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思维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
有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弄清楚:成年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吗?这仅仅是一小部分,属于比较肤浅的、低层级的学习。如果停留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式中,就算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不过是低水平的重复。我们学习的真正目的,是获得更好的思维模式,告别机械式的工作。
现在,我们学习清单,为的也是培养清单思维,解放头脑,让平日里复杂的工作变得富有条理,让各项思考效率与行动的直接性都可以获得改善。这就好比,我们的大脑里生成了一个全新的运算系统,把问题系统化、清单化,理性地、精确地分配时间和精力,进入思考与处理问题的最佳模式。
要让清单思维发挥出最佳效用,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换言之,有效的清单需要涵盖一些必需的要素,缺少了这些东西,表面看起来再美好的清单也是不合格的,因为它在执行效果上会大打折扣,让你收效甚微。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在哪个岗位上,都要把关键工作做好,否则就会失职,引发严重的后果。比如:你是一位老师,在为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进行备课时,就把重要的知识点列出来,否则的话就很容易在课堂上偏离主题,最后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所以,在列清单的时候,一定要把关键因素列入其中,让它在任何时候都不被忽略,且有强制的检查程序,从而避免疏漏。
列清单不是写作文,不需要长篇大论,要以简单的语言快速地书写。如果洋洋洒洒写了一堆,恰恰说明大脑是处于混乱状态的,这就跟与人沟通一样:说了一堆话,东扯一句,西扯一句,最后对方也不知道你到底想说什么、想要什么。
之所以强调用短语来书写,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就是在甄选词语、提炼重点。任何一种清单都要以简捷高效为前提,一目了然,才更容易有效地执行。
假如有5天年假,你准备做一个计划。这个时候,你的脑海里可能充斥着很多想法,想去周边郊游,想去商场逛一逛,还想在家看电影,或者去健身房锻炼,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进行提炼和筛选了。
到底是出游,还是不出游?二选其一,这样就确定了方向。如果最后选择了出游,那就可以开始根据出游的方向来计划,打算去附近山里的民宿小住,还是打算去邻近的某个城市的热门景点?如果最后决定,就是想找一个依山傍水的山中民宿小住,就可以再根据地点、价格、环境等来甄选,给自己列出3~5个备选项,然后进行对比。
当确定下来去某个民宿后,接下来用清单来安排这次小小的出游计划:
物品清单:民宿都提供什么?我需要带什么?
交通清单:有几条自驾的路线?分别用时多少?出门前根据路况选择。
预算清单:车旅费、食宿费、购物费,评估整体的预算。
行程清单:民宿附近有无景点?准备去哪些地方?再列出具体的游玩计划。
这样的话,就告别了满脑子充斥各种想法的状态,制定出一个条理清晰的度假方案,简单又可行。
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运用清单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确保我们不出错、少出错,改善并督促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一项改进计划,让我们透过清单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拿我自己来说,以前经常会犯一些出门忘记带东西的毛病,但掌握了清单思维之后,每次出门前,我都会把必需品列出来,按照它来收拾,现在,就不会再出现“到了火车站发现忘带身份证”的囧事了。另外,每个月列一个添置物品的清单,也帮我改掉了冲动消费、盲目消费的毛病,我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哪些东西是我真正需要的,哪些物品是可以推迟购买的。
那么,怎样让我们列的清单从一开始就发挥出自我进化的效果呢?
第一,清单的内容不能随意列,要把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的次序排列,自上而下去完成每一项任务,这样可以确保要事第一,不会因为细枝末节影响大局。
第二,列出要做的事情所面临的问题,逐一写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就算暂时没有头绪,也得把问题列出来,这样可以缓解情绪,且能够避免问题被遗忘或忽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列出工作程序清单,特别是那些繁杂的工作,都有需要遵守的步骤。把这些规矩列出来,每次处理问题前对照一下,在反复的尝试中让这些步骤更精练,逐渐养成高效处理问题的习惯。
第四,把清单作为训练工具。我们使用清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思考效率,规范行为模式。事实上,清单本身没有什么价值,只有把它跟我们的思考、行动结合起来,不断地进行刻意练习,才能够感受到这一辅助工具的积极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