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基础承载力计算
8.2.1 单根锚筋承载力计算,应符合公式8.2.1的要求:
式中:Ti——单根锚筋上拔力设计值(kN);
An——单根锚筋的净截面面积;当锚筋为地脚螺栓时,应取有效面积Ae(m2);
fy——锚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当锚筋为地脚螺栓时,强度设计值应为fg(kPa)。
8.2.2 单根锚筋或地脚螺栓与砂浆黏结承载力计算,应符合公式8.2.2的要求:
式中:d——锚筋或地脚螺栓直径(m);
l0——锚筋或地脚螺栓的有效锚固长度(m),当l0小于本标准第8.3.3条规定的数值时,取锚固实长,当l0大于本标准第8.3.3条规定的数值时,取8.3.3条所规定的数值;
τa——钢筋与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间的黏结强度,C30级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取3000kPa。
8.2.3 单根锚桩与岩石间黏结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公式8.2.3的要求:
式中:D——锚桩直径(m);
h0——锚桩的有效锚固深度(m);
τb——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与岩石间的黏结强度(kPa),可按表8.2.3采用。
表8.2.3 τb值(kPa)
注:表中系C30级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与岩石的黏结强度。
8.2.4 岩石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岩石抗剪力(图8.2.4),设虚线所示倒锥体作为假想破裂面,以均匀分布于倒圆锥体表面的等代极限剪切应力τs的垂直分量之和来抵抗上拔力。
1 单根锚桩[图8.2.4(a)]和拉线基础[图8.2.4(e)]应符合公式8.2.4-1的要求:
2 嵌固式锚桩[图8.2.4(d)]应符合公式8.2.4-2的要求:
3 由多根桩组成的群锚桩,在微风化岩石中,桩间距b大于桩径D的4倍时和在中等风化至强风化岩石中,间距b大于桩径D的6倍~8倍时,或者当桩间距b大于锚桩有效锚固深度h0的1/3时,应符合公式8.2.4-1的要求;当桩间距不符合上述条件时,除应符合公式8.2.4-1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公式8.2.4-3的要求:
式中:τs——岩石等代极限剪切强度(kPa),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照表8.2.4.1采用;
h0——与式8.2.3意义相同,直锚式取h0=h[图8.2.4(b)],承台式取承台底至锚桩底长度(m)[图8.2.4(c)],拉线基础取h0=h[图8.2.4(e)];
D——单根锚桩[图8.2.4(a)],嵌固式锚桩[图8.2.4(d)]和拉线基础[图8.2.4(e)]的底径(m);
a——群锚桩[图8.2.4(b)]和[图8.2.4(c)]外切直径(m),当群锚为正方形布置时取,当群锚桩为圆形布置时,取a等于圆环轴线直径加桩径(m)。
表8.2.4.1 τs值(kPa)
图8.2.4 岩石剪切计算简图
8.2.5 直锚式群锚桩和嵌固式群锚桩可忽略水平力的作用,承台式群锚桩的单根桩上拔力按公式8.2.5确定,必要时应对承台混凝土及岩石进行强度计算:
式中:Ti——群锚桩的单桩上拔力设计值(kN);
n——锚桩数;
MX、MY——作用于承台顶面上水平力对通过群锚重心的X轴和Y轴的力矩(kN·m);
Xi、Yi——锚桩i至通过群锚重心Y轴和X轴的距离(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