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与政策模拟研究报告202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CAEM2019模型中行为方程和恒等式

在这一部分对模型所包括的7大模块中主要的行为随机方程进行解释。为了更好的可读性,本节的模型介绍仅展示模型的设定、变量的定义、估计的结果、系数显著性检验、拟合度和DW值。

一 消费

居民消费和劳动报酬是这一模块中的关键行为方程。居民(或住户部门,下文中将两者看作是同一个概念)消费,分为非住房消费和住房消费。在Fair(2018)的美国宏观经济模型中,还进一步将居民的非住房消费分解为服务、耐用品、非耐用品消费,因为各类消费函数具有不同的特征,在数据允许的情况下,对不同类型消费进行细分,能够更好地刻画不同类型消费函数的特征。由于中国目前缺乏足够的相关数据,因此先将居民消费只分解为住房和非住房消费,未来随着更多统计数据的获得,可以考虑将消费函数进一步细分。

居民人均非住房消费方程中的主要解释变量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所拥有的财富水平以及价格水平。

这里实际可支配收入的数据是FFA中住户部门的名义可支配收入经过消费者价格指数(PCPI)进行平减得到的,住户部门名义可支配收入由住户部门的劳动者报酬总额、个人所得税税率、净转移支付水平决定,在模型中是由FFA中的变量构成的一个恒等式,因此,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劳动者报酬、人均个人所得税、净转移支付水平、人均财富水平以及通胀水平等因素有关,这些变量的变化,能够引起居民人均消费的变化。居民部门的实际财富变量,定义为实际的金融财富和实际非金融财富之和,后者与居民的住房投资和存量有很强的相关性。财富存量数据来源为Piketty等(2019)的有关数据。

居民的住房消费由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住房的存量水平所决定。居民住房投资又进一步成为居民的住房存量和非金融财富的一部分。

居民消费方程(EQ01):

其中,chr为居民消费(2000年不变价),whr为居民财富存量(2000年不变价),inhr为居民可支配收入(2000年不变价),pop为人口数。

劳动者人均劳动者报酬方程(EQ02):

其中,ctr为劳动者人均劳动者报酬,wr23为第二、第三产业的平均实际工资,emp2为全社会第二产业就业人数,emp3为全社会第三产业就业人数,pcpi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00年=100)。

二 投资

这一模块中的主要方程包括企业部门的投资需求和就业需求。由于非金融企业部门占投资总额(即FFA中的资本形成)的70%左右,是投资的主体,因此将总投资方程放在这一模块中进行研究。

由于非住房投资和住房投资有不同的行为模式,因此将投资分为住房和非住房投资两个行为方程,分别进行模拟。这里的总投资是指GDP支出方中的固定资本形成中不包括存货增加的部分,与投资统计中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有较大差别,二者的定义有所不同(国家统计局网站)。主要差别在于,固定资本形成不包括房地产投资,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房地产投资。因此,在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的年份,如2014—2017年,二者的数据有较大的差距。

投资由需求决定,具体说,行为方程中的被解释变量不是投资,而是非住房的资本存量,即被解释变量是生产总产出所需要的资本存量,解释变量为总产出、资本存量的产出效率以及利率水平。企业的投资水平设定为是考虑折旧之后的非住房资本存量的变化。

投资方程的设定反映出模型以需求为导向的特征。在以前以供给为导向,或者供给与需求相结合的模型中,投资是由投资来源决定的(参见本报告第五章中的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中投资方程的设定),反映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供给决定的特点。这是本模型不同于以往模型的一个显著特点。

居民住房资本存量是由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化水平决定的,居民住房投资水平是考虑折旧之后的住房资本存量的变化。

根据中国经济的特点,将总就业分为第一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全部就业主要是由需求和劳动生产率决定,第一产业就业数量设定为外生变量,在基准模型中假设每年减少一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是全部就业与第一产业就业之差。

非住房资本存量方程(EQ03):

其中,kk1为非住房资本存量(2000年不变价);ysr为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GDP,2000年不变价);muh为每单位的非住房资本的最小产出能力;pop为人口数;D09为哑变量,2009年等于1,其他年份等于0。

住房资本存量方程(EQ04):

