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应急演练的理论与实践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我国的卫生应急演练现况

(一)我国卫生应急演练工作取得的成效

2003年SARS以后,我国政府全面加强了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在近十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我国确立了以“一案三制”为核心框架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并且取得了卫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职能不断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健全;卫生应急机制不断完备;卫生应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等一系列成就。
在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整体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卫生应急培训与演练作为提升卫生应急队伍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也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国家投入专项经费开展培训与演练,制定和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和演练活动。国家卫生计生委也提出在全国卫生系统深入开展以“建设高素质卫生应急队伍,提高整体卫生应急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全国各地、各级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广泛开展各类卫生应急演练工作,如以锻炼队伍应急能力为目标的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应急演练、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演练等一系列演练活动。并通过开展卫生应急演练,检查卫生系统应对突发事件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器材、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增强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应急处置的战术技能,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联动机制。
在预案建设中,对卫生应急演练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如《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中针对卫生应急演练提出了更详细的要求,指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有关法律、法规和预案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年度演练计划,并根据年度计划要求,编制每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演练工作应按卫生应急的实际需要进行,涉及的组织管理、快速反应、技术规范、物资储备、部门协调、媒体沟通等各项措施均应落实到位。
在应急机制方面,伴随我国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机制、决策指挥与应急响应机制、联防联控机制、风险沟通、国际合作保障支持以及激励奖惩等一系列保障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转的制度建设,卫生应急演练中所涉及和应用的相关机制、策略不断丰富,对增强演练工作的灵活性、有效性、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卫生应急演练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级各地卫生部门近年来高度重视演练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演练实践,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和改进的问题。

1.法律约束力不强

当前,我国对于卫生应急演练工作开展的具体要求尚不清晰且法律规定性不强,应急演练的开展缺少充分的法律依据。虽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关于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提出了卫生应急演练的相关要求,但是对开展演练工作的规划、设计、演练内容、程序、时间安排、相关组织体系、支撑体系建设等仍缺乏细致和清晰的划分与定义。而预案中关于演练的部分也都规定的较为简约、笼统,大多是倡导性的要求,对于应急演练的要求、内容、流程和实施方法等并没有进行详细规定和标准化,缺乏强制性规定和严格的责任制度。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未建立起独立、科学、综合性的卫生应急演练法律规程标准体系,缺少相关标准和要求的指导,导致演练开展的强制性不足,难以达到预期的演练目标。

2.缺乏演练规划

当前,我国虽然有少数地区已开展了卫生应急演练规划的制订工作,但由于对卫生应急演练战略规划层面的研究仍较少,缺乏可指导应急演练实践的战略规划理论、方法及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在卫生应急演练方面缺少战略方针、政策、计划等指导性文件。
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演练规划,导致我国整体的演练工作连续性和合理性不足,未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层次、有步骤地组织演练。无论是在演练类型的选择上还是演练内容的确立上都较为随性,未经严密和科学规范的安排与设计,直接导致演练依据不充分、过程不协调、效果不明显。如演练实践所需的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物资资源、装备资源、技术和信息资源都对演练实践最终所获得的成效和结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由于规划的缺失,难以保证对相应资源的协调、储备和有效组织,最终影响演练效果。

3.重“演”轻“练”

我国开展的卫生应急演练实践大多为示范性演练,即依据卫生应急预案中的职责分配与流程设计展开演练活动。示范性演练虽然具有良好的现场教学效果,但是缺乏对卫生应急过程的检验、应急能力的检测,忽视了对整个卫生应急准备和应急预案中潜在问题的探索和修正。示范性演练中“演”的成分远远大于“练”,缺乏仿真性、时效性和操作性,受练人员无法全面感受与真实事件发生、发展相一致或相似的情景,只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展示演练脚本中预先设定好的角色、任务、活动进行演练实践。
在实际应用中,示范性演练也存在许多问题,由于相关组织单位缺乏对演练意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导致演练观摩成分过浓,有的片面追求演练层次高、场面大,过度追求视听效果,致使参与演练、考验的受练对象不全。主要表现为:政府和部门的领导多、拉来充凑的人员多、事先准备的有经验的人员比例多,而真正需要演练检验的专业人员和社会群众少、有预见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少、参与评估的专家少,致使应急队伍的培训出现断层。有些地方甚至把演练活动的开展作为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的一种方式。

