什么是金文呢?

和甲骨文一样,金文名字的由来也和它的载体有关。

你见过博物馆里的青铜器吗?那些斑驳陆离的古老器物,是历史无言的见证者。由于氧化作用,我们见到的青铜器大多数是青黑色的,但它刚刚铸造出来的时候,则是耀眼夺目的金黄色。汉代以前所说的“金”往往指的是青铜,这是一种铜和锡、铅等的合金,刚制成时是耀眼的金色。博物馆里的青铜器,大都在地下经过了千年的水浸土埋,金属被腐蚀,颜色变为庄重古朴的青黑色,内敛了许多。要知道,周天子也喜欢“土豪金”的颜色呢。

金文,就是铸造在金色的青铜器上的文字。在古代,有两种青铜器最为常用:一种是鼎,用作礼器;一种是钟,用作乐器。所以,金文也叫作“钟鼎文”。

●问鼎中原

古人为什么要把金文刻在鼎和钟这样的青铜器上呢?因为,以钟鼎为代表的青铜器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崇高。它们被称为“国之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在周代,不是谁都有资格铸造青铜器的。你说我家里特别有钱,铸个鼎玩玩,怎么样?那可是绝对不允许的。必须要由天子赏赐给诸侯大夫“金”,也就是青铜,然后诸侯大夫才有资格铸造钟鼎。

钟和鼎如此重要,它们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

让我们先从“鼎”说起,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地位这么尊崇的鼎,最初是一口接地气的大锅。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讲解汉字字理的字典,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许慎。在体例上,它开创了部首编排法;在内容上,它用六书系统地解说汉字,并保存了部分早期古文字的写法,为我们研究甲骨文、金文等提供了依据。六书是六种汉字造字法,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五味”是酸、咸、苦、甘、辛五种味道,泛指美味的食物,鼎最早是一种用于烹饪的器具。

“鼎”长什么样呢?所谓“三足两耳”,我们看一看它的样子就知道了。鼎有三足,稳稳放在地上;上面又有两耳,可以把木棍穿进去,用来扛鼎。这个造型还真的蛮适合做锅的,下面的“三足”之间很适合放柴火,上面的“两耳”很适合把锅抬起来。

作为一口接地气的大锅,鼎为什么备受推崇,地位倍增呢?

因为一个我们熟悉的人——大禹。

大禹治理了水灾,安定九州,广大人民都很爱戴他。舜便禅让了自己的位置,让大禹当王。大禹建立了夏朝,成为夏朝的开国天子。他掌管天下后,做了一件特别有权力象征意义的事情——收来了九州的金(青铜)铸造了九个大鼎,以此象征当时的九州上古时代,天下被划分为九州,即九个地理区域。后来,人们用九州泛指天下。大地。正因如此,鼎在古代也象征着国家政权,是大国国力的体现。人们铸鼎,将它作为重要的礼器,用于祭祀等重大事宜。

鼎作为礼器,是一个国家政权的象征,所以古代有“问鼎中原”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角是春秋时期的楚庄王,这是一个英明勇敢、野心勃勃的国君。有一次,他问周天子的使臣王孙满:“听说天子有九鼎,不知道这鼎有多沉啊?”你要知道,楚庄王并不是真想知道鼎有多沉,而是因为鼎象征国家政权,他想借此掂量一下周天子的分量!

春秋时期周室衰微,诸侯蠢蠢欲动,天子已经没什么分量了,谁都敢欺负一下。但能言善辩的王孙满非同小可,他一句话就把楚庄王顶了回去——“在德不在鼎”!天子统治万国,在于德行,而不在于是否拥有九鼎。言下之意是,你楚庄王只关心鼎的轻重,不过是个有勇无德的莽夫罢了。

楚庄王反驳道:“我们楚国长戟(jǐ)戟是一种兵器,主要由青铜制成。上的钩尖儿加起来,就能够铸成九鼎。”这句话说的是铸鼎,其实暗含的意思是,我们楚国兵强马壮,靠军队就能推翻周王室,一统天下。

王孙满丝毫不惧:“当初夏强盛的时候,即使是远方的诸侯也会赶来朝见大禹。九州的长官们贡献金,铸成九鼎,九鼎上刻着九州各地的出产以及奇特的东西。天地之间的事物都被容纳在九鼎之中,人们从鼎上能识别一切神圣与邪恶的东西。后来,夏桀夏朝的最后一任国君。道德败坏,夏朝被殷商取代,九鼎也随之迁到了殷都殷商的国都,在今天的河南安阳。。殷商的国运有六百年,可惜纣王暴虐,于是殷商被周取代,九鼎便也归了周。可见,如果一个君王有德行,国家治理得美好清明,那么鼎即便很小,也重得难以移动。如果一个君王无德昏聩(kuì),那么鼎即便很大也会轻易失去。当初周天子把九鼎安放在都城时,占卜得知周会传国三十代,国运会持续七百年,这是天命。现在周虽然在衰败,但天命还没有改变。”

