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会计估计
1.会计估计的概念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
会计核算是对企业的经济往来业务进行记录,以反映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但由于企业内部经济业务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以及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对于诸如收入、预计负债、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的确认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只有依靠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估计。又因为企业是由众多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契约组建的,所以作为受托人的经营管理者需要对委托人股东、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报告企业真实的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质量情况,以使利益相关者能据此做出有效的决策。由于现实经济活动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性、人们的行为有限理性等现象,资产减值的程度没有一个确切的可以衡量的标准,而不同的人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公司的资产减值判断是有差别的,因此就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自己的经验、知识进行估计。由于会计估计是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的,而企业的相关财务信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如果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就需要对原先的会计估计进行修订,即进行会计估计变更。
由以上分析可知,会计估计的存在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客观要求。有效的会计估计能够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收益情况,能给相关投资者提供真实有用的决策信息,可以协调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冲突,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
2.会计估计的特点
为提高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充分认识会计估计的特点是必要的。会计估计的特点如下。
(1)不可避免性。
在会计核算中,企业力求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但有些交易或事项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因而需要根据经验做出估计;同时,采用权责发生制、稳健原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确认、计量这一事项本身,也使得有必要充分估计未来交易或事项的影响。可以说,在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过程中,会计估计是不可避免的。
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发展和交易的不断创新,经济业务会越来越复杂,会计估计事项会越来越多,不确定性也会随之增大。会计人员应当正视会计估计存在的客观性,而不应当回避。
(2)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结果的相对合理性。
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估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中,有些是企业外部因素,有些是企业内部因素;有些是客观因素,有些是主观因素。例如,企业按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时,需要根据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产品销售情况、市场前景、资信状况及以前与债务单位发生业务往来的经验等做出估计。再如,估计应计提折旧资产的使用寿命,除了考虑使用该资产的工作班次及企业维修保养计划等因素外,还应当考虑其他因素。例如,因技术革新或生产改进而造成的过时,因市场对产品或服务需求的变化而造成的过时,以及诸如租赁期满日的法律限制等。
此外,会计人员知识水平、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也会对会计估计的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会计估计的结果只能是相对合理的。
(3)会计估计结果的可变性。
企业在进行会计估计时,应根据当时所掌握的情况和经验,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或由于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原来的估计数可能变得不合理,在此情况下,应对原先的估计进行复核,并对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按照国际惯例,对会计估计变更通常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4)合理估计的有用性。
进行合理的会计估计是会计核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会计估计是否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核算的可靠性呢?会计估计不是随意的,而是在掌握确凿证据的前提下,运用合理的假设、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以当时所掌握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做出的最佳估计。它不仅不会削弱会计核算的可靠性,反而有利于企业编制客观、公允的会计报表,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也有利于企业管理当局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制订切合企业实际的经营政策。
3.进行会计估计应遵循的原则
影响会计估计结果的因素很多。会计估计结果的弹性较大,如何保证会计估计结果的相对合理性,是会计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保证会计估计结果的合理性,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诚信原则。
会计估计往往涉及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进行估计时,应遵循诚信原则,保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会计人员不应利用会计估计及其变更设置秘密准备、任意调节各期利润以及粉饰财务报表等,以免掩盖真相,误导信息使用者。
(2)适度稳健原则。
进行会计估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对资产、负债、收益、费用的有关金额进行估计时,应尽可能不虚增资产和收益,客观合理地估算可能的负债和费用。
(3)科学性原则。
企业在对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有关金额进行估计时,首先,应根据财务会计的目标和会计原则,选择适用的标准和科学的方法;然后,选择科学合理的会计估计程序。
(4)合适人员原则。
企业在进行会计估计时,应选择充分了解本企业,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的专门人员开展工作。
(5)最佳信息原则。
企业在进行会计估计时,应当注意搜集合理可用的最佳信息,并且应当考虑资料的相关性、可靠性和适当性;同时,还应注意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再加工。分清关键因素和一般因素,以作为会计估计的基础。
(6)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估计的结果应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应注意同质性,即会计估计的结果应与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的真实情况保持一致。例如,固定资产折旧期限应尽量与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效能不产生明显矛盾。
(7)一致性原则。
在对某些交易或事项进行估计时,对同一类型的业务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应当保持一致,不能随意更改。
(8)充分披露原则。
对于重要的会计估计项目,企业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其会计估计的过程、方法、有关的未来事项情况(可能性大小、变化)等,以使报表使用者获得充分且有效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