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传:信息技术250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使用电力进行交流

革新与S形曲线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革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人类通过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组合来生产产品,而将前所未有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组合就会产生出“新组合”。实现这种新组合才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即熊彼特所说的革新。

大家不妨想象一下马车和汽车的类化。运输工具从马车变为汽车,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这种变迁是通过从旧组合变为新组合实现的。即便生产1000辆马车(旧组合),也无法诞生汽车(新组合)。

要想实现新组合的汽车,就必须采用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借用熊彼特的话来说,就是“改变框架和惯行的轨道”,实现非连续的发展,也就是“通过改变轨道来实现全新的循环,通过变迁来打破均衡状态”。

这种革新的发展一般用S形曲线来表示。曲线初期阶段发展缓慢,当达到某个点(临界点或引爆点)的时候开始迅速增长,然后成长又趋于平稳。这条曲线因为接近S形,所以被称为S形曲线。这种曲线常用于对新消费品的研究。

此外,从长期的角度看技术的变迁,会发现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不连续的S形曲线,而且先进技术在性能上的巨大优势也十分明显。比如马车和汽车都有自己的S形曲线。马车诞生之后迅速迎来普及,然后稳步发展。汽车则在马车稳步发展之际,在与马车完全不同的轨道上诞生,并且凭借技术的飞速发展获得了远在马车之上的性能。这种与之前的发展完全不同的S形曲线,就是熊彼特所说的改变框架和惯行的轨道。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的“范式转移”就是对改变轨道的最好诠释。

综上所述,S形曲线的非连续出现使技术实现了长期的发展。如果以技术的性能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描绘一个图,显示出的结果将是许多个S形曲线向右上方不断发展。但要想更准确地理解熊彼特的理论,还应该在这个图上加入立体化的Z轴。Z轴代表框架,也可以说是思考方法和价值观。

比如,在Z轴上以一个点表示“用马牵引四轮车”这个框架,并画出S形曲线。与之相对的,“用蒸汽动力驱动四轮车”这个框架因为与马车的完全不同,所以应该在Z轴上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位置画出S形曲线。也就是说,Z轴代表了熊彼特提出的“框架和惯行轨道”。

以信息技术为例,从骑马邮递到视觉通信的变迁,就是从利用能够手持的媒介传达信息,到利用不能手持的媒介传达信息这一框架和惯行轨道的巨大改变。同样,从视觉通信到电报的变迁,也是从利用肉眼可见的视觉信号进行通信,到利用肉眼不可见的电力信号进行通信的框架和惯行轨道的巨大改变。

但电报的S形曲线在前期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发展得非常缓慢。直到塞缪尔·莫尔斯发明的莫尔斯电码式电报诞生,电报才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接下来,我将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