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克与惠特斯通的五针式电报机
库克在1836年辞去军队的职务后进入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解剖学,不过偶尔也去旁听电力学的课程,并且在课堂上见到了电磁式电报机的演示。库克对这种通信装置产生出极大的兴趣,开始尝试开发同样的通信装置。但他在技术上遇到了许多难题,便找到伦敦国王学院的自然科学教授查尔斯·惠特斯通寻求帮助。1837年,两人共同成立了一家公司,并且在英国获得了五针式电报机的专利权。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电报机的专利。
库克和惠特斯通发明的五针式电报机呈钻石形,在编码盘上写有20个字母。编码盘的中央有5根水平排列的磁针,每根磁针通电后都能指向左右两侧。这5根磁针通过其中2根的移动就能指出编码盘上20个字母之中的一个。
从奥斯特发现电磁效应到五针式电报机的诞生,其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但这正是根据过去的技术积累重新进行的“新组合”。换句话说,直到19世纪30年代后半段,利用电力进行信息通信的技术才终于积累到能够产生足以获取专利的“新组合”的程度。
但优秀的技术也未必一定会被市场所接受。要想将技术顺利地导入市场,好的营销能力必不可少。在这一点上,开发出五针式电报机的库克可以说是十分优秀,因为他选择了铁路公司作为新发明的第一个顾客。
当时的英国铁路公司使用一种被称为时间间隔法的方法来安排列车的运行,这种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当前一趟列车出发一段时间之后再安排下一趟列车出发。但这种方法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一旦前一趟列车在途中因出现故障而停车,而下一趟列车却不知道前方的情况,就很有可能导致撞车事故。铁路公司为了避免出现事故,打算将时间间隔法改为当前一趟列车抵达前方车站之后再安排下一趟列车出发的距离间隔法。库克认为自己发明的电报刚好能够满足铁路公司的这一需求。
库克在1837年取得相关专利后,便向伦敦伯明翰铁路公司提出使用电报的建议,并且在尤斯顿和卡姆登镇之间(1.5千米)进行了实验。虽然实验大获成功,但伦敦伯明翰铁路公司却并没有采纳库克的建议,因为他们仍然对电报缺乏信赖。顺带一提,当时这家铁路公司的管理者是被称为“火车之父”的乔治·史蒂芬逊的儿子罗伯特。
但另外一家名叫大西部的铁路公司对导入电报系统非常积极,于是委托库克和惠特斯通在帕丁顿和西德雷顿之间修建21千米的电报线路。大西部公司从1839年开始利用电报技术。后来又出现了只需要2根电线的电报机。技术的发展使库克与惠特斯通的电报事业越发兴盛,电报的S形曲线也终于开始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电报的最初普及并非最早出现近代信息技术的法国,而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正如前文所述,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信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法国却比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更早出现视觉通信,是因为法国大革命之后新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存在相关的需求。如果排除这一点,信息技术在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会得到更快的发展,这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而电报最早出现在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且,这种新技术被堪称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角之一的铁路率先采用,也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甚至说铁路与电报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