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逍遥游(节选)(北冥有鱼……圣人无名)——庄周
逍 遥 游
庄 周
[全国新课标卷考频] 10年·4考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非常大,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水花,波及千里远,然后展开双翼,乘着旋风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六月的大风而离开的。”山野中像野马奔腾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它高旷辽远而看不到边际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抬头看天空一样罢了。再说若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堂前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浮在上面就成为一只小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还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鹏鸟飞上九万里高空,是因为下面有飓风的负载,凭借风力,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计划向南飞。蝉与斑鸠讥笑它说:“我们从地面急速起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上去,就落在地上,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到近郊野林去,带上一日之粮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捣米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蝉、斑鸠这两个小东西又知道什么呢?
小聪明不如大智慧,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菌不知一月的时间变化,寒蝉不知一年的时间变化,这就是寿命短的。楚国的南边有叫冥灵的大树,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把五百年当作一个秋;上古有一棵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把八千年当作一个秋,这就是寿命长的。彭祖现在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和他相比,岂不可悲可叹吗?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荒原之地,有很深的大海,那是天然形成的。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身宽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作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泰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小雀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算是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区别了。
所以,那些才智可以胜任一官之职,品行可以顺应一乡群众,道德合乎一国之君的要求,才能可以使一国之人信服的人,他们自己很得意,其实如同小雀一样(所见甚小)。而宋荣子嗤笑这四种人。而且世人都赞誉他,他却并不会因此而更加奋勉,世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自身与物的区别,明辨荣誉与耻辱的界限,如此而已。他在世间,没有急切地追求什么。即使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并没有拼命追求。他这样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如果能够顺应天地万物之性,而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那又需要凭借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真题链接」
【2019全国新课标Ⅰ卷】《庄子·逍遥游》中的斥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 , ”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017全国新课标Ⅱ卷】《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 , !”
【2015全国新课标Ⅱ卷】《庄子·逍遥游》指出“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014全国新课标Ⅱ卷】《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 “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好题精练」
1.庄子的《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然免于行,“ ”;唯有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变化,“ ”才是真正的无所凭借。
2.庄子的《逍遥游》中,用 “ ”一句指出蜩和学鸠所飞之低,又对斥认为“ ”就是飞的最高限度给予一定的嘲讽。
3.庄子的《逍遥游》中斥嘲笑鹏鸟,自我夸耀说“ , , ”就是飞翔的极限了。
4.庄子的《逍遥游》中“ , ”表明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可还有局限,不能做到绝对的自由。
5.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来举例说明“小年”的两句是:“ , 。”
6.庄子的《逍遥游》中,先写蜩与学鸠以自己的飞行和休息来嘲笑大鹏,发出“ ”的疑问,再写斥以自己的飞行来嘲笑大鹏,发出“ ”的疑问。
7.庄子在《逍遥游》中以“ , ”两句表明宋荣子已经达到了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
8.庄子在《逍遥游》中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的“将徙于南冥”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 , ”。
9.庄子在《逍遥游》里论述世俗的人困于功名,宋荣子困于自我,列子困于外物,都做不到“逍遥游”,然后用“ , , ,彼且恶乎待哉”,指出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
10.庄子的《逍遥游》在汤和棘的对话中,“ ”一句,体现了大鹏凭借旋风可以高飞。而斥竟然对之加以嘲笑,面对二者的思想境界,庄子感喟道:“ ”。
1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虽有“未数数然也”的人生态度,但分别存在“ ”和“ ”的不足,尚未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12.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淡泊功名、看清内外荣辱界限的两句是“ , ”。
13.毛泽东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都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 , ”两句。
14.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只有拥有强有力的背与翼,大鹏才得以“ , ”,然后乘着六月的风离开北冥,并生发出观雾如马、问天正色的豪情。
15.庄子的《逍遥游》中“ , ”两句,以水与舟为喻来写大鹏南飞要有所凭借。
16.庄子的《逍遥游》中,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具体表现是“ , ”。
17.庄子在《逍遥游》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 ?”
18.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先论述积水不够深则无法承载大船,其实是为了引出“ , ”,强调风对大鹏起飞的重要性。
19.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无论是智能德行颇高的成功人士,还是宠辱不惊的宋荣子,乃至御风而行的列子,都“有所待”,而后用“ , , ” 三句,指出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
20.在《逍遥游》中,庄子通过描写“人从地面向上遥望天空的颜色,并引发无穷的思考”,来猜想鹏鸟自上往下看亦是如此的句子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