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基本原则和相关理论
1.2.1 理财的基本知识
1.财务知识
理财的第一步就是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学会如何管理金钱,知道货币的时间价值,读懂简单的财务报表,学会投资成本和收益的基本计算方法。只有学会这些基础的财务知识,人们才能灵活运用资产,分配各种投资额度,使得自己的财富增长得更快。
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有多少财可理。类似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你首先要做的是列出你个人或者家庭的资产负债表:你的资产有多少?资产是如何分布的?资产的配置是否合理?你借过多少钱?长期还是短期?有没有信用卡?信用是否透支?你打算如何还钱?有没有人借过你的钱,是否还能收回?这些问题可能你从来没有想过,但是,如果你想要具备良好的理财能力,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关注它们。
2.投资知识
除了财务知识以外,我们还要掌握基本的投资之道。现代社会提供了多种投资渠道:银行存款、保险、股票、债券、黄金、外汇、期货、期权、房地产、艺术品等。若要在投资市场有所收获,就必须熟悉各种投资工具。存款的收益虽然低,但是非常安全;股票的收益很高,但是风险较大。各种投资工具都有自己的风险和收益特征。
熟悉了基本投资工具以后,还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掌握投资的技巧,学习投资的策略,收集和分析投资的信息。只有平常多积累,才能真正学会投资之道。
3.风险管理知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若不做好风险管理与防范,当意外发生时,可能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一个人不但要了解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即自己能承受多大的风险,而且还要了解自己对风险的态度,即是否愿意承受大的风险,这会随着人的年龄等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年轻人可能愿意承担风险但却没有多少财产可以用来冒险,而老年人具备了承受风险的财力却在思想上不愿意冒险。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资产负债情况、年龄、家庭负担状况、职业特点等,使自己的风险与收益组合达到最佳,而这个最佳组合也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的。
1.2.2 基本原则
个人理财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六个。
第一,墨菲定律。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在理财过程中,人们需要为未来的投资之路做好心理准备: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任何风云突变的意外变化都有可能出现。
第二,二八定律,又称帕累托定律,即重要因素只占20%,不重要因素占80%,但是这20%的重要因素却对全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该定律早在20世纪初被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常用于经济学、管理学领域,但是在个人理财中也可以被合理利用。个人理财总目标就是保值增值,但是这个总目标又是由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以及其他理财子目标构成的。根据“二八定律”,20%中的理财关键目标决定了个人理财的80%的收益结果。所以,个人理财要分清主次,专注于20%的关键理财目标,并根据时间设置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将关键目标和次关键目标分优先级,将20%最关键的理财目标放在首位,而其他的不重要的目标在关键目标的带领下自然而然就容易实现了。
第三,4321定律。这条定律适用于家庭财产的合理配置,也就是说家庭总收入可以分成4份,其中40%用于供房及其他项目的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不时之需,10%用于保险。按照这种收入分配比例模型可以合理分配财产资源,管理控制风险,让损失降到最低。当然,不同家庭有不同的理财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生活质量指标,可在4321定律的基础上按需调整。
第四,31定律。31定律指的是每月的房贷还款数额以不超过家庭月总收入的1/3为宜。例如,家庭月收入为2万元,月供数额的上限最好为6 666元。一旦超过这个标准,家庭资产比例结构将发生变化,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便有所下降,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果按照31定律设置承受范围内的房贷还款数额,有助于保持稳定的家庭财产状况。
第五,72定律——复利收益计算。资产翻倍的时间等于72除以年收益率。掌握了复利中的奥妙,有助于快速计算财富积累的时间与收益率之间的关系,便于在进行不同时期的理财规划时选择不同的投资工具;并且为了缩短财富增长周期,也可根据复利计算结果合理组合投资,使组合投资的年收益率在可承受风险范围内达到最大化。
第六,80定律。高风险工具(如股票等)的配置百分比=(人均寿命-投资者年龄)%。例如,现在人的人均寿命约为80岁,若你现在30岁,则可用于高风险投资的资金占全部自有资金的比例为:50%=(80%-30%),这种配置比例叫生命周期模型,最开始的时候是配置股票比例=(100-投资者年龄)%。现在很多的配置依然在采用这种方法,因为不同年龄段对风险的承受力是不同的,抛开其他因素情况,人的风险承受力与年龄是成反比的。
1.2.3 相关理论
与理财相关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人们在较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如人们第一阶段参加工作,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无收入,用第一阶段的储蓄来弥补第二阶段的消费,这样,个人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便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它表明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时,储蓄是高(低)的;该理论同时指出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及人口的年龄分布变量。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还得出另外一个结论:整个社会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比例会影响总消费与总储蓄。例如,社会中的年轻人与老年人所占比例大,则社会的消费倾向就较高、储蓄倾向就较低;中年人比例大,则社会的储蓄倾向较高、消费倾向较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也分析了其他一些影响消费与储蓄的因素,如高遗产税率会促使人们减少欲留给后代的遗产从而增加消费,而低的遗产税率则对人们的储蓄产生激励、对消费产生抑制,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会使储蓄减少等。
各生命周期中,对于个人理财会有不同的运用,如表1-3所示。
表1-3 个人理财在各生命周期中的运用
2.投资组合理论
投资组合理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投资组合理论指的是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而广义的投资组合理论除了经典的投资组合理论以及该理论的各种替代投资组合理论外,还包括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证券市场有效理论构成的资本市场理论。同时,由于传统的有效市场理论不能解释市场异常现象,因而投资组合理论又受到行为金融理论的挑战。
在投资活动过程中,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成为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所以投资者或者证券投资组合的管理者们的主要目的就是组建一个有效的投资组合,也就是指从金融市场上众多的证券中进行选择,构建证券投资组合,以达到预期收益与风险的最佳配置,即每一单位风险水平上实现收益最高,每一单位收益水平上实现风险最小。
资产组合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资产所构成的集合。我们一般通过对资产组合内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进行加权平均,来计算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其中,对权数的定义通常为各种资产占整个投资组合的比例。总体来说,考虑到资产组合中,任意两项资产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完全,所以资产组合的风险会随着资产组合中资产个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资产组合中资产的个数逐渐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资产组合的整体风险不会持续下降,而是将趋于平稳。同时,各资产本身的风险可以用方差来表示,由于其只反映了资产本身的特性,因而在组合中资产个数逐渐增加时,它们的风险会逐渐减小。只要资产组合中资产的个数增加到足够大时,这些风险就可以被消除。通过投资组合中资产数目的增加,最终能够被消除的风险是非系统风险;而不能随着资产组合中资产个数的增加而消失,不能够最终被消除的风险是系统性风险。当资产组合中的各项资产均为有价证券时,我们也可以称该资产组合为证券组合。在证券组合中,我们一般用证券之间的相关系数来测算证券之间的期望收益做同向运动或者反向运动的程度。
3.资产配置理论
资产配置是指在理财目标既定的情况下,遵循资产风险最低而报酬最佳的原则,将资金合理有效地在不同类型的资产上进行分配,使资产投资组合能够达到提高报酬和控制风险的目标。
由于资产配置利用了各种类型不同的资产,以及它们不同的收益率、风险特征、相互之间价格波动所具有的相关性,因而资产配置能够影响投资组合整体的报酬和风险。利用资产配置来指导投资,一方面可以降低投资组合发生损失的风险;另一方面能够更可靠地增加投资组合的报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