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女》:超以象外得其圜中
影片随着天安门厂标,化入的第一个画面是贞女牌坊上“圣旨”的特写,摇下“女贞崇祀”,接着是一组特写“勒建”、“立节完脉”、“节劲三冬”、“矢贞全孝”……这是帝王勒给那些节守着封建道德规定的女子的“荣耀”,是中国封建社会女子悲剧的见证。
世界女性学的学者指出: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可能是最早出版“女训书”的国家。在我国“烈女传”、“女儿经”、“女训”、“女诫”是伴着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延伸着。这种名教,“戳之非刀、非锯、非水火;文亦戳之,名亦戳之,声音笑貌亦戳之。”从文化的(道德的)角度研究中国妇女,审视其命运和心态,最终以批判封建道德观对人性的摧残,也许是古华创作小说《贞女》的题旨。当然,讨论的命题仅指过去是无现实价值的。
古华的这部小说巧妙地构筑了两个历史的空间,描述了两个时代,两个女子的故事。一个是清末女子守节的故事,一个是今天女子婚姻的故事。现实与历史,交相融会又激烈相撞,造成一种由混合的意象所构成的深邃的历史感,从而促使人们对道德观念的现实与历史作辩证的、统一的考察。那么,封建礼教对妇女心态的影响,尤其是在贞节观念的表现,我们既可以审视历史,又可以评判现实。作家正是通过比较两代妇女心态的异同,对文化作了深沉的思考。
“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违也。”两千多年来,在帝王文化主宰下,这条戒律使男性本位的社会秩序合理化。
古华改编的电影剧本,第一本《现代故事:丈夫对妻子做“贞操”检查》与第二本《清末故事:年轻寡妇守节时性的骚动》便就“夫者天”的文化意识展开了生动的比较,究其根本,这种意识对人的摧残在于“戳其心”(龚自珍语)。
毋庸讳言,这种批判触及一个禁区。性,我并不泛泛讨论性的问题,我只讨论与人之意识有关的,人的感情的深层区域的一个部分。如果那一部分碰到了,我并不遮遮掩掩,我采取直视的批判。这在《良家妇女》影片放映时已经招惹了一些闲话。一个人对待事物有两种态度:严肃的和不严肃的。所谓严肃,亦即科学的态度对待事物。第一本中吴老大对妻子做贞操检查,很让人担心会不会拍得很暴露。也许有人会那样去拍,但那不是我的影片。不过,我的确要直视这种猥亵的男子。他检查床有无脏迹,被子的冷热(怀疑妻子是否与村长睡了觉),毒打妻子,继而做贞操检查,这种对人性的践踏在夫妻生活中可谓至极了吧。应该说,这是有形的。我们是否思考过这种道德意识为何积淀在这类人的心灵里?妻子桂花为何又允许他的检查?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借助这个故事的展开,作家作了横向的比较,展开了另一个时代另一个女子的故事:青玉守节。其中我们拍摄了一段她束胸(束胸也是为了束缚欲念),翌日晨在跪拜观音时,她想起五婶说观音大士没胸,不像这小蹄子,一对宝物高高耸起。她无意中手触到自己的乳房,引起一阵骚动,这个镜头我认为拍得很好。“存天理,灭人欲”(朱熹语)而人欲根本不可能灭。这个故事与前一个故事仿佛不是讲的一个故事,但是人们并不难感觉它们讲的是一个事。这是“女训”文化深层结构在两代女性心底的积淀。随着影片一本一本,每隔十分钟交替一个历史空间,交替一个生活场景,交错展开的剧情,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女子的命运向着相反的两个方向发展;但是她们在命运前所遇到的阻力,却是来自相同的同一个东西。前者属于社会性质,后者属于文化性质。
为了更清楚说明这个问题,请允许我赘言。我们拍摄的外景地是安徽歙县,当地人说这是程朱理学的故乡(其实二程是河南人,朱熹是福建人),但此地的文化史证明他们的先辈较其他地方更加信奉程朱理学,仅歙县现存的功德、贞节牌坊84座(历史上有上千座);现存的县志中有洋洋四大册记载烈女、节女2000多名。我在导演阐述中向主创人员和演员要求,更多地了解当地文化,把影片的文化背景贴向程朱理学。
