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会计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支付系统概述

支付是一种社会需求,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支付水、电、天然气、电话、电视、网络等费用,或者旅游、购物消费,或者向亲戚朋友汇款;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社会团体等需要支付货款或偿付劳务费以及投资或偿付债务等,这些都是支付行为。如果忽略原始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柜台支付,那么远程交易如何使支付的资金如期如数到账呢?这是由银行的支付系统决定的。

一、支付系统的定义

支付系统是银行整个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支付体系至少还包括支付方式、支付工具等,支付方式和支付工具在后面章节讲述。支付系统包括现金支付和转账支付系统,本章主要讲解转账支付系统。

银行是对社会资金提供存、贷、转功能的信用机构,其中资金转账好比人的旅行,无论距离远近,通道畅达是保证安全快速抵达目的地的基础。支付系统是指银行为了满足社会支付需求而建设的资金输送通道,是银行的社会信用中介功能的基础,代表着银行业的技术装备程度。

二、我国银行支付系统发展历程

从用火车邮递报单,到以“鼠标点击速度”到账,中国仅仅用了十年多一点的时间。

(一)全国一个大联行阶段

1984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还未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其既直接办理工商业存贷款和转账结算,同时又负责银行间的资金清算,其与其他专业银行(当时还没有商业银行)所属分支机构发生的每一笔对社会办理转账结算的业务,必须都发报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进行分发处理,并由其对此引起的相互代收代付资金的往来结果进行清算。例如,本章开篇所说艾心老师的汇款,如果在那时,银行要将其汇款从广州先汇到北京,再由北京分发到武汉,迂回绕道,时间漫长,耽误资金使用。

当然,那时的支付需求较小。

(二)六大联行自成系统阶段

1984—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各自建立或完善了自己的联行系统,号称“六大联行系统”。其间的管理体制是各家银行“自成系统、分级管理”。自成系统是指系统内转账由发报行直接将资金信息发往收报行,不须再汇入中央银行。因此,各家银行不断地投入大量资源建立或完善各自联行往来的计算机系统,如中国人民银行在1991年、中国建设银行在1997年先后建成了以卫星地面接收站为通信通道的电子联行系统,实现了“天地对接”和“实时清算”,提高了系统内资金转账的到账速度。分级管理是指系统内的资金转账分为全国联行往来、分行辖内往来和支行辖内往来三级,分别由总行、省分行和市(县)中心支行管理和清算。分级管理避免了资金迂回运输,便于就地就近管理资金。

如本章开篇所说的艾心老师的汇款,如果在那时即可委托广州的某银行,那么由其直接汇往武汉同系统的银行。但是,如果武汉不存在与广州汇出行同系统的银行呢?那就需要异地跨系统转汇款项。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从1987年4月1日起,停止实行“跨行直接通汇,相互发报移卡”的办法,改为实行“跨行汇划款项,相互转汇”的办法。专业银行(那时还不叫商业银行)之间异地跨系统转汇款项业务分别由汇出行所在地和汇入行所在地各自同系统的银行机构作为转汇行承办转汇业务。转汇行就是连接汇出行和汇入行的中间行,由其将客户转账的资金中转给汇入行(具体方式见本章第四节)。如果是在这种情况下,那么艾心老师的汇款就要走一条曲折漫长的路了。

临近2000年时,由于电子计算机和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同属于一家银行的分支机构间的转账支付系统(联行系统)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跨系统银行之间还不能直接通汇款项,如其属于同城的需要同城票据交换,属于异地的需要跨系统转汇,这在当时已明显不适应我国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对支付结算的大规模需求了。

(三)现代化支付系统阶段

进入21世纪,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易活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支付需求旺盛。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开发应用,各家银行加快了建设现代化支付系统的步伐,使得传统的陆路邮递报单的转账方式已被更新更快的电子网络支付系统取代,电子银行和支付无障碍阶段迅速到来。

现代化支付系统体现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竞相发展两个方面。

1.中央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建设

中央银行建成了下列支付系统:

(1)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全面推广会计集中核算系统(ABS)。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与过去纯粹模仿手工记账单机运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相比,实现了中国人民银行会计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是会计核算手段的一次重大进步,为实现中央银行现代化支付清算功能奠定了基础,使新形势下的支付和清算需求得到了较大的满足。

(2)200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运行大额逐笔实时支付系统,并实现该系统与各商业银行内的联行支付系统、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人民币同业拆借和外汇交易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以及香港、澳门人民币清算行的连接,为银行业及金融市场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服务,支持了香港、澳门人民币清算业务的发展。

