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智能制造是我国部署和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是全面贯彻制造强国行动纲领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2015年3月,国务院开始部署实施制造业全面升级,智能制造工程被列入“五大工程”。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推出《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作为指导“十三五”时期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任务。《规划》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规划》强调,实现中国制造的全面智能化转型这一重要战略任务,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着眼长远,加强统筹谋划,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全球制造业分工调整和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分类、分层、分行业、分步骤、分区域地持续推进,全面积极发挥优势先行区域的试点引领作用。
作为我国主要的制造业科创中心和重要的新经济策源地与集聚地,杭州湾大湾区已然成为我国智能制造战略实践的重要先行区。杭州湾大湾区坐拥沪杭甬等诸多都市资源,拥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世界级的港口群、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集聚地,拥有完备的制造体系、合理的产业结构、优良的产业链集群、丰富的人才科教储备,以及创新务实的人文环境。
从上海和浙江两地密集发布的有关智能制造的文件及政策就可以看出整个大湾区智能制造的先行力度。
2015年10月14日,上海市政府公布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临港行动方案》和《关于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的若干配套政策》,宣布上海临港地区将打造国际智能制造中心,预计2020年初步形成框架,2025年基本建成。
2015年12月3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浙江行动纲要》,明确指出浙江省要按照“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要求,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
2016年8月30日印发的《上海行动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协同的新型工业体系。
2017年5月4日发布的《浙江省推进智能制造工作要点》指出,浙江省要紧紧抓住加快推进国家“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和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契机,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十百千”工程为重要抓手,以智能装备“双百”工程为主要突破口,力争打造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应用的高地、核心技术的重要策源地以及系统解决方案的输出地,使智能制造成为引领全省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制造强省建设的主战场。
2018年2月2日发布的《浙江省智能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要“加快推进智能化+”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推进浙江省智能制造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的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积极推行和全面实施智能制造,不仅是杭州湾大湾区全力贯彻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及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的需要,更是杭州湾大湾区合力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中国智造先行区、全球经济新高地”的重要途径和主要任务。而对杭州湾大湾区智能制造先行度的综合评价分析对大湾区智能制造的更优更快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保障和促进意义,也能对我国智能制造战略整体快速推进和优质发展起到积极指导和正确引领作用。因此,本书将构建区域智能制造先行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对杭州湾大湾区的先行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