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平天下从抱大腿开始](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07/37236407/b_37236407.jpg)
第6章 毁誉
第6章毁誉
郭鸣仁心中还有些话未曾说出口。国与家,该如何抉择?
其实答案早在魏末时便已有士族做出选择。
五胡乱华之际,有人选择了家。他们底蕴深厚,无论谁主天下,都需要他们来治理。
他们宛如一群持有股权的打工皇帝,CEO换谁做都一样,该工作就工作,薪水和股息照拿不误。
无论CEO有多宏伟的愿景、多周密的计划,他们只做分内之事,风险皆由CEO承担。
成功了,他们多得一份奖金;失败了,自然会有另一位接替!工作收入稳定,家中自然也过得安逸。
然而,选择为国效力的人也大有人在。这些人并非个个家底丰厚,但他们怀揣理想、坚守信念、执着追求。
他们更像是创业者,为了理想不懈奋斗,为了过上好日子努力工作,为了业绩绞尽脑汁。
他们相信领导者描绘的美好未来,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就辉煌,为自己和家人带来荣耀。
当然,家人是否领情另当别论,家教不严是肯定的!成日忙碌于工作,哪有时间管教家人?
最终,他们成功了!打败了对手,赶走了对方的CEO,两家企业合并了。
此时,大局观在领导者脑海中浮现。
一边是与自己并肩作战的老部下,个个都有诉求;另一边是持有股权的股东,等待分配工作,该如何抉择?
唯有重新分配股权。
然而问题又来了,老部下们认为既然是共同创业,理应分得多些,最好能升级为合伙人。另一帮人则觉得,大家都是打工的,办事能力不比你们低,凭什么职位要低于你们?
于是两帮人明争暗斗,各施手段。这就是大晋朝堂的现状。
父子二人沉默良久。郭老爷的情绪从最初的震惊,逐渐转为平静,最终看着郭鸣仁,捻须微笑。
这般剧烈的心理变化,若非为人父者,实难体会。
“那么今晚这事,你是怎么想的?”郭老爷终于开口问道。
“怎么想?”郭鸣仁仰头靠在椅背上,脸色略显苍白,沉思片刻后说道,“具体是谁,我一点头绪都没有。无非两个可能!要么有人想抢咱们的蛋糕,要么咱们无意中动了谁的蛋糕!”他说完,又低声咳嗽了两声,显得格外虚弱。
“蛋糕?”
“呃……只是打个比喻。一种糕点,我只是将它比作利益而已。有空我做给您尝尝。”
“哦!你继续。”
被这么一打岔,郭鸣仁又得重新整理思路。他揉了揉太阳穴,指尖无意识地敲击茶几面,发出轻微的“嗒嗒”声。他抬眼看向父亲,语气带着几分无奈:“既然不知道是谁,那就全部都有嫌疑!路过必留痕,做过必心虚!既已开始,便不会停下,若杀我不成,必有后招!”
“嗯!我也这么认为!”郭老爷的眉头再次紧锁。
“若设局刺杀,就要了解我的行为作风,若一击不中,我就不会短期内踏出家门半步,他们也就没有机会。那么后着,就是针对爹您了!”郭鸣仁分析道,“爹刚在寻欢楼当着各家子弟面前下的那几道命令,有越权,有串联,有公器私用了,这会成为参您一本的证据!”
郭老爷叹了口气,暗骂自己当时沉不住气。
郭鸣仁苦笑一声,揉了揉酸痛的胳膊,“我这身子骨,连个女子都比不上,怕是撑不起这爵位。不过既然跳坑里了,咱们就把坑挖大些,把所有人都坑进来!俗话说得好,不怕衰,最重要是有人陪!”
“怎么个说法?”
“弥勒教这锅扣得好,就把它扣死了!搜捕三天不够,我的意思是越久越好!最好闹得鸡飞狗跳民怨沸腾!但首先咱们得先给国公爷写封信,给朝廷上一道折子!”
“这……”
接下来的日子,建康城果如郭鸣仁所愿,乱成了一锅粥,秦淮河两岸的百姓更是叫苦不迭。
行刺事件后的第三天,巡城司抓到了几个疑似弥勒教的歹徒,押送到衙门。经过严刑拷打,这些人供出了弥勒教有几个头目正在建康秘密会面,据说还准备有大动作。
这下不得了,吓得县令大人去找郡守大人,郡守大人又找来了军方。军方当然就是建康守备大人——郭德江郭老爷了。
一番商议,郭老爷又推波助澜。
最终由郡守大人牵头,军方配合的联合大搜捕,指挥当然是郭老爷了。这一扫过去,弥勒教徒没有抓到一个,那什么地痞流氓啊、社会强人啊抓了一大把,风月场赌坊这些品流复杂的地方不仅没了人手更少了生意。
河上严查之下,又抓了一帮子走私盐的。一时间风声鹤唳,贵族老爷们的生意大受影响,纷纷向郡守诉苦。
郡守又请来了郭老爷子,说搜捕半月都没抓住人,反而影响了民生!