楚庄王碰了软钉子,这才收敛了自己的傲气。

在历史上,觊觎九鼎的霸主不止楚庄王一个。秦国的秦武王热衷举鼎,楚霸王项羽力能扛鼎。他们举起沉重的鼎,不仅是展现自己力气过人,也是要通过举鼎的行为,寄托征服天下的决心。

●价值连城的编钟

除了鼎,钟上也经常刻着金文。钟和鼎一样,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钟是做什么用的呢?它是古代典礼上常备的乐器,一般都是一套,称为“编钟”。大大小小不同的钟,敲击起来音色不同,演奏出复杂的旋律。殷商的编钟多为3枚一组,春秋战国时期多为9枚一组。现存最华丽的编钟,是在湖北省博物馆里藏着的一套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共64枚,分三层悬挂,全部重量在2500公斤以上,美轮美奂,真可谓先秦青铜器中的珍品,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去参观一下。

在中国古代,人们把那些尊贵的家族称作“钟鸣鼎食之家”。什么是富贵的标志?不是黄金美酒、宝马香车,而是用钟奏乐、用鼎吃饭的人家——这幅古香古色的生活画面,不仅是古人心中财富的象征,也是社会地位的标志。

VCG211262913655-©王萌/视觉中国

●国家大事与家族荣耀

青铜器地位崇高,铸刻在上面的文字也不是一般内容,或是国家的军国大事,或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荣耀和辉煌。

在金文中,我们能看到一些历史上的“重大新闻”。你看下面这个青铜器,古朴大方,它的名字叫利簋(guǐ)。簋和鼎一样,也是古代的一种食器,主要用于盛饭,也是一种礼器。北京有个饮食一条街,以麻辣小龙虾著称,就叫作“簋街”。“利”是这个簋的主人。大家跟我一起看右上角的利簋铭文:

第一个字右边是戈,下面是止,所谓“止戈为武”,这是一个“武”字。旁边加上一个“王”,这是周武王的专用字。哇!鼎鼎大名的周武王,大人物出现了!武王下面的一个字不难认,这是征伐的“征”。第三个字,是商纣王的“商”。“珷(武)征商”——看到这几个字,有没有一点儿心潮澎湃的感觉。在古老的青铜器上,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一场大战。在利簋接下来的文字中,记录了武王伐纣的时间,“唯甲子朝”——在甲子那一天的清晨。这个时间和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是完全吻合的——“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在利簋上,铭刻着“利”带领家族参与武王伐纣的光荣历史。这类青铜器是不折不扣的传家宝!因此,很多金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子子孙孙永保用”,“用作宝尊彝(yí)”——周代的贵族们,希望这些尊贵典雅的青铜器,成为子孙代代相传的宝贝。当然,那些古老的权贵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湮(yān)没无闻,时至今日,金文已不再是某个家族的荣耀,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瑰宝。

●古朴雄浑的金文

说完金文的载体和内容,再来看看金文字形本身的美。

金文是一种古朴雄浑的文字。说它古朴,是因为金文保存了一些非常古老的字形。就拿我们熟悉的“王”字来说,“王”是国家的统治者,这个字最开始是什么样子的呢?在甲骨文中,“王”写成等样子,有人说,这是祭祀上天的架子,用来焚烧祭品,王者拥有祭祀上天的神圣权力!也有人不同意,哼!画个烤肉架,就能代表高高在上的王吗?

争来争去,直到看到了金文中的一个字形

你看这个字像什么?没错,斧头!它是斧头的象形。那帝王和斧头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呢?

在古代,有一种威猛夸张的大斧头,名字叫“钺”,它标志着征战、杀伐的权力,是王权的象征。前面说过,青铜刚刚铸造出来时是金黄色的,在古书中,这种青铜大斧有个专门的名字——黄钺!

《尚书》中记载,武王伐纣的时候,“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huī)”——左手拿着青铜大斧,右手挥舞雪白的旗帜,来指挥部队。除了史书,考古发现也印证了黄钺的存在。在殷商时期,商王武丁有一位英勇善战的妻子,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英雄,名字叫妇好。在河南安阳发现的妇好墓中,出土了非常霸气的青铜钺。而且,不止一把,而是两把!这说明妇好拥有领兵出征的权力。根据甲骨文记载,这位女英雄最多指挥过13000人,真是赫赫威风!不过,妇好出征,手拿两把大斧,听起来怎么有点儿像李逵……

从妇好墓出土的黄钺,结合史料和金文,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什么是“王”?王者拥有钺所代表的征伐大权,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

至于雄浑,金文地位崇高,在当时都是由最好的书法家来写的。而且,金文不是用刀契刻,而是铸造而成,相比甲骨文而言,有着更多的书法展示空间。若你去博物馆游览或者看字帖,会发现金文的书法性非常高,有一种雄浑丰满、古朴天然的美感。吴昌硕、齐白石等大书法家都喜欢用这种字体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