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谊越久越深厚
说起在交大的收获,第一就是交大的文化影响,包括交大精神、交大传统等。反正交大的毕业生就是不能差,差了就给学校丢脸了。还有一个重要的,是交大的学习方法。我认为老师辛辛苦苦教了你,我们有责任,要把交大的荣誉发扬光大,把交大的精神带到社会上来。我一直认为,我们交大人的精神、交大人的传统、交大人的文化、交大人的基础在那里,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能干好。
我对以前交大的老师印象都很深,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老师的名字我现在还记得。其中印象最深的老师是我们当时的老校长和我们系里的老教授,在我们那时候的概念里,校长、教授是不得了的人物,但是他们每天都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穿得也是普普通通的。在课程的学习方面,因为在交大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同学们都很努力,无论哪一个课程都很珍惜,我们每一门课都会很认真地去学,所以也谈不上哪一门课最深刻。印象深刻的还有交大的考试,交大素有“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传统,所以通过了交大的考试,去任何学校都不会有问题的。我们都知道钱学森学长当年的水力学试卷的故事,那考卷拿出来真漂亮。其实这就是我们当时一代人的面貌,大家都很珍惜学习的机会,所以学习非常努力。当时我们班里大多数人年龄还挺小的,我也算是应届生,有些同学是“老三届”,他们是工作了几年以后,来到交大继续读书的。大家每天作业做完了,就到操场上活动活动,当时有这样一个锻炼的意识——“要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交大的同学情谊,历久弥新。我们在工作中也是互相帮助。我们那时候行业刚起步,做项目处处都是困难。比如我搞一个项目需要找泵,当年不像现在什么都能买到,那时候很多东西都要自己做。我有个同学陈溱,当时在上海一家泵厂工作,我就去找他帮忙做。另外,项目里面有一项关键技术,就是控制流量的一个比例调速阀,现在的技术当然更先进了,伺服系统也不稀奇,我们当时就是要找一个比例调速阀都找不到,我就去找了当时在液化、气动研究所工作的王峻同学。所以我体会很深的就是刚刚毕业的时候,尽管以前交通、信息联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是只要有同学在行业,大家都会尽力地互相帮助。
毕业后,每逢校友返校活动,很多在国外的同学也都会赶回来。尤其是值年的同学聚会,大家都觉得多见一次是一次。有些同学已经退休了,再过3年我岁数也大了,也要退休了。当年进校30多岁的,现在已经70多岁了。现在我们是入学40周年,有些人拄着拐杖来了。等到50周年或是60周年的时候,可能就是摇着手推车过来了。母校情、同学情就是这样,时间愈久愈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