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期间倡议亚欧国家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使得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为沿线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新平台。
一、建设背景
古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商贸往来和文明交流的大通道,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至今仍对亚欧国家开展合作具有深刻影响。近年来,受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增长也存在下行压力,相关大国围绕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战略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主要国家,在与亚欧国家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有必要通过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国际经济合作,这成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①
(一)古丝绸之路影响深远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欧洲、北非等地区建立起密切的商贸联系,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生产力发展。在商贸往来方面,从公元前126年张骞凿空西域到陆上丝绸之路衰落前,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往西方,西方的皮毛制品、珠宝、香料、核桃、胡萝卜等物产输入中国,丰富了亚欧国家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文化交流方面,丝绸之路连通了古中国文明、古罗马文明、古伊斯兰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等世界主要文明体系,西方的佛教、伊斯兰教、景教等宗教思想传入中国,中国的汉文化传到西方,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流融合。在生产力发展方面,中国的造纸术、雕版印刷术等伟大发明传到西方,西方的天文历法、建筑工艺、制糖法、酿酒术等技艺输入中国,推动了沿途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尽管陆上丝绸之路在明清时期逐渐衰落,但它作为亚欧大陆文明交流的典范,对当代亚欧国家的经贸合作仍有深刻影响。鉴于此,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就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国丝绸之路战略竞争激烈
由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大国近年来纷纷提出了针对这一区域的战略构想,影响较大的有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俄印等国的“北南走廊计划”、欧盟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表1.1)。
表1.1 相关大国提出的丝绸之路战略
资料来源:笔者依据公开资料整理。
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1997年,日本桥本龙太郎内阁开始重视与中亚及其周边国家的交往,把中亚及南高加索八国①称为“丝绸之路地区”,提出了“丝绸之路外交战略”。日本实施“丝绸之路外交战略”,一方面是为了加强日本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提升中亚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日本在这一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开发该区域丰富的油气资源,保障日本的能源供应安全。在此之后,日本对“丝绸之路地区”提供了大量政府开发援助,促进了相关国家的铁路、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进程。自2004年开始,日本推动设立了“中亚+日本”外长定期会晤机制。通过这一机制,日本与中亚国家的联系得以加强。
俄印等国的“北南走廊计划”。2002年,俄罗斯、印度和伊朗三国共同发起了“北南走廊计划”,提出修建从印度经伊朗、高加索、俄罗斯直达欧洲的国际运输通道,该运输通道包括铁路、公路、海运等多种形式,可以降低沿途国家尤其是印度通往欧洲的货运成本,提高相关各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俄罗斯作为北南走廊计划的主导国家,意欲通过修建北南走廊,抗衡西方国家主张的绕开俄罗斯的东西“欧亚经济走廊”,保持俄罗斯在这一区域的传统影响力。该计划提出后,中国和中亚国家也对此表现出较大兴趣。但由于相关国家的政治分歧和资金短缺问题,“北南走廊计划”中的铁路和公路项目进展缓慢,甚至一度被搁置。此后,在2012年1月召开的“北南走廊”14国专家会议上,印度表示可以承担伊朗境内的铁路与公路建设①,该计划有向前推进之势。
欧盟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为降低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依赖,欧盟于2009年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计划”,即通过修建“纳布卡天然气管线”这一能源运输南部走廊,加强与中亚及周边国家在能源、商贸、人员、信息等方面的联系。“纳布卡天然气管线”全长3 300千米,从中亚里海地区经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延伸至奥地利,并把中东地区作为潜在的天然气来源区域。通过实施“新丝绸之路计划”,欧盟一方面可以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油气资源合作,保障欧盟能源供应安全;另一方面可以拓展欧盟与中亚及其周边国家的全方位合作,增强欧盟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
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2007年,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斯塔尔(Frederik Starr)在他主编的《新丝绸之路:大中亚的交通和贸易》一书中,提出了“新丝绸之路”构想,主张通过加强交通联系建设“大中亚”经济圈。以这一构想为基础,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于2011年7月提出了“新丝绸之路战略”,力图在美国主导下,依托阿富汗连接中亚和南亚的区位优势,形成以阿富汗为中心的“中亚—阿富汗—南亚”交通运输与经济合作网络,促进这一区域的能源南下和商品北上。此后,美国将其中亚、南亚政策统一命名为“新丝绸之路战略”,并积极向它的盟友推介这一战略①。美国实施“新丝绸之路战略”,一是可以推动阿富汗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阿富汗的经济发展,减轻美国的战略负担;二是可以提升印度的发展空间,加快印度经济崛起,使印度在地区和国际层面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可以加强美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开发中亚地区丰富的油气等矿产资源。由此可见,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可以削弱中国和俄罗斯等大国在中亚和南亚的影响力,建立美国在该地区主导的新秩序。
此外,伊朗于2011年提出了“铁路丝绸之路”计划,力图将伊朗境内的铁路经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铁路连通。哈萨克斯坦于2012年开始实施“新丝绸之路”项目,积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在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大国丝路战略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主要国家,有必要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三)亚欧国家合作日益密切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和区域合作不断加强,亚欧非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其时已到、其势已成。进入21世纪以来,在第二条亚欧大陆桥正常运营的基础上,中哈第二条过境铁路投入使用,丝绸之路复兴项目、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通联系日益紧密,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增进交通联系的同时,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区域合作也不断加强。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致力于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在此之后,印度、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5国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国,土耳其、斯里兰卡和白俄罗斯3国成为对话伙伴国。此外,该地区还建立了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5国为成员国,以亚美尼亚、乌克兰、摩尔多瓦3国为观察员国的欧亚经济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大多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以这两个组织为基础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密切亚欧非国家的经济联系,进一步提升发展空间。
