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传:信息技术250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电报编码的优势与弊端

由于记者和通信员频繁使用电报传递信息,报社和通讯社就不得不支付高昂的通信费,尤其是从海外发送电报的费用非常昂贵,于是,就发生了下面的故事。

1908年,日本第一次举办了环游世界一周的包价旅游。主办方是朝日新闻社,承办方是托迈酷客旅游公司。在旅游团从美国的奥克兰前往盐湖城的路上,同行的东京朝日记者杉村广太郎在内华达州的里诺站向总部发送了一份电报。

这条信息换成日文的话有160多个字,费用总计48美元75美分。当时1美元相当于2日元,也就是说这份电报花了大约100日元。当时的100日元换算成现在是什么价值?1908年在日本一碗荞麦面的价格是3钱,100日元能买3333碗荞麦面;而现在一碗荞麦面的价格是240日元,将这个价格乘以3333的话,当时的100日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80万日元。杉村似乎也对如此高昂的费用感到非常恼火。

因为费用太贵,所以记者和通信员都会尽可能地省略掉修饰词,用最简洁的文字发送信息,至少这样可以使通信费降低一些。而这种独特的文体逐渐演变为我们现在所说的“电报体”。后来,记者们又发明了一种将电报体进一步简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只写出文章的概要,接到电报的记者则根据概要将其润色成文章。可以说,简化就相当于编码,润色则相当于解码。

但有时候文章过于简略,会出现让收信人看不懂的情况。有一次,路透社的年轻编辑收到从美国发来的电报,上面只有3个单词“McKinley Shot Buffalo”。McKinley是美国第25任总统麦金莱,但后面的两个单词,这位年轻的编辑就看不懂了:“为什么美国总统要射击野牛呢?”就在他感到困惑的时候,另一位老编辑看到了这份电报,立刻意识到电报的内容应该是“麦金莱在布法罗遭到枪击”(McKinley was shot in Buffalo)。1901年9月6日,时任美国总统麦金莱在纽约州的布法罗遭到暗杀。幸亏老编辑经验丰富,路透社才没有错过这个重大消息。

或许有的读者会想到,既然已经简略到这种程度了,那不如用编码进一步缩短电报内容,其实当时也确实有人这样做了。金融行业的人创造了用来代表价格涨跌的编码,而关于电报编码化的书籍在商人群体中十分畅销。比如威廉·克罗森·休的《ABC国际商用电报编码》和E.L.宾德利的《宾德利完全版编码术语集》,商人们几乎是人手一本。在宾德利的代码术语集中,商界的常用语都被压缩到非常短的程度:

您能接受的价格是多少?(At what price can you buy?)

……bipog

什么时候能交货?(When can you ship?)

……risud

目前考虑中,尽快作出回复。(Is under consideration,will reply sortly.)

……denop

等待下一步行动的指示。(A wait instructions before taking further action.)

……adtur

如果不参照术语集的话,就完全无法猜出“bipog”和“risud”是什么意思。其实,书中编码都是5个字母也是有原因的。编码都是字母的排列组合,电报员因为不知道编码的意思,所以经常出现输入错误的情况。为了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国际电报机构规定每个单词最多不能超过10个字母。所以将编码控制在5个字母,也是为了让电报的内容能够符合国际规定。

比如“denopadtur”,就用一个单词传达了“目前考虑中,尽快作出回复。等待下一步行动的指示”这一信息。此外,还有电报中间商专门收集5个字母的信息,将这些信息整理为10个或者20个字母之后一起发送。这种用同样的电报费发送更多信息的方法被称为“捆包”。

将信息编码化不但可以节省费用,还能防止电报的内容被电报员知晓,起到了保密信息的作用。因此,对于经常使用电报的人来说,编码表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很多人在买了编码表之后为了更好地保密信息,会在自己的小圈子内部将编码表稍微修改一下之后再使用。针对这种现象,编码表的作者之一提出这是明显的侵犯著作权行为,应该立即禁止。也就是说,电报的出现也引发了著作权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