在中国哲学史上对人的个体意识就存在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与龚自珍“众人之宰,自名曰我”两种势不两立的哲学体系。朱熹的哲学思想是继承程颢、程颐的思想,并通过二程继承孔孟道德的正传,这是中国文化的正宗。而龚自珍提出“众人之宰,非道非极,自名曰我”是一个近代的命题,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性质,它标志着“自我”的开始觉醒,是中国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开端。
如果我们能够宏观把握和审视今天围绕农村妇女在婚姻方面所需要讨论的问题——社会的发展和某些观念的停滞的矛盾,那么,我们就把握了这部影片的主题,就明了这种两个时空结构的特殊意义。古华说:桂花和青玉虽然经历着“两种命运、两番风雨”,却又都维系着“我国几千年来妇女命运”。她们的故事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种结构和比较,增强了事件的纵深感和沉重感,使作品的整体具有深邃的历史内涵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它提示人们,封建礼教并未随着封建制度的消灭而寿终正寝,它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还相当顽固地困扰着我们,导致发生许多不该再发生的悲剧。
基于对小说的如上理解和拍摄此片的目的,我在阐述中强调:本片的结构不应视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如同“比较学”,通过比较更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同这种两个空间交错的结构方法相应的,我们在影片中采用角色的交错,即8个演员饰17个角色,在过去和今天的两个人物似与不似之间,在重叠印象当中加深作品的混合意象。如前所说,吴老大在过去故事中是个道德猥亵的老管家,专想揩五婶的油(五婶的演员饰今天他的妻子桂花);老管家猥亵到趴在房顶上偷看五婶和长工做爱(长工的演员饰今天的车杆子,依旧同桂花相爱),这同他对桂花做贞操检查有着内在的道德联系。
我们对角色作了如下安排:
现代故事 过去故事
甲饰 桂花————五婶
乙饰 小妹————青玉
丙饰 妇女主任———三嫂
丁饰 车杆子————长工
戊饰 吴老大————老管家(兼饰老冬头)
己饰 肖村长————肖四爷
庚饰 吴老师————吴先生
辛饰 导游女————四奶奶
一个演员所饰的两个角色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意象的完成是借助观众看片的联想。
我在导演阐述中作如下要求和注释,甚至绘制了一份长卷的角色坐标图。
两个角色的造型应在形似之外、神似之内去寻找(前者主要是化妆师的任务,后者是演员的任务);
两个角色的性格处理应力求反差,如五婶具有叛逆性,桂花却有忍耐性;青玉温顺,小妹泼辣;青玉和桂花都有守旧性;五婶与小妹都有反叛性。
人物关系可以分为五个层面:
一、桂花与小妹——青玉与五婶:都是写配角对主角守节的嘲讽。
二、桂花与车杆子——五婶与长工。
小妹与吴老师——青玉与吴先生。
写情人、恋人,这是影片所要歌颂的人性。
三、桂花与妇女主任——青玉与五婶、三嫂:写女性之间的相互依存、写善。
四、桂花与吴老大——五婶与老管家:写善与恶的矛盾。
五、肖村长——肖四爷
吴老大——老管家
这是道德层面。肖村长究其道德核心,是渗透着封建道德意识。他对女人的基本概念是——“流水快活”。
“总括起来,全部的人物是两个层面:心态层面和道德层面。”这些人物在影片完成之后也许会引起争论。
我曾经惶恐,
害怕被淹没。
但是,每部影片一出世,
争论几乎难免。
后来
我习惯了,
笑了,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