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本经】
大智闲闲,小智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喜怒哀乐,虑叹变热,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悦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析文解字】
本节庄周先生对世间“人籁”进行生动细致的刻画,并进一步阐述大道至理。大道至理真的就那么玄深难测吗?存乎一心而已。大道就那么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但人有禀性的不同,所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大笑不足以为道。由“不大笑不足以为道”可知,大道与我们每个人都是多么的亲密无间啊!“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下面,我们就看看庄周先生笔下的世间百态。
本节的难点在于对文中字词之义的正确阐释。
“闲”是会意字,本义指设在门口的木栅栏。所谓的“闲闲”是闲上加闲,加意防闲之义。“间”(jiàn)是会意字,本作“閒”,本义指从门内可以看到月光。“间间”是着意窥测之义。“炎炎”一词形容权势显赫之人说话气焰嚣张的样子。“詹”字的本义指话多,“詹詹”是形容喋喋不休的样子。孔子感慨道:“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孔子这句话的意思与本文“大智闲闲,小智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相同。道之不行,大智过之,小智不及。
“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这句话真是说到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肺腑里去了。白天忙忙碌碌了一天,晚上似睡着了其实也并未得休息,做一晚上梦。现代社会,所谓的知识分子尤其可怜。因为从事的是脑力劳动,所以,越是疲惫就越睡不好:每天都像半死的人一样睡去,像濒死的人一样醒过来。反倒还不如体力劳动者,倒头就着。都说“万般唯有读书高”,也不知道究竟高在什么地方?至人无梦,唉!世间能得几人闲啊!
“与接为构”中的“构”(ɡōu)通“篝”,是笼子的意思。所以,“与接为构”即是意指世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染着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交织如同罗网。
“缦者、窖者、密者”形容世俗人等身心黯钝、居心叵测的样子。其中“缦”字的本义是“缯无文也”,指没有花纹的丝织品,喻指迷茫。“缦缦”一词形容迷漫失神,惊魂失魄的神情。“机栝”一词中,“机”指弩牙,“栝”指箭栝。
“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一句中,“厌”(yā),是阻塞、堵塞的意思。“洫”(xù)字的本义指古时采取井田制时,成(纵横十里为一成)与成之间的水道。“老洫”即是指年久的水道,意指老朽枯竭。精勤向道之人一生的归宿是回归素朴,黯钝凡夫勤苦一生的结果是重入生死轮回。试问世间,得其生,得其死者,有几人哉?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一句中所谓的“真宰”,义同世人常常称谓的“上帝”或“上天”。“眹”(zhèn)字指眼珠,眼睛。在凡夫坚固我执的根性中,由见性所致坚执色身为我的意念最强。“特不得其眹”是无法确切指陈之义。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都觉得活得不自在,那只“上帝之手”似乎无处不在地左右着我们的一切,可是静下心来认真思索一下,“上帝”究竟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呢?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大道的真实义的确是无法由思维忖度的,但是,假“上帝”也的确害怕正忆念、正思维之人。“生因识有”,而八识根源空无所有。众生依成心作使,妄自造作,各自在自因自果中流转,所以,众生的成心就是众生的所谓“真宰”。而究其实义,成心本空,“真宰”实无。“可行己信”一句明确回答了“真宰”的所在:一个人若能事事适可而为,则其自己即是自己的“真宰”这一大理,自然就会在自己的身心中得到信验了。
“百骸”意指人骨:未成年人有二百一十七块或二百一十八块骨头,成年人有二百零六(或二百零七)块骨头。人有“九窍”,即两目、两鼻、两耳、口、尿道、谷道。“六藏”指心、肝、脾、肺、肾,其中肾有两藏,合称六藏。《难经》:“五藏亦有六藏者,谓肾有两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也,其气与肾通,故言藏有六也。”“赅”(ɡāi)是完备、齐备之义。
“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中需注意“如”的用法和“真”的本义。此处,“如”是“如果,假如”之义,表示假设。《说文解字》:“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所以,“真”字的本义是超脱,不滞著之义,此处喻指真心不受性相的染污。所以,“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句的正确语义是:真心遇境似有,境过还无;境来境去皆是性相,而真心似镜,不受性相的染污。
“亡”字的字义也很关键。“亡”本义为“逃也”,即是逃跑、躲藏。《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是虚妄,且又存心避之,岂非妄上加妄。所以,“不亡以待尽”的正确语义是:万相皆是虚妄的性相,所以,明真心见自性之人不逃避隐遁,也不妄自造作,安住真心,随缘顺化,待尽天年。《论语》:“君子固穷;小人斯滥矣。”人生于世间,谁不经风雨?何必滥作?君子之人穷亦固,达亦固;屑小之人穷亦斯滥,达亦斯滥。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一句中有两个词的词义需要解释一下。“苶(nié)然”一词形容疲倦,精神不振奋的样子。“成”是成就,“功”是事功,所以,所谓的“成功”乃是内成外功的总称。《说文解字》:成,就也;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功,以劳定国也。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在的修为,哪来对人类社会真正有益的事功呢?
