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土的工程分类与性质
一、土的组成
土是风化的产物,是由固体颗粒、水和空气组成的三相体系。在外力作用下,土体并不显示为一般固体的特性,也不表现为一般液体的特性,因此,在研究土的工程性质时,既有别于固体力学,也有别于液体力学。
自然界中存在的土,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土粒的粒径由粗到细逐渐变化时,土的性质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例如,土的性质随着粒径的变细,可由无黏性变化到有黏性。因此可以将土中各种不同粒径的土粒,按适当的粒径范围,分为若干组,各个粒组,随着分界尺寸的不同而呈现一定质的变化,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称为界限粒径。
目前我国常用的土粒粒组划分方法,按照界限粒径的大小,将土粒分为以下六个组:漂石(块石)(大于200mm)、卵石(碎石)(60~200mm)、圆砾(角砾)(2~60mm)、砂粒(0.075~2mm)、粉粒(0.005~0.075mm)和黏粒(小于0.005mm)(漂石、卵石、圆砾是一定磨圆形状、圆形或亚圆形)。
土中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
如何来分析土中的颗粒级配情况,通常用筛分法与水分法两种。
筛分法适用于粒径大于0.075mm的粗颗粒。如果粒径小于0.075mm,可以采用水分法测出土颗粒的含量,然后画出颗粒的级配曲线。如果级配曲线平缓,表示土中各种大小粒径均有,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如曲线较陡,则表示土粒均匀,级配不好。
衡量颗粒级配好坏的指标为不均匀系数,不均匀系数反映大小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不均匀系数越大,土粒径的分布范围越大,土粒越不均匀,曲线越平缓,级配良好。
一般认为,不均匀系数小于5,称为均质土,其级配不好;不均匀系数大于10,称为级配良好的土。
土中总含有水,土中水以三种状态出现:液态、固态、气态。土中水的存在会影响到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尤其是当固体颗粒愈小时,水的影响愈大。
存在于土中的液态水可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
土中的气体存在于未被水占据的土孔隙中。与大气相连的气体对土的力学性质影响不大。在细黏土中存在与大气隔绝的气泡,使土具有弹性,受压时气体体积缩小,卸荷后体积又恢复,不易压缩,只有强夯时才能压缩。
二、土的特征指标
1.土粒比重
土粒质量与同体积4℃时的水的质量之比称为土粒比重。
土粒比重通常在2.65~2.80之间,它的大小决定于土的矿物成分。砂土的比重约为2.65,黏土约为2.70~2.80。土中含有大量有机质时,土粒比重显著减小。同一种类的土,其比重值的变化幅度很小。土粒比重可在试验室内用比重瓶法测定。
2.土的含水量
土中含水的质量与工程质量之比称为土的含水量。
含水量是表示土湿度的一个重要物理指标。天然土层含水量变化范围很大,砂土为0~40%;黏性土为20%~100%,有的甚至达到百分之几百。
土的含水量一般采用烘干法测定。将土样在100~105℃恒温下烘干,这时土中的自由水与结合水排走了,根据烘干前后的质量差,可知水的含量及土粒质量,即可求出。
3.土的密度
单位体积土的质量称为土的密度。
天然状态下土的密度范围较大,其具体情况如下。
砂土:1.6~2.0g/cm3。
黏土:1.8~2.0g/cm3。
腐殖土:1.5~1.7g/cm3。
土的密度一般用“环刀法”测定。
4.土的干密度、饱和密度和有效密度
单位土体积固体颗粒的质量称为干密度。干密度可以用来评价土的紧密程度,工程上作为人工填土压实质量的控制指标。
土孔隙充满水时,单位体积土体质量称为饱和密度。
在地下水位以下,土受到浮力作用后,单位土体积中土颗粒的有效质量称为有效密度。
5.土的孔隙比和孔隙率
土的孔隙比是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的颗粒体积之比,无量纲,是表明土密集程度的一个很重要的物理指标。
