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打好底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生活习惯决定人生走向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指的是什么?即一个人日常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人的习惯养成包括许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具体实践的日积月累。

一个人的日常活动,90%都是在不断重复原来的动作,进而形成一种生活方式。每天按照这种生活方式生活,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他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早晨几点起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做什么,喜欢用温水还是冷水洗脸,喜欢用什么牌子的牙膏、化妆品,喜欢看电子图书还是纸质图书,午饭喜欢吃面条还是米饭,晚饭喜欢喝粥还是吃面条,晚饭后喜欢干什么,晚上一般几点睡觉。这一连串的行为,并不是每天深思熟虑后有意安排的,而是不假思索的习惯使然。习惯帮助我们选择和安排了这一切,并把它变成了我们每个人生命存在的自然状态,成为我们人生道路的一种发展轨迹,决定着我们每个人的命运走向。

生活习惯的养成可以追溯到童年

我们每个人生活习惯的养成,都可以追溯到童年。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人们的生活条件还不算好,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劳动力少的家庭来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生活方式比较简单,吃的主要以生产队分的粮食和蔬菜为主,主食就是面条,蔬菜倒是有不少时令蔬菜。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到了冬天,不像现在有很多反季的大棚蔬菜。那时蔬菜主要以萝卜、白菜为主,早晚是红薯玉米糁汤,中午吃面条。这个生活习惯,我一直保持到现在。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吃过午饭后到同学家玩,发现她吃的是白米饭,上面还蒙着猪肉粉条菜(类似现在的盖浇饭),我很是眼馋。对于我家而言,在平时吃米饭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只有到了过年、过节,或者有亲戚来家时,我们才会吃上一顿咸米饭(白菜、萝卜、粉条、大肉和大米一块煮)。当时,我就暗下决心,等我将来有了钱,一定要天天吃米饭。然而,现在我家里放着整袋的大米,却一个星期也难得吃上一次。之所以没能实现天天吃米饭的“诺言”,是因为我从小已经养成了吃面条的习惯。当然,我还喜欢吃粉条烩菜、红薯稀饭,这都是小时候的生活习惯使然。为此,女儿曾经多次调侃我,说我的生活方式比较“农村”。对此,我只是淡淡一笑,说:“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很难改变的。”除此之外,我还保留着很多小时候的其他生活习惯。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我现在的生活方式比起小时候可能更健康,内容更丰富。但是,无论是在我的生活还是工作中,总能找到小时候所养成的生活或行为习惯的影子,并且这些习惯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

我们经常讲,夫妻两个人在结婚后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和适应,适应的是什么?主要是彼此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各自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即便是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很长时间了,各自仍然保持着一些根深蒂固的习惯,并伴随其一生。可以说,儿童时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将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要从儿童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着手,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训导”。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父母和孩子受益匪浅

女儿出生后,母亲一再叮嘱我:“要让她养成按时吃奶、按时睡觉、按时大小便的好习惯。”我说:“她自己又不会说话,我怎么可能知道她要干什么。至于大小便,有那么多的尿布,换着用就行了。”母亲说:“你得慢慢培养她的习惯。只有养成好的习惯,让她生活有规律,才有利于她的健康成长,同时也能让你省去很多麻烦。”在母亲的提醒下,我开始留心女儿的生活细节,慢慢学着让女儿的吃喝拉撒尽可能有一定的规律。

女儿从小的生活还是比较有规律的,很少有半夜冲奶喝、晚上不睡觉等不良习惯,基本上与我们保持同步的生活节奏和作息时间。这些生活习惯的养成,为她以后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比如按时上学、按时做作业、每天保证半个小时的阅读等。

一旦孩子习惯于一种有规律的生活,就会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自我控制力与意志力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女儿刚出生时,我丈夫对于女儿是爱不释手,总想抱着她,连睡觉也想抱着。我的母亲看到这种情况后,坚决制止了他的这种行为,郑重其事地对我们说:“孩子的依赖心理非常强,如果你让她养成抱着睡觉的习惯,那么她以后睡觉你都得抱着,否则她就不睡,那么你们以后的生活就会变得忙乱不堪,有你们遭罪的时候。”我说:“孩子不都是抱大的吗?”母亲说:“孩子不会走路时确实需要抱,喂奶的时候需要抱,但睡觉不能抱着,要让她养成自己睡觉的习惯。你们兄妹六个没有一个人是被抱着睡觉的。如果我整天抱着你们睡觉,哪还有时间下地干活挣工分呢?不挣工分你们吃什么?”受母亲的启发,我便有意识培养女儿独立睡觉、自己吃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生活习惯。然而正是这些生活习惯,帮助女儿养成了独立意识。尤其是我在外求学的那几年,女儿并没有因为我的临时“缺位”而受到太大的影响,反倒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让我安心求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在女儿常年在国外,生活学习方面依然沿袭着良好的习惯,独立性很强,我们很少为她担心。