其中,kk2为居民住房资本存量,由住房投资经永续盘存法加总得到(2000年不变价);ysr为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GDP,2000年不变价);rateU为城镇化率,定义为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pop为人口数;D08为哑变量,2008年等于1,其他年份等于0。

三 国外贸易

国外贸易模块中的主要行为方程是商品出口和进口方程。不变价出口主要由外部需求即世界贸易量决定,实际汇率影响出口的价格,也是一个重要的解释变量。

进口主要由国内需求决定,也受到了实际汇率的影响,考虑到中国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加工贸易,所以出口也是进口的一个潜在的解释变量。进口方程的被解释变量是实际的人均进口,解释变量包括收入、财富、进口价格平减指数PIM。收入变量使用全口径的收入,即总产出Y,不是可支配收入,因为进口是由全部部门购买的。

商品进口方程(EQ05):

其中,imc为商品进口总额(人民币,现价);exc为商品出口总额(人民币,现价);pim为进口价格指数(2000年=100);pex为出口价格指数(2000年=100);pgdp为GDP平减指数(2000年=100)。

商品出口方程(EQ06):

其中,exc为商品出总额(人民币,现价);ex05r 为世界商品进出口总额(人民币,2000年不变价);pex为进口价格指数(2000年=100);pgdp为GDP平减指数(2000年=100)。

商品出口方程中有几个系数不显著,但是估计的长期关系系数的符号符合经济学理论,且预测效果较高,总体上比尝试过的其他模型的设定形式好,因此,保留这一方程的设定和估计,在取得更多的统计数据之后,再进行更新。

四 劳动就业

总就业需求方程(EQ07):

其中,emp为全社会就业人数;y为实际GDP(生产方,2000年不变价);pod为趋势变量,反映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trend(1996)为趋势变量(1996=0,之后每年增加1)。

将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定义为外生变量,假设2018—2025年每年减少2%,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等于总就业人数减去emp1。模型中没有将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进一步细分。

五 生产和工资

生产模块中的主要行为方程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实际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由GDP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差额这一定义式计算得到的。第二、第三产业实际增加值行为方程的主要解释变量是实际GDP,而实际GDP是由需求决定的,因此反映出模型的需求导向。第二、第三产业实际增加值是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需求的主要解释变量,而分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由分产业增加值和劳动者人数决定,分产业工资率由劳动生产率决定。

第二产业实际增加值方程(EQ08):

其中,vac2为第二产业实际增加值;y为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方,2000年不变价)。

理论上讲,生产方GDP等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支出方GDP等于总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之和,二者在数值上应当是相等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是各项的名义值以及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长率,按照实际增长率计算的总的实际GDP与计算得到的各项实际值之和存在误差项,不是完全相等的,因此,在QAMM模型中,分别定义3个有关GDP的概念,一是支出法的实际GDP,记做ysr,等于实际总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存货调整)、净出口(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净出口)之和,是模型的关键方程;二是生产法实际GDP,记做y,等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实际增长值之和;三是由GDP实际增长率计算得到的不变价GDP,记做GDPC

第一产业的实际平均工资方程(EQ09):

其中,wage1为城镇单位第一产业平均工资(当年价格);pcpi为CPI价格指数(2000年=100);prod1为第一产业实际劳动生产率。

第二、第三产业的实际平均工资方程(EQ10):

其中,wr23为第二、第三产业实际平均工资方程(以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作为权重);prod23为第二、第三产业实际劳动生产率(以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作为权重)。

六 价格

这个模块中的核心变量是消费者价格指数PCPI的变化率,因为消费者价格的通胀率是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中国的CPI通货膨胀主要由四个因素,一是超额需求拉动,即短期需求超过了供给能力;二是超额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超过了货币需求;三是进口价格的通胀,例如受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的大幅变动对中国CPI造成了影响;四是食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张延群,2010)。

价格模块中的主要行为方程是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方程、GDP平减指数方程、投资品价格指数方程、进口和出口价格指数方程,通过求解这些价格指数,得到各个价格指数的预测值。在现价GDP方程中,将构成不变价GDP的各个组成部分,即消费、资本形成、进口、出口的不变价通过乘以各自的价格指数,获得现价GDP的各个部分,相加之后得到现价的GDP。

