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一
〇王伟光
翻阅了卫东等同志推荐的《在扶贫路上》,感到很亲切、很欣慰,也很有启发。
一、真切体悟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并强调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十九届一中全会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这个承诺,就是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就是到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体共产党人的伟大担当,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千秋伟业。古今中外,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还没有一个政党和政府敢定下“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具体到每名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必须落实在岗位上、体现到工作中,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等工作的实际行动。脱贫攻坚一线条件艰苦、问题复杂、“硬骨头”较多,必须密切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必须引导群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必须团结群众埋头苦干、真抓实干,这既是检验扶贫干部忠诚、干净、担当与否的“试金石”,更是共产党员“守初心、担使命”的“大熔炉”。就此而言,《在扶贫路上》见微知著,生动再现了反贫困斗争一线的火热实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展现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
二、深刻感受了我们党的脱贫攻坚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消除绝对贫困的精准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重要会议、重要时点,就脱贫攻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在扶贫路上》一个鲜明特点是,文章前面几乎都有针对性地引用一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经典语句,既是画龙点睛的“导读”,也是相得益彰的“阐释”,加深了读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理解。读完这本集子,我深深地感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已建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实现了我们党脱贫攻坚的重大理论创新,拓展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道路。比如,全国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协商监督等职能优势,以多种方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献计出力,实际上也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创新。2018年,全国政协围绕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召开了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会前6位政协副主席分别带队,4个专门委员会参与,利用两个月时间分赴6省份34个贫困县实地调研。委员们在调研报告和常委会会议讨论发言中,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并通过信息专报等形式报送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全国政协委员2018年提交的脱贫攻坚提案有233件,都已基本办复,很多意见和建议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清晰认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的培养路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2018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上述指示,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另一方面,要精心培养一支新时代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理论深厚、学术精湛的高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和哲学社会科学后备人才。这既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必然要求。问题随之而来:如何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做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2017年,在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同志们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以研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努力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而奋斗。我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的要求,通俗地讲有四条:坚持用学术讲政治,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注重回答普遍关注的问题,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多到实地调查研究,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贺信精神,2017年9月12日,我在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学典礼时,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广大同学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坚信坚持、真学真用马克思主义;第二,坚定坚守理想信念,确立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密切联系实际和群众,秉承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细品《在扶贫路上》,不难发现,这本集子不仅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落地见效的实践,也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三农”工作论述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成果;既体现了作者汪鹏同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追求,也体现了作者把理论自信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深入思考;既是基层党员干部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实践,也是继续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初步尝试。
最后,祝愿汪鹏同志在扶贫路上,不断深化认识,着力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为坚持和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