女儿半岁时,我产假期满,返校上班,母亲帮我带她。在这期间,母亲不仅让女儿形成了很好的作息规律,还让她养成了很好的饮食习惯。一是按时吃饭,二是多吃饭菜少吃零食。女儿9个月后,母亲提醒我,除了母乳,让孩子多吃些家常的饭菜。如果母乳不够吃,就让她喝粥,吃软面条,尽量少让孩子吃零食。总之,就是尽可能让她养成吃家常饭菜的习惯,少吃那些乱七八糟的零食。应该说,正是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我和丈夫觉得女儿从小很省心,没有在吃饭方面让我们劳心费神。每每看到家长端着碗,撵着孩子,边哄边喂孩子吃饭,我们都会在心里暗自庆幸,无限感慨:生活习惯的养成真的很重要!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其实,为人父母者,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如果孩子从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吃饭,那么我们就会省心很多,孩子的生活也会很有规律。同时,还能养成孩子做事的自觉性,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讲究个人卫生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现在年龄小,许多事情不会做,穿衣服、吃饭这些生活琐事等孩子达到一定年龄后,自然而然就会了,所以家长处处包办代替,喂孩子吃饭,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穿脱衣服,却不知这样反而使孩子的独立性变得越来越差,养成依赖心理,甚至导致发育迟缓,乃至变成所谓的“巨婴”。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谁都知道如何教一个孩子去喂他自己,谁都知道如何教一个孩子去洗漱,谁都知道如何教一个孩子给自己穿衣服,这些都是单调乏味的工作。要做这些,要求一个人要有极大的耐心,因为这远远比亲自喂他,给他洗,给他穿更费劲。但前者是一个教育者的工作,后者是一个低等的仆人所做的工作。”(9)所以,早期家庭教育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要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使孩子的生活习惯达到一贯性、持久性。

《朱子家训》有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教育孩子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家庭生活的一致性,家长对儿童的教育融合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比如培养孩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饭前便后洗手,不要随手扔垃圾,用完东西放回原处。许多习惯虽然看起来很琐碎,但在生活中却非常重要,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命运发展。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从小养成的“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的好习惯,这个习惯伴随他一生,在每次读完书、用完资料后他都会放在原来的位置,这使他在研究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寻找资料的时间。

生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堆满旧物、杂乱无章的家庭,很难培养出一个做事井然有序、自我管理、勤讲卫生、热爱生活的孩子。基于此,家长就要为孩子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用自身的生活习惯来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生活习惯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

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行为就是一种习惯。”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习惯使然。其实,习惯本身就是一种行为,是一种不知不觉、不假思索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是紧密相连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床、穿衣、穿鞋、洗脸、漱口、吃饭拿碗筷都与生活习惯紧密相连。一个人的个人素养也体现在日常的行为习惯中,比如,进出门女士优先,下电梯按住开门按钮让别人先下,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按秩序排队,等等。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学习进步的起点;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保障;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为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提供机遇。某公司招聘一名管理人员,应聘的人非常多,其中不乏名牌大学毕业生。面试当天,应聘人员都在候考室排序等候,个个精心准备,志在必得。面试开始后,从候考室到面试考场的走廊里放着一把笤帚,几乎所有的应聘者都是非常小心地跨过了笤帚快速走向面试考场,只有一位年轻姑娘轻轻地把它拿起来,放到了墙角,然后才走向面试考场。旁边的一位男士问她:“为什么这样做?不怕耽误您的面试时间?”她说:“我只是担心后边的人不留意会被绊倒。”结果,参加应聘的那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都没有被录取,只有这名普通院校毕业的年轻姑娘被录用了,那位询问她的男士正是这场面试的主考官,而那把笤帚就是那天的面试题。可以说,就是这个良好的习惯改变了那位姑娘的命运。

在不断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然而,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从小养成,并不断强化才能形成。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任何一种行为习惯都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如果我们在某种心理、生理行为中发现有习惯,那么这就意味着,具有接受新反射的能力的神经系统或多或少地参加了这种行为。”(10)可见养成良好习惯必须长期坚持,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渐养成。

美国罗斯福总统,每天睡前无论多忙,都要自己洗袜子。服侍他的人说:“总统先生啊,您日理万机,这个就让我们代劳吧!”罗斯福总统的回答是:“从小我就养成这个习惯了,因为妈妈说臭袜子一定要自己洗,所以一天不洗都觉得不舒服。而且我一洗袜子,就想起了妈妈,便会感念妈妈的辛劳。”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好,不仅是教给他受用一辈子的谋生技能,更要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好习惯和坏习惯。成功往往就是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的。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小故事: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便是众所周知的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驾驶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

加加林心想:“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是这个习惯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艘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便成为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实际上就是从好的行为习惯开始。

虽然这些习惯只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但关键时刻却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因此,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