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脉络:计算筹策技术对指挥的支撑与重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基本思路

一般来说,好的研究应该就一个限定的问题,开一个很小口子,挖深、论透、讲全,这样才容易出价值、出实效,对于军队指挥智能化这样一个有极大发展空间的新兴领域而言,亦应是如此。

目前,在军队指挥智能化领域及相关领域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具体问题有很多。前期研究发现,有几个当务之急的基础性问题没有得到系统性的回答——军队指挥智能化的技术根源到底是什么,新一代智能技术到底提供了什么能力、解决了什么问题;军队指挥智能化是否具有必然性和强制性,这种强制性是怎样体现在制胜机理上的;军队指挥智能化到底应该怎么搞,智能技术在指挥领域按照怎样的框架机制发挥效益;军队指挥智能化的历史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最终将会引发什么程度、什么层面上的变革。如果在这些问题上不能形成初步共识,那么军队指挥智能化领域的各种研究就无法统一到具有完整逻辑的全局性体系之中。本书尝试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路,在全局上对军队指挥智能化的完整逻辑做出基础性梳理。

(二)研究方法

本书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综合运用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展开问题界定、历史追溯、理论探讨、应用探索和哲学思辨。具体有以下五种研究方法。

1.历史进程与现实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在分析新一代智能技术的属性、战争一般性制胜原理、军队指挥智能化引发战争形态变革等带有历史纵深感的问题时,通过分析军事和技术既往发展的历史进程,找到隐含在各种表象之下的本质规律,再基于这些本质性的规律结合现实技术条件、军事需求乃至社会背景对计算筹策技术的后续发展方向、智能技术的军队指挥应用前景、军队指挥智能化深远历史影响等问题做出符合现实逻辑的展望。

2.界定问题与提出问题相兼顾的方法。目前有很多与军队指挥智能化研究直接相关的具体需求问题存在模糊性,这是由军队指挥以人为本的优良传统和军队指挥的艺术性这一本质属性客观导致的。为了在军队指挥领域切实发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效益,实现技术能力与军事需求精准接榫,使军队指挥更加成为科学与艺术相统一的理论和实践领域,有必要对相关需求问题做出明确聚焦的界定,力求避免需求的泛化,避免在技术需求层面的含混打包处理。对于无法厘清的笼统化的问题,则按照与新一代智能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重新提出需求问题。

3.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相结合的方法。在技术方面,本书的关注点在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或者即将能够提供何种工具,支撑哪些功能,而不过多地涉及智能技术的技术路线和具体算法。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本书军队指挥智能化的研究重心位于军事技术结合部而并非位于技术领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正处于爆发期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目前远还没有定型,现在比较流行的强势技术路线未必就是将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所以本书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相结合的方法,立足理论面向实践,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主要关注点。

4.追根溯源与立足现状相妥协的方法。在军事科技研究和军事理论研究中,存在一些概念模糊、重叠等混乱的现象。有时同实不同名,有时同名不同实。这种现象轻则引发歧义,导致误解,重则妨碍认知,掩盖本质。本书立足于这种现状,在军队指挥元模型构建等环节用略多的篇幅对各种概念作追根溯源式的探讨,以期为各种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位。本书希冀提出的概念能作为后续推广使用的名称,但是会努力把各种掩藏于现行概念下的混淆和重叠界定清楚。在做这种界定时,尽量避免借用现行的概念表述,这仅仅是为了避免和原来的概念混淆,以尽量减少类似于广义决策和狭义决策这样的咬文嚼字,也不是刻意标新立异。本书的新异之处多体现于具体观点,而非抽象称谓。

5.现实考察与哲学思辨相关联的方法。作为在军队指挥艺术和计算筹策技术之间、在人类体力工具战争和人类智力工具战争之间展开的研究,本书的内容除了包括现实层面的具体考察,还有必要包括哲学层的深刻思辨。哲学既是已知和未知的边界,也是技术挤占艺术空间的前沿。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变革,都伴随着哲学上的突破。在不同层面上对同一个问题的分析,往往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在本书中的这种哲学思辨尚不至于颠覆各类传统认知,但的确可以在战争制胜一般规律、军队指挥智能化深远影响等问题上得出一些平常不为人注意的潜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