最后,大禹是大家都熟知的人物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耳熟能详。大禹是我国墨家的鼻祖,在《天下第三十三》中有庄周先生对墨法的评述。成玄英疏:“夏禹,字文命,鲧(ɡǔn)子,启父也。谥法:‘泉源流通曰禹。’又云:‘受禅成功曰禹。’”
【译文】
大智之人知世间皆妄,且更要隐遁山林另求清净;小智之人固着一家之言一己之见,且更要在螺蛳壳里做文章,还想依此窥测大道的真义。位高权重之人的言谈举止气焰嚣张盛气凌人,位卑无权之人说话唯唯诺诺絮絮不休。他们即使在梦寐之中精神也处于驰骛状态,不能释怀;睡醒之后又身形外觅,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们的身心与外境相互染著纠缠,如陷罗网一般,时刻盘算着功名利禄和是非得失。他们的心机迷茫如缦,无径可寻;玄深如窖,幽不可测;隐晦如密,不见光明。小的恐慌使之惴惴不安,大的惊扰使之缦缦失魄。他们发言就像两军对垒发射利箭,喻其窥伺对方之是非的样子;他们心藏主见不肯吐露,好像咒过誓盟一样,喻其等待制胜一击之机的样子;他们肃杀颓败如秋冬万物凋零,喻其身心日渐消亡之态;他们沉溺于其所为之中,无法恢复生机;他们心灵闭塞如受缄滕束缚,这是说他们越老越顽固不化不可救药;他们的心灵气息奄奄,没有办法恢复生机活力了啊!他们时而喜、时而怒、时而哀、时而乐,时而忧虑、时而嗟叹、时而反复、时而热恼,时而浮躁、时而放纵、时而张狂、时而作态……如声乐出于管窍之虚,乍作乍止;如朝菌生于湿热之蒸,倏生倏灭。这种种情态日日夜夜在心中交侵不已,却不能体察其所以生发的根由。不要逐妄了,不要逐妄了!体察旦暮轮转更相迭代,就可明白所有这一切的虚妄造作都是因为被物相所迷障,妄认为有生的缘故啊!
若无相对待的彼则无相对待的我,若无此相对待的我则不会有取有执。若能如此观待天地万相则近乎道,但还不能了知是谁造就了这一切。仿佛有“真宰”,而又的确无法窥其端倪。适可而为,自然就会在自己的身心中得到信验,但终不得一睹大道之形,大道是有真情可意会而无实形可目睹啊!百骸、九窍、六藏,这些都完备地存于我一身,我和哪一部分比较亲近呢?能一样都喜欢它们吗?对之有所偏爱吗?把它们均看作臣妾吗?既然同为臣妾就谁也不能支配谁吗?还是他们轮流互为君臣呢?难道真的有一个不变的“真宰”存在吗?无论你是否究竟体悟到上述种种变幻莫测的关系,都丝毫无法改变其当体即空的真相。奉道之人当以平等心看待一切性相的呈现,不要为性相所惑措意造作而迷失真我,而要安时处顺,待尽天年。若随妄逐境,逆则相刃,顺则互靡,在尘世中尽其所能驰骋逐求而不知止,这不是很可悲吗!终其一生劳劳碌碌,内无圣智之成,外无济世之功,疲惫困苦却不明白身心的归止,难道不可哀吗?如此人生,又有何益呢?身形随岁月流逝而逐渐衰老委靡,其心神也随之昏昧枯竭,这不是莫大的悲哀吗?难道人生本就如此蒙昧吗?还是只有我一个人独自蒙昧,而别人有不蒙昧的呢?
若师法自己的成心,那么谁无师可法呢?何必一定是自作聪明者是此非彼,自执而取之才会有成心呢?愚昧的人同样也有成心啊!若心无成见而有是非分别,那就如同今天出发去越地而昨天就到了一样。这是把本无妄作实有。若以本无妄作实有的话,即便是神明的大禹尚且不能了知,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段意小结】
本节承接前文,由地籁过度而转述人生百态。通过对世间众人奔妄逐趣,在疲惫劳苦中相攻相斗,不知生从何来死之去向,生也迷茫死也黯淡的生动刻画,阐明人生的种种境遇皆是迷妄为真的成心使然,若能明白诸相当体即空的大理,坦然面对,方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