4.评估与改进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卫生应急演练实践一直以来在评估与改进跟踪机制方面存在缺失,一般的卫生应急演练均会以理想化的结局收场,圆满结束,缺少专业的评估,不能及时发现、纠正和改进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对成本的估算,应急时间准备,人才培养,资源储备测量,现场检验人员有无缺失,职责分工是否合理,信息是否顺畅,指挥是否合理、得当、科学等。演练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试验过程,是应急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考场,如果不能对每次演练加以科学总结和认真改进,整体应急能力难以提高。

5.演练方案合理性有待加强

一方面,在演练方案的整体设计上存在缺陷,如在演练的目标、组织协调、方案设计、场地选择、情景设置、突发事件不同层面应对中各应急处置主体间的配合与协调、演练与预案之间的对接关系等方面还存在若干问题,造成演练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不足,有些演练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对演练内容的设置不全,如许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后期和远期效应,但大部分的卫生应急演练实践均忽视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导致的突发次生事件及合并偶发事件,对演练工作缺乏充分的考量和设定,演练实践只是按照一般的逻辑思维展开,未能综合全面的考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性并融入到演练实践中。

6.参与意识不强

在演练实践中,仍有许多受练人员尚未意识到卫生应急演练的重要性,存在懈怠思想,把演练只当作是“走过场”,“演”的成分大于“练”的成分。在演练过程中并不特别注意应急事件处理知识和方法的积累,参与度不高,或把应急演练仅仅作为一项“应景”式的活动,象征性参加,并不追求实际效果,导致演练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三)我国卫生应急演练工作的展望

卫生应急演练作为加强我国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经历了前期“从无到有,数量优先”的速度型发展阶段后,我国的卫生应急演练应尽快实现从“量”到“质”、从“有”到“优”的转化,从而有效提升卫生应急演练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针对我国卫生应急演练工作的现况,应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卫生应急演练法制建设

法制是现代社会的标签,法制建设是卫生应急演练工作良好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演练活动的依据。政府各部门,尤其是卫生部门,作为开展卫生应急演练工作的主体,如何使卫生应急演练工作发挥最大的功效和作用都需要依靠具体法律制度的支撑和约束,从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将卫生应急演练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在法律制度中加强对卫生应急演练工作的强制性规定,建立完善的卫生应急演练制度,由政府颁布演练规章及演练实施细则,将卫生应急演练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布国家卫生应急演练指南,从演练工作的规划、设计、实施、评估、改进等方面予以清晰的指导和规定。将应急演练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合理安排演练经费,建立卫生应急演练经济评估与补偿机制,健全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确保应急演练工作的顺利开展。

2.推进演练规划工作

卫生应急演练规划是为了实施卫生应急管理发展总目标而制订的行动计划。演练规划无论是在资源的配置上、演练形式的选择上都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系统性。实施演练规划有助于各地、各层级政府、组织以“练”为宗旨,按照有序、规范的形式开展应急准备工作。
首先应当建立国家宏观应急演练战略规划。通过深入分析、探讨和预估现今卫生应急队伍尚存不足以及未来发展形势,确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应急准备工作重点和应急能力清单,以项目管理为手段,以提升应急能力为目标,有重点,分步骤,建立上下联动、“演”“练”有机结合的国家应急演练管理体系。各省、市、地区政府依据国家战略规划制定适宜本行政区的卫生应急演练规划。
在规划的设置上要注意密切结合实际,可先通过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当前卫生应急工作的现有工作基础和薄弱环节,特别是针对卫生应急准备过程及应急能力的现状分析。在经过充分的形势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确立本地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1年,3年或5年)要达成的目标以及各阶段的短期目标。在明确了发展目标、环境形势及资源约束条件后,经过多方探讨和论证,制定适宜本地区的卫生应急演练规划,并由相关领导或是专职人员负责演练规划的贯彻实施,推动科学、合理和高效的卫生应急演练工作的开展。