土的孔隙率是土中孔隙体积与土总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6.土的饱和度
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总体积之比称为土的饱和度。饱和度说明土的潮湿程度。
三、土的工程分类(表1-1)
表1-1 土的工程分类
注 表中的前四类是土,后四类是石。在预算基价中,将一至三类土划分为一般土,砂砾坚土即四类土。
四、土的性质
1.土的天然含水量
水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之比称为土的天然含水量,以百分数表示,即
式中 mw——土中水的质量,kg;
ms——土中固体颗粒的质量,kg。
ω越大,越不利。当ω<5%时为干土;ω=5%~30%为湿土;ω>30%为饱和土。
含水量影响挖土的难易、边坡坡度、回填压实程度。
2.土的密度
(1)土的天然密度。
式中 m——土的总质量,kg;
V——土的天然体积,m3。
(2)土的干密度。
式中 ms——土中固体颗粒的质量,kg;
V——土的天然体积,m3。
ρd越大,土越密实。土的干密度影响基坑底及回填土压实程度。
3.土的可松性
可松性是自然状态土经开挖后,体积增大、回填压实后,其体积仍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用可松性系数表示,即
式中 ks——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
——土的最终可松性系数;
V1——土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m3;
V2——土被挖出后在松散状态下的体积,m3;
V3——土经压实后的体积,m3。
可松性影响平衡调配、场地设计标高、机具数量。
4.土的渗透性
渗透性是指水流通过土中孔隙的难易程度,即水在单位时间内穿透土层的能力。
5.土方边坡
土方边坡坡度是以其挖土深度和放坡宽度的比值表示,即
式中 h——挖土深度,m;
b——放坡宽度,m。
土方边坡大小与以下因素有关,如土质、开挖深度、开挖方法、边坡留置时间长短、坡顶有无荷载以及排水情况等。
五、压实的意义
1.非黏性土(无黏性土)的密实度
非黏性土的密实度与过程性质有密切关系,当密实状态时,强度较大,可作为良好的天然地基;当软弱状态时,则是一种软弱地基。非黏性土的密实度与孔隙比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用孔隙比来表示密实度,它是确定砂土地基承载力的主要根据。
孔隙比评定砂土密实性虽然简单,但没有考虑到颗粒级配的因素,所以还可用相对密度来表示砂的密实程度。
相对密度是无黏性粗粒土密实度的指标,对判断地基稳定性和强度,以及抗震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天然孔隙比虽然是评价非黏性土的一个重要物理指标,但在具体工程中,难于取得原样,因此可以用标准贯入试验或静力触探试验来判别砂土的密实度。
2.黏性土的物理特征
黏性土的含水量低时,强度高;含水量高时,强度低。并且随着含水量的变化,黏性土会呈现出不同的物理状态,即: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流动状态。
单介绍可塑状态来说,所谓可塑状态,就是当黏性土在某含水量范围内,可用外力塑成任何形状而不发生裂纹,并当外力移去后仍然能保持既得的形状。
黏性土的工程性质与土的成因、生成年代的关系很密切,不同成因和年代的黏性土,尽管其某些物理指标值可能很接近,但其工程性质可能相差很悬殊。
3.压实的意义
在工程中有时要进行填土,为了提高填土的强度,增加密实性,通常要分层压实。土体压实后可以更好地抵御水对土体的冲刷。实践经验证明,对过湿的土进行夯压或碾压时会出现软弹现象;对很干的土进行夯实或碾压时,显然也不能把土充分压实。所以,要使土的压实效率最好,其含水量要适当。在一定的压实能量下,使土最容易压实,并能达到最大密实度的含水量称为最优含水量,相对应的干密度为最大干密度。实验证明,在一定压实能量下,一种类型的土,其压实曲线呈山峰形分布,当含水量低时,随着含水量的增大,土的干密度也增大,当含水量超过某一限值时,干密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