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户村经济
一 家庭经济发展
1.村民家庭收入水平和结构
据《巡检村村民家庭问卷调查》资料,对家庭收入做有效回答的有344户、1331人。2009年,他们的收入情况见表2-7。
表2-7 村民收入
表2-7的数据说明:(1)从总收入看,户均112240元,人均29008元;从纯收入看,户均34149元,人均8826元。200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2]。巡检人均纯收入是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71倍。(2)从收入结构看,家庭经营收入占82.77%,工资性收入占12.52%,财产性收入占2.72%,转移性收入占1.99%。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中,非农产业收入占74.99%,农业收入占7.78%,前者在总收入中占绝对优势。
《巡检村村民家庭问卷调查》资料表明,收入水平不同收入结构就不相同。据统计,巡检村20%年人均纯收入最高的69户(人均纯收入23651元),与20%年人均纯收入最低的69户(人均纯收入仅2011元)相比较,收入结构上就存在着显著差异。最高69户的收入结构,第一是非农产业收入,占83.18%;第二是农业收入,占6.95%;第三是工资性收入,占5.35%;第四是财产性收入,占3.50%,第五是转移性收入,占1.02%。最低69户的收入结构,第一是非农业收入,占60.33%;第二是农业收入,占18.46%;第三是工资性收入,占12.96%;第四是转移性收入,占8.03%;第五是财产性收入,仅占0.22%。两者相比较,前者,非农产业收入、财产性收入比例大;后者农业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比重高。显然,前者与后者收入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两者收入水平的悬殊。
个体粮食加工户
2.村民家庭支出水平和结构
据《巡检村村民家庭问卷调查》资料,对家庭支出做有效回答的有349户、1353人。2009年,他们的支出情况见表2-8。
表2-8 村民支出
表2-8的数据说明:(1)从总支出金额看,户均支出106086元,人均支出27418元,分别占户均收入112240元、人均收入29008元的94.52%。(2)从总支出结构看,家庭经营性支出占73.61%,生活消费支出占21.86%,转移性支出占2.11%,固定资产支出占2.06%,财产性支出占0.28%,公益性支出占0.09%。经营性支出将近占3/4,是户均支出高达106086元的主要原因。(3)从经营性支出结构看,种植业经营性支出占1.06%,养殖业经营支出占4.43%,第二产业经营支出占43.12%,第三产业经营支出占22.49%,外出打工支出占2.52%。在经营性支出总额中,第二、第三产业支出占92.55%,第一产业支出仅占7.45%。(4)从生活消费支出结构看,食品支出占7.47%,居住支出占4.23%,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3.22%,医疗保健支出占2.61%,设备及服务支出占1.55%,衣着支出占1.52%,交通通信支出占1.17%,其他商品服务支出占0.09%。与传统的食、衣、住、行消费结构相比较,这一消费结构已有了新的特点,特别是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所占比重已有较大提高。(5)从恩格尔系数看,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4.18%。全国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重为41.0%,城镇为36.5%,[3]巡检村村民的恩格尔系数均低于此水平。它是巡检村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1.71倍的必然反映。
《巡检村村民家庭问卷调查》资料表明,收入水平不同支出结构也不相同。据统计,巡检村年人均纯收入最高69户的支出结构是:经营性支出占85.19%,消费性支出占11.92%,购置固定资产支出占1.25%,转移性支出占1.24%,财产性支出占0.37%,公益性支出占0.04%。在经营性支出总额中,第二产业支出占57.28%,第三产业支出占21.52%,第一产业支出占5.35%(其中种植业仅占0.27%),打工支出占1.04%。在消费性支出中,居住支出占3.23%,食品支出占2.78%,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1.68%,医疗保健支出占1.37%,设备及服务支出占1.26%,衣着支出占0.84%,交通通信支出占0.72%,其他商品服务支出占0.05%。