中亚地处连通中国与欧洲的枢纽位置,无论是从地理、历史还是当前合作关系来看,中国与中亚五国都有紧密联系,这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一是在地理联系方面,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山水相连,共同享有长达3 300千米的边界线,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并已开辟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这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的地利之便。二是在历史联系方面,中亚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和重要区间,中国历代都与中亚地区有着密切交流,各民族在这一区域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这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历史基础。三是在当前合作方面,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强了中国西部与中亚国家的全方位联系。近年来中国把中亚作为外交优先方向,通过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在经贸往来、能源合作、交通建设、打击“三股势力”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中国已成为中亚各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或投资来源国,这是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现实基础。此外,中亚及其周边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充足的国外投资,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在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通过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式,可以促进亚欧非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专栏1.2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天道酬勤,春华秋实。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
——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坚持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既“摸着石头过河”又加强顶层设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
——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中国人民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革除阻碍发展的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充分显示了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中国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空前高涨,充分显示了13亿多人民作为国家主人和真正英雄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
——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作出了中国贡献。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中国人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资料来源: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04-11(03).
二、倡议提出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期间倡议亚欧国家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倡议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起,构成了统领中国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同时也是应对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进而引领互利共赢的新型全球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提出之后,逐步从理念转化为行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经过一年多的理念设计和规划编制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式进入务实合作阶段。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认为“一带一路”建设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要求继续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 500名代表出席会议①,围绕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达成广泛共识。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②。
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多次在重要外事活动和国内重要会议上围绕“一带一路”相关问题进行论述,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表1.2汇总了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到2018年9月有关“一带一路”的历次重要活动,这些重要活动中的论述,向全世界传达了中国同相关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诚意,阐释了“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主要领域,明确了“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遵循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建设步骤。③
表1.2 习近平主席论述“一带一路”的重要活动
续表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作者依据公开报道整理。
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内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五年来,中国积极同沿线国家协调政策、对接规划,目前已经同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蒙古提出的“发展之路”、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等政策规划实现了对接。截至2018年4月,已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①。在此基础上,中国同30多个沿线国家开展了机制化的产能合作,在沿线24个国家推进建设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创造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②,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① 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J].改革,2014(3):64-67.
① 中亚及南高加索八国是指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
① 何茂春,张冀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中国的历史机遇、潜在挑战与应对策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23):9.
① 赵华胜.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5-23.
① 朱竞若,杜尚泽,裴广江.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7-05-15(01).
②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4-35.
③ 王颂吉,何昊.“一带一路”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与研究框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3):9-10.
①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04-11(03).
② 王毅.在2017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上的演讲[EB/OL].外交部网站,2017-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