郭老爷反而说道:“一定是有民众包庇弥勒妖人,更应加大搜捕力道!”
在郭老爷的坚持下,抓的人更多了,凡是有嫌疑的都抓了起来,偷鸡摸狗的都不放过,牢房里人满为患!
这下子就真的激起了众怒,建康是什么地方?士族大老爷们的聚居地,这些人一联合,就直接上书参了郭老爷和郡守一本。
建康城内关于郭老爷的非议就多了去了,什么儿子遇刺,公器私用,串联水师,越权架空郡守,连造反都有人说了。
朝廷收到送来参奏也让很多官员懵了,怎么抓几个歹人搞得民怨都起来了呢?当然少不了有人落井下石。
魏国公收到郭家来信,早就布置好了,半月前不但发出了清剿文书给建康府,更令广威将军郭德江协助!这样一来合理合法,堵住了漏洞。
士族们如今虽然参上一本,也只是让两伙人打打嘴仗。闹到最后,皇帝也只下了一道申饬,让郭德江收敛一点。
这公文一来一回,打了个时间差。
“好吧!都说我不对是吧?都怪我是吧?老子不干了,这就挂冠在此,回家待罪!”郭老爷脱下头冠,拂袖离去。
府衙之内,一众士绅表情不一,有的暗里冷笑,有的皱眉不语。郡守大人无奈,下令给吏员们,无案在身的都放了。
郭鸣仁也没有闲着,这一个月他做了两件事!查了一遍家里的奴仆,果然查出了一个卧底!就是门房老郭常,这人是郭家的家生子,年龄比郭德江还要大,是郭鸣仁爷爷当家时收的。
这老郭常是老家主的人,也是老主母的人。据说当年是老主母见他可怜把他收下的,替老主母办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郭老爷知道了也没有什么表示,想着让他回丹阳种地就算了,可郭鸣仁却另有计较。他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在庄子里再抽调了些人手进来。
这在外界看来也合情合理,人都怕死,多找些人保护也正常。他让言无缺将这些人狠狠地操练了一个月,准备他进行计划的第二步。
这是郭德江挂冠的第五天,时机也差不多到了。
在建康著名的三大青楼,秦淮楼第一,蔷薇阁第二,琼花楼第三。
据说青楼原本最早是指“帝王的宫殿”或“门阀豪贵的楼阁”,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魏晋六朝诗中,也把帝王的青楼,指美女居住的地方。
三国曹植《美女篇》:“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简单来说,门阀世家当权的时代,皇帝在宫里的“青楼”风流,士大夫就在宫外的“青楼”快活。青楼又有人叫清楼,一开始是士大夫豢养舞姬乐师们的地方。
魏晋清谈盛行,一帮子大名士都喜欢聚在一起,要么清谈说玄,要么讨论国家大事。这些舞姬乐师接触得多了,渐渐文化水平上来了,甚得那些风流名士的喜爱。
发展到如今,青楼女子个个都文采过人,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清谈说玄更是张口就来。寻欢楼就低了一档,出了那刺杀事件,已被查封。近月来一顿大搜捕,建康城的公子哥们是彻底没了娱乐。三大名楼不是消费不起,而是在那里不能尽兴。
三大名楼的常客可是他们父辈和那些大名士,上个茅房都可能碰见某个叔父世伯。这些小年青可不怎么愿意碰到,这场景尴尬啊!
这几天事已平息,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处处灯火辉煌,馆阁盈门!封凌志、谢廷丰、谢瑞粦领头的一众贵公子又出来浪荡了,这次去的是琼花楼。
谢家几日前收到一封家书,一位族中的大名士要回来过中秋兼探亲访友。谢廷丰兄弟两人今天出来除了玩乐,主要还是来显摆的。
“庐陵公真要回来了?”凌志哥惊讶地问,他也是刚知道!
这一劲爆的消息,瞬间点燃全场。
连陪侍的侍女听到都有些吃惊,这可是大名士啊!
这消息不消一个时辰,已经在三大楼传开了。整个圈子开始沸腾起来,可预见未来一段日子里清谈大会一定是一场接一场的。
有的聚宴听到消息后就已经开始大谈玄学,说到时要在清谈大会上好好向庐陵公请教一番云云。
一伙小年青正莺歌燕舞觥筹交错间,一声突如其来的大喝声传来!
“新佛出世,去除众魔!”
房檐上几道黑影飞身而下,人手一把利剑透发出寒光!
“有刺客!来人啊!有刺客!”
是夜,三大青楼众多名流遇刺,死伤多人,但死者大多是侍卫随从,那些贵公子们大多轻伤,重伤者甚少。
诡异的是刺客无一人被擒获,全部都全身而退,没有留下丝毫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