年人均纯收入最低69户的支出结构是:消费性支出占56.22%,经营性支出占37.98%,购置固定资产支出占2.84%,转移性支出占2.64%,公益性支出占0.32%,财产性支出占0.01%。在经营性支出中,第三产业支出占23.54%,第一产业支出占8.43%,第二产业支出占3.11%,打工支出占2.9%。在消费性支出中,食品支出占20.89%,居住支出占18.83%,医疗保健支出占5.32%,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5.24%,衣着支出占2.39%,交通通信支出占1.99%,设备及服务支出占1.51%,其他商品服务支出占0.06%。
从上述支出结构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年人均纯收入最高69户支出结构的特点是,在支出总额中,经营性支出比例高;在经营性支出中,第二产业支出比例高;在消费性支出中,居住支出居第一位。年人均纯收入最低69户支出结构的特点是,在支出总额中,消费性支出比例高;在经营性支出中,第三产业支出比例高;在消费性支出中,食品支出居第一位。可以说,这种支出结构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收入水平及其结构的不同。
值得指出的是,年人均纯收入最高的69户,财产性支出比例较高,转移性支出比例较低,可能是他们善于理财的反映;而购置固定资产支出,特别是公益性支出比例较低,则可能是他们“不够智慧”、“不够高尚”的表现。反之,年人均纯收入最低的69户,消费性支出、食品支出、医疗保健支出比例较高,打工支出、财产性支出比例较低,可能是无奈之举;而购置固定资产支出、公益性支出比例较高,则可能是他们“智慧”和“高尚”的表现,但是,转移性支出比例过高,很可能是他们屈从于落后习俗的具体表现。
二 集体经济收支
1993~2009年,巡检村集体收入情况,见表2-9。
表2-9 村集体收入
表2-9的数据说明:(1)村集体收入增长速度较快,1993~2009年的16年间,增长了816.7%,年均增长51个百分点。(2)村集体收入水平很低,2009年全村村民家庭收入3861万元(见表2-7),村集体收入110万,后者仅为前者的2.85%。(3)租赁性收入(主要是出租土地和水面的收入)和管理性收入(主要是集贸市场的管理费)是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2009年这两项收入合计占76.4%。(4)其他收入项目很多,如建房管理费、征用土地款、补偿款、政府部门返还款等,但数量有限,只能作为补助性收入。(5)经营性收入数量少,比重呈下降趋势,其原因:一是,区位条件差,自然资源有限;二是,意愿不高,要求不多,满足于支付办公费和村干部报酬,有多的就搞一点基础设施建设,仅此而已,别无企求。
1999~2009年,巡检村集体支出情况,见表2-10。
表2-10 村集体支出
表2-10的数据说明:(1)村集体支出,10年间增长了336.2%,年均增长33.6个百分点。(2)经营和资产支出,10年间增长了519.6%,年均增长52个百分点;2009年占村支出合计的42.6%。(3)农田建设支出,10年间增长了464.3%,年均增长46个百分点;2009年占村支出合计的30.8%。(4)纳税支出(部分农户税费难以全额收齐,村集体代为缴纳的税赋),2006年取消农业税前一般占20%以上,2006年后降至约10%。(5)公积金支出,10年间增长了189.7%,年均增长19个百分点。(6)计生支出,10年间增长了426.8%,年均增长43个百分点。(7)办公支出,10年间增长了83.8%,年均增长8个百分点。(8)接待支出,10年间增长了409.1%,年均增长41个百分点。(9)干部工资支出,10年间增长了52.2%,年均增长5个百分点。(10)其他支出,10年间增长了648.2%,年均增长65个百分点。
总体看,在村集体支出中,经营性、资产性和农田建设支出比重较大,2009年这3项合计88.08万元,占全年支出总额的73.4%,这说明村领导班子比较注重开源节流,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接待支出年均增长41个百分点,其他支出年均增长65个百分点,却值得高度重视。实践证明,这两类支出往往会隐藏或引起许多不健康的东西。同时,也说明村集体在节流方面还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