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一)全球经济形态的演变,呈现“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
20世纪6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步入“后工业化社会”,服务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服务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不断提高,全球呈现“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美国经济学家富克斯将这种现象归纳为“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工业经济社会向服务经济社会的过渡,客观上要求产业结构从以第二产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从以工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的方向转型。在当今服务业发展较快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拉动服务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成为现代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动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城市经济现代化、国际化的标志,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从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及目前我国城市化阶段来看,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正经历从工业向服务业转变的时期
根据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对城市化发展规律的研究,城市化进程具有阶段性规律,全程呈一个拉平的S形。一般称城市化率低于30%的发展阶段为城市化的起步阶段,此阶段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服务业;城市化率为30%~70%的阶段为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率达到50%为基本实现城市化,城市化率达到50%以前,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来自重化工业,城市化率达到50%以后,服务业就业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服务业和重化工业;城市化率处于70%以上的阶段为城市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51.3%,我国已开始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后期阶段,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已逐渐实现从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变,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三)金融危机后,我国面临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
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影响使我国单纯地依靠制造业、依靠国际市场需求来保持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格局面临严峻的挑战。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及传统的产业结构受到资源、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的约束,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严重地依赖外部资源,而且出口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极易受国外经济变动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风险增大。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来看,我国需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路线,减少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以工业技术为基础、以高能耗和粗放增长为特点的工业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具有高科技、高效率和低污染的特点,有利于经济的集约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以制造业为主要产业的局面需要转变,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国民经济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四)政府对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的关注度不断增强
1997年9月,“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在十五大报告中被首次提到,从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问题相应地被提上议事日程,中央和政府开始逐渐重视和研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问题。2000年10月,十五届五中全会中的“十五”计划比较明确地指明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方向,该计划指出要在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发展现代服务业。2007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受到进一步重视,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十七大报告中分别重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必要性,更加明确地指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意见》指出要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逐渐使其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提高服务业产值比重的同时,要加大服务水平建设,保证服务质量。《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引领外国资本流向高端技术产业,加强中外企业的研发合作,加快现代服务业和环保节能产业的发展。从政府一系列的工业报告和工作文件中可以看出,政府对现代服务业的关注度不断增强,建议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力度不断加大,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不断明晰,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问题的提出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及时抓住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将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心,大力发展服务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战略又改为重点发展服务业中的现代服务产业。新加坡审时度势,利用自己的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使其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最终确立了其商业、通信、旅游、重要国际交流中心的地位。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服务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呈上升趋势,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产值比重分别为10.0%、46.6%和43.4%,服务业逐渐赶超工业产值,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来看,2013年服务业产值将超过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因此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在服务业内部,具有高科技、高资本和高素质人才特点的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效率最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强、贡献最大,且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服务业已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在信息革命的浪潮下,抓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在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城市化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当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与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相对应,此阶段产业结构也会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工业对城市化及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服务业对城市化及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服务业中的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对城市化推进和经济发展将发挥更全面、更深刻的作用。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人口城市化、经济信息化和生活现代化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化过程会促进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增加人们对服务的需求,而这正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人口城市化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现代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必须建立在相应的人口城市化水平之上。中国的城市化处于什么样的进程,是否已具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条件?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中国,各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化发展程度如何?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促进各地区乃至全国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化水平?国外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化的发展经验和模式能否直接运用于中国?以上问题都是需要思考和讨论的。因此,本书基于以上问题展开了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研究。
三 研究的意义
2011年底,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1.3%,这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同时,我国目前面临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重任,工业化对城市化以及经济发展发挥了基础性的带动作用,而今后推动经济增长主要由服务业增长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深度推进离不开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支撑,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必将拉动城市经济的迅速增长,带动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促进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全面推动城市化发展。从英、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城市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贡献程度增强,促进了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商务花园、印度的班加罗尔信息产业园等都是已经取得了成功的例子。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抓住信息化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国际竞争力,表现出现代服务业强大的生产力。
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它与城市化的关系、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还没能得到清楚、全面的解释。在产业和城市化发展这一研究领域中,现有的研究大多关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以及工业化如何推动城市化进程等问题。在对服务业与城市化发展关系的研究中,已有的研究大多关注服务业与城市化发展的互动关系,指出服务业是城市化发展的后续动力,等等。本书着重把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城市化中后期推动城市化进程向纵深发展的主要动力,试图揭示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紧密联系的内在机理,深入剖析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机制,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通过回顾与总结我国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剖析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和促进程度,探寻我国服务业和城市化的发展特点,为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通过了解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历程,借鉴其发展经验,以解决我国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问题;吸取国外服务业和城市化发展的教训,避免城市化进程中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弊端,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路径更加快捷、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