3.转变演练方式

为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效果,应尽快转变演练方式,从“示范性演练”、“展示性演练”转换为以发现问题、锻炼能力为目的的“检验性演练”。将卫生应急演练与日常应急能力的提升、应用相结合,练为战、练为用,通过检验性演练发现卫生应急预案中尚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完善应急准备,资源配置、检测受练人员的卫生应急能力水平和技术短板,促进卫生应急工作各个环节的顺利衔接。

4.建立完善评估与改进机制

建立完善评估与改进机制,有助于促进演练成效的不断提高。通过演练评估比较演练实际效果与目标之间的差异,发现演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总结演练成效和不足之处。卫生应急演练只有经过系统的评估才能发现优势和不足,才是一个富有成效和建设性的演练。良好的评估与改进机制可以帮助组织确定演练是否已经实现了目标;应急程序或计划、应急管理系统是否需要改进;培训和锻炼应急队伍,加强应急设备设施准备,为后续的改进计划和提高应急管理功能提供帮助。

5.加强演练方案研究与编制

应急演练方案往往是决定应急演练成败的关键,方案的编写要从实战出发,在方案的编写中不要规避可能发生的问题,尽量编写一切可能发生的问题,同时注重实现应急演练方案与应急预案的对接、演练方案中的时间与环节对接、应急响应程序等各个节点的对接,把握好应急演练中点和面的关系,在演练中最大限度地保障演练质量、提升演练效率、最终提高参与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应急演练方案的研究、为应急演练方案的编写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权威参考;细化演练方案框架及核心要素设计,使演练情节真实化、演练执行具体化、步骤流程化;此外,研发演练方案的程序化语言和技术指南,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的演练方案设计能力,这是促进基层结合实际有效开展针对性的卫生应急演练的关键环节。

6.转变观念

无论是部门领导还是基层卫生应急人员,都应转变观念,加强对卫生应急演练的正确认识和重视程度,注意通过演练弥合个人关于卫生应急的知识碎片,将在演练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转化为系统化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能力,从而在卫生应急演练的过程中做到扎扎实实地真正“练”起来,全员参与、科学谋划,做到“练在平时、用在战时”,真正意义上地使卫生应急演练工作取得成效。
总体上来说,2003年SARS后,我国全面加强了以“一案三制”为总体框架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了应急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卫生应急演练相关的法制建设不健全、缺乏高层次的应急演练战略规划、重“演”轻“练”、演练的评估与改进跟踪机制缺失、演练方案的整体设计上存在不足及受练人员参与意识亟待加强等。为了使演练真正发挥其检验能力、完善预案等重要作用,今后我国应该加强卫生应急演练的法制建设,使演练具有制度支撑与约束;制定各个层级的应急演练规划,保证应急演练有序规范开展;同时要不断强化演练的“训练检验”目的,及时发现卫生应急预案中尚存的缺陷与不足,完善应急准备;建立评估与改进机制,促进演练过程和成效的不断提高;相关部门或人员转变观念、加强重视,使卫生应急演练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关键知识点小结

1.第一节系统介绍了应急准备的概念、内容、特点和应急准备体系,重点阐述了应急准备循环过程以及演练在应急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2.第二节系统介绍了卫生应急演练的相关概念、卫生应急演练的目的与原则、卫生应急演练的作用;重点对卫生应急演练的类型进行了介绍和特征比较分析。
3.第三节对卫生应急演练的组织体系、卫生应急演练体系建设、卫生应急演练计划与项目管理进行了全面介绍,并针对我国的卫生应急演练现状和卫生应急演练工作的展望进行了深入分析与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