(3)2006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运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该系统支持多种支付工具的应用,实行7×24小时连续运行,为银行业的小金额、大批量跨行支付清算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公共支付平台。该系统开通了许多与中国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业务,为社会公众办理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等电子支付业务提供了全天候的支付清算服务功能,方便了人民的生活。

(4)200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成功运行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解决了支票远距离技术认证问题,改变了过去支票只能在同城或同一票据交换区使用的现状,实现了支票的全国通用,便利了异地转账结算。

(5)200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建成了中国境内外币支付系统并开始运行,逐步开通了港币、英镑、日元、美元等8个币种,对境内银行间的外币跨行结算和清算提供了集中、安全、高效的平台。

2.商业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建设

进入2000年后,各家商业银行利用计算机、终端机、电子信息网络等电子通信设备建立了高速划拨资金的电子支付系统,并由此改变了银行的管理方式。

(1)原有联行系统实现数据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原六大联行系统实行分级管理,自下而上层层汇总和自上而下层层清算,链条长、环节多、不容易控制。计算机和互联网使集中管理成为可能,于是各大商业银行纷纷进行系统改造,改变业务操作流程,使其更加集约化、高效化,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和资源共享。

改造升级后的行内支付系统的支付效率大大提高。以最常用的汇款业务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流程为例,在分级管理下,客户信息被分割在各开户行内,因而支付系统是按照跨中心的系统平台来设计的,即每一笔业务的处理过程都要通过汇款方的录入、核对、加压、发报,再由收款方核对用户名、打印并入账。这既增加了柜面人员的工作量,又在技术上消耗了大量的系统资源。在数据集中之后,汇款方可以直接在统一的数据库中核对收款人的姓名和账号,如果核对相符汇款即可马上办理并实时到账,而无需收款方再进行确认、核实和反馈。数据集中的优势在此尽显无遗。这种技术实现方式的优化不仅可以变异步为同步,大大简化业务操作流程,缩短业务处理时间,而且杜绝了错账的发生。在技术实现方式上,如今的汇款和过去的同行转账一样快捷。

(2)新建商业银行支付系统成为后起之秀。在大城市,20世纪后期成立的商业银行,如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十几家银行,在支付系统方面没有历史遗留的包袱,在支付系统先进程度上与时代同步,形成了不可忽视的支付力量。

(3)邮政储蓄银行支付系统覆盖城乡居民。2007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被国务院批准为商业银行,其借助邮政网络通道,加上现代通信技术,实现了全国通存通兑和汇款即时到账等支付功能。

(4)农商银行支付系统水平提高。2003—2015年,农村信用社已多数改为农村商业银行(简称“农商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协调和推动下,各地的农商银行加大了城乡网络建设和综合业务系统的改造力度,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城乡行内支付系统的整体水平,现在已升级为农商银行完整系统。

3.中国银联系统

2002年3月26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80多家国内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了股份制的中国银联,总部设在上海。中国银联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现代公司经营机制,建立和运营广泛、高效的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系统。各银行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了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进而使银行卡得以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国境使用。

那么,在现代化支付系统下,艾心老师的汇款不再在陆路邮递,而是变成数字信息在“电里行走”,虽然距离还是那么遥远,关口还是那么繁多,但速度却是在“鼠标点击”下弹指之间了。

三、我国银行业支付清算系统现状

如前所述,我国目前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大类支付清算系统,架起六条主要支付通道。

第一条通道: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包括新建的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即大、小额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和清算系统以及全国电子联行系统。

第二条通道:各家商业银行联行往来系统,大约2/3的异地支付是通过这些系统进行行内清算的。

第三条通道:商业银行系统与中央银行大、小额转汇系统以及支票影像系统连接,从而生成的异地及同城跨系统转汇功能的快速通道。

第四条通道:商业银行同业之间的同城或异地跨系统资金划转。其主要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后建立的中小银行分支机构网点少,通过相互联合协议转汇款项,网络资源共享;二是未建立同城票据交换的小城镇或矿区,银行资源匮乏,则可视汇出行或汇入行所在地银行机构设置的特点,采用“先横后直”“先直后横”“先直后横再直”的方式划款。

第五条通道:邮政储蓄银行为全国城乡居民(无论同城或异地)通过邮政通道汇款,可以全国通存通兑。

第六条通道:自助支付通道,即通过中国银联自动柜员机(ATM机)、销售终端机(POS机)刷卡支付,通过各商业银行的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工具支付,在大城市,自助支付正在成为主流,引领着中国新型的支付文化。

目前,我国支付体系中支付服务主体多元化、支付服务市场化的趋势正在形成,银行业内支付服务市场的竞争程度也在持续提高,这种竞争正在日益为企业和公众带来诸多金融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