CPI价格通胀方程(EQ11):

其中,pcpi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00年=100);GDPC为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不变价);M2为货币供给M2;rateS为一年期存款利率(短期利率)。

资本形成价格指数方程(EQ12):

其中,pcap为资本形成(GDP支出方的包括存货的资本形成,2000年=100);pim为进口价格指数(2000年=100);pifh为房地产投资价格指数;d09为哑变量(2009年等于1,其他年份等于0)。

GDP平减指数方程(EQ13):

其中,pgdp为GDP平减指数(2000年=100);pcap为资本形成价格指数(GDP支出方的包括存货的资本形成,2000年=100)。

进口价格方程(EQ14):

其中,pim为进口价格指数(2000年=100);poil为国际原油价格指数(2000年=100);d2010为哑变量(2010年等于1,其他年份等于0)。

出口价格方程(EQ15):

其中,pex为出口价格指数(2000年=100);pim为进口价格指数(2000年=100);pcpi为消费品价格指数(2000年=100);exch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例如2018年exch=6.8)。

七 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是各项税收收入的接收方,在中国资金流量表中主要体现为2种税收:间接税和直接税。间接税主要由非金融企业上缴的生产税构成,占间接税收入的90%。直接税主要体现为企业、金融和住户部门所上缴的收入税,三者在直接税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33%、63%和4%。政府部门还通过转移支付在初次收入分配的基础上对收入进行再分配。

在政府部门模块中,政府消费是外生变量,是政府可以调节的政策性变量,间接税和直接税的税率也看作是政府可以调整的政策性外生变量,政府部门的转移支出也是政策性外生变量。政府部门是财政政策的制定者,可以通过调整税率、政府消费支出、净转移支付等方式对宏观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进行调节。

在这一模块中没有行为方程,主要由一系列恒等式进行刻画。在施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增加支出、降低税收、增加转移支付规模等方式实施积极的扩张型财政政策,会引起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减少,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造成政府收入减少、赤字增加。赤字不断增加是不可持续的,如果需要在未来通过增加税收等平衡财政的方式得到补充,在实施积极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之后紧缩的平衡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有紧缩的效果,如假设增加的财政支出在之后的3年全部通过减少财政支出的方式得到补充。通过这样的方案设计,对财政政策对经济的长期效应进行分析和评价。

八 金融

在国民收入账户的框架下,金融模块中的主要行为方程是货币供给量M1和M2方程,货币供给量行为方程的理论基础是货币需求理论,实际货币需求是由交易需求以及作为财富的贮藏需求决定的,因此被解释变量是实际货币供给量,解释变量为实际GDP、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将实际货币供给与由货币需求函数估计的长期货币需求的均衡值之间的差额定义为超额的货币需求,当出现正的超额货币需求时,货币因素会推动物价上涨,因此超额货币需求是CPI通货膨胀的行为方程中的一个重要解释变量。

中国的货币政策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主要的利率水平,如一年期存款利率以及三年期贷款利率在较长的时期保持不变,因此,将利率变量作为外生变量。利率水平影响货币需求、非金融企业的融资成本、金融企业的初次分配收入、政府和住户部门的金融财富存量值,因此是模型中一个关键变量。

从资金流量表看,金融部门的增加值、生产税和收入税上缴、支付的劳动报酬等,通过恒等式给出。金融部门与非金融企业部门具有不同的特点,70%的生产税由非金融企业部门缴纳,而60%的收入税由金融部门上缴(2016年),因此,不同税种税率的制定对金融和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货币供给M1方程(EQ16):

其中,m1为货币供给M1;GDPC为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不变价);pcpi为消费品价格指数(2000年=100);rate L为三年前贷款利率(长期利率);d2014为哑变量(2014年等于1,其他年份等于0)。

货币供给M2方程(EQ17):

其中,m2为货币供给M2;ysr为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方,2000年不变价);pcpi为消费品价格指数(2000年=100);rates为一年期存款利率(短期利率)。

九 模型中的等式

模型中包含大量的等式,对等式设定和变量的说明包含在表2—1中。

表2—1 CAEM模型中的内生变量的定义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