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中的古村镇:湖北省应城市巡检村调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农民工的未来展望

(一)农民工的未来——城镇居民

农民工是我国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产物。随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逐步改革和消失,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也必将逐渐减少直到完全消失。因此,可以断言,农民工没有未来,或者说它的未来就是城镇化,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城镇居民。

然而,人们往往把人口城镇化简单地理解为“农村户口”转变为“城镇户口”,这是不全面的。应该指出,人口城镇化的全部含义,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职业活动的非农化,即以从事第二、第三产业职业活动为主;二是居住地域的市镇化,即必须在城市或建制镇地域居住;三是社会权利的市民化,即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方面应该享有与市民完全平等的权利;四是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包括劳动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式、交往方式、社会活动方式等)的城镇化;五是人口素质的文明化,即用开放、先进的城镇文明取代封闭、落后的农村文明,实现由“农村人”到“城镇人”的转变。上述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职业活动非农化、居住地域市镇化、社会权利市民化是基础,生活方式现代化是主体,人口素质文明化是核心。

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底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1.3%。[6]但是,“在这51个百分点中其实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并没有享受到城市市民的待遇……2011年底,我国现有农业户籍人口9.35亿,如果说我们的13.45亿总人口扣除这个数,真正的城镇人口只有4.1亿,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51.3%的城镇化水平,至少还要砍掉1/3,这就意味着在目前的城镇人口里至少有1/3的人还需要变成真正的城镇人口过程。”[7]69079万人的1/3,就是23024万人,这就相当于2011年全国农民工的总数:25278万人。显然,如何让农民工“变成真正的城镇人口”,是中国人口城镇化所特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让农民工成为历史的几点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他们中绝大多数虽然被统计为“城镇人口”,但是,实际上只是“四低三高”——低工资、低福利、低社保、低人权,高劳动强度、高职业风险、高环境污染的城镇“二等公民”。显然,这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公平正义”精神相违背的。现在的任务是,必须尽可能快地改变这种现状,让农民工尽早成为历史。为此,我们建议:

(1)改革户籍制度,按照居住、劳动、生活的属地原则,实行户籍登记和管理,并按照户籍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以及各种法律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和参与权利。

(2)改革就业制度,废除劳动就业中的户籍限制,按照劳动能力招聘就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定期检查劳动合同执行情况,严肃查处一切违背劳动合同的行为。

(3)改革工资制度,实行同工同酬的工资制度和福利制度,纠正一切带有歧视性的工资政策和福利政策,保证及时、足额发放工资和福利。

(4)改革社保制度,主要是改革社会保障的核心——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这些保险制度的设计,必须适应劳动力流动的客观需要,不能让劳动者因流动而遭受损失或被迫中断。

(5)改革住房制度,为农民工提供方便、适用的廉租房或保障房,使农民工能够安居乐业,并参与居住区的社会管理,这是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和前提。

(6)改革教育制度,无论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废除户籍限制,使农民工子女享有同等受教育权利,这是改变农民工命运的根本措施。

(7)加强职业培训,对于招收的农民工实行岗前培训、岗中轮训和晋级培训,这是提高农民工素质,促进农民工转变成为合格产业工人的关键环节。

(8)搞好各种服务,特别是搞好就业信息、劳动中介、职业培训、法律咨询、劳动仲裁等服务,使农民工遭遇困难时能够获得及时的帮助或指导。

农民工市民化,需要巨大投入。“据专家推算,农民工市民化的平均成本约为10万元”[8]。按此计算,25278万农民工市民化,需要投入25万亿元。这样庞大的投入,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至于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和人口素质的文明化,更是一项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实践证明,实现由“农村人”到“城镇人”的转变,往往需要经过两三代人的努力。但是,只要方向正确,政策对路,并持之以恒,这个世界性的空前规模的伟大历史性转变,最终是可以实现的,也是必然会实现的。

撰稿人:李咬明、王顺利、水延凯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6》4-2。http://www.stats.gov.cn/ndsj/information/zh1/d021a。

[2]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第512页。

[3]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第3页。

[4] 徐京路等:《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1月20日《华声报》。

[5] 百度百科:“农民工”,总体规模。http://baike.baidu.com/view/39288.htm。

[6] 国家统计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2-02-22。

[7] 陈锡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促进中国城镇化,更好的实现可持续》,2012-3-25在“2012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的演讲。http://www.town.gov.cn/csph/201204/10/t20120410_537379.shtml。

[8] 朱丕荣:《努力提高城镇化的水平与质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论坛通讯》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