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图文大历史03:构成物质的元素从哪里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最初的元素

卡尔·萨根说过:“如果你要在一无所有的世界做苹果派,那必须先创造出宇宙。”同理,如果要用夸克和轻子作为标准模型构成物质,那么也应该从生成宇宙开始,因为宇宙生成之后才出现了时间,而夸克和轻子也出现于此时。

这里所说的最初的宇宙起始于宇宙大爆炸之后 10-43秒。这个时间被称之为普朗克时间。普朗克时间是人类已知的最早时间,在此之前的更久远的时间尚无法了解。因而我们可以认识的最早的宇宙是普朗克时间之后的宇宙。科学家推测认为,宇宙当时以能量的形态存在——在极度高温的环境下,光和粒子原材料紧密地混合于一处。之后,宇宙在极为短暂的刹那间急剧膨胀,变得相当巨大,我们称之为“暴胀”。在这个过程中的某一瞬间,产生了最初的物质——夸克,这一时期被称为强子时期,此时宇宙的年龄相当于 10-32~10-4 秒。与此同时,还产生了轻子和中子。宇宙年龄到 1 秒时,产生了各种粒子及其反粒子。

随后,粒子与反粒子发生碰撞,湮灭发光(准确来说是伽马射线)。当然,与此相反的过程也在同时发生。这一时期,光可以由粒子对的湮灭转换而来。由于物质可以转化为光、光也可以转化为物质,因此就物质而言,我们认为物质既可以消失,也可以产生。光和物质就像这样不断重复产生与消失的过程。

粒子对湮灭
粒子对产生

在宇宙初期,粒子与反粒子发生碰撞,湮灭发光。同时,光(光子)转化为粒子和反粒子。光与物质是相互产生与湮灭的关系

我们熟知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守恒定律,因此可能会对粒子对的产生与湮灭现象感到惊讶不已。但是,这一现象通过质量—能量等效性(E=mc2,E能量,m质量,c光速)立刻就能够得到明确的解释,令人惊叹。

科学家推测,在普朗克时间的宇宙里充满了数不清的能量和相互作用的小粒子。最初的宇宙里,夸克毫无秩序可言,就如同黏黏糊糊、咕嘟咕嘟的热粥。所以,我们经常把那时候的宇宙称为“等离子粥”。在这个黏稠的粥里,在粒子对不断湮灭又产生的过程中,生存下来的夸克们在逐渐冷却的宇宙里相互结合,形成了质子和中子。

2个u夸克和 1 个d夸克结合构成质子,1 个u夸克和 2 个d夸克构成中子。此时,能够将夸克组合在一起的力就是“强核力”。质子的出现等同于最初原子核的出现,比如氢,其原子核由1个质子构成。

质量—能量等效性

为了理解物质产生的过程,除了标准模型,我们还需要了解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根据这一理论提出的质量—能量等效性,质量与物质的能量的本质相同,因此可以相互转换,即所有的能量都具有与其相当的质量。质量—能量等效性公式就是著名公式E=mc2。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光速(c)。如果把质量换算为能量,则需要乘以光速的平方,这个数值会非常大,因为光 1 秒钟会移动约 30 万千米。那么,静止状态下具有 1 质量的物质能量有多大呢?约为 9×1016 焦耳(J)的巨大能量。1 个耗电 60 瓦特的白炽灯泡,每秒耗费 60 焦耳(J)的能量。如果静止质量为 1 的物质在某种条件下转化为能量,这个能量足够让 1个白炽灯泡照明超过 4000 年。当然,白炽灯泡的灯丝在此之前肯定会被烧焦。

质子和中子的结构

质子由 2 个u夸克和 1 个d夸克结合而成,具有+e的电荷量。中子由1 个u夸克和 2 个d夸克结合而成,为中性,电荷量为 0

u夸克·d夸克

正如前面提到的,夸克有6 种,其中最轻的是u夸克(up quark)和d夸克(down quark)。

宇宙年龄在 0.01 秒时,宇宙的温度降至 1000 亿K(开尔文Kelvins,热力学温标,以绝对零度为计算起点,即-273.15oC=0K,每变化 1K相当于变化 1oC)。但是,质子和中子结合构成原子核时,温度仍然非常高。当宇宙年龄到 1 秒时,宇宙的温度为 10 亿K,密度变得与现在地球的空气密度相似。这样一来,终于具备了质子和中子可以相互结合的黄金条件。因为,温度特别高时,质子和中子的速度过快,会导致双方相互错过,无法结合;而温度特别低时,质子和中子无法获得充分的能量,也无法结合。

当质子和中子具备结合可能性时,就可以生成氢原子核(即质子)以外的原子核。先生成由 1 个质子和 1 个中子构成的氘核,再生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氦核。从轻的元素到重的元素的生成过程,我们可称之为“核合成”。而星星出现之前的初期宇宙里发生的原子核合成称为“宇宙大爆炸核合成”。宇宙形成仅仅 3 分钟,就生成了简单的原子核。因此,即便说从此时起产生了世界万物也不为过。“太初 3 分钟”确实是个神奇的时间。

不过,可惜的是宇宙大爆炸核合成维持了不过几分钟,因为伴随着宇宙的持续膨胀,温度急剧下降。宇宙大爆炸核合成能够进行的时间非常短暂,生成了氘核和氦核,以及少量的锂核和铍核。宇宙里现存的氘基本都生成于此时。虽然构成原始宇宙的太初元素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种,但是这些元素是构成后来所有物质的材料。假如没有“太初 3 分钟”,那么我们也不可能存在。

氦的产生

氘核和氚核引发核聚变,从而生成氦核。在生成氦核的过程之中,减少的质量转化为光这样的能量

但是,到此时还没有产生完整意义上的“原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电磁力。由于这个电磁力,原子核可以捕捉到电子,从而形成原子。但是,此时的宇宙却没有具备能够捕捉并稳定电子的“正合适”的“黄金”条件,是因为宇宙的温度仍然非常高,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宇宙仍然是原子核和电子非常混乱的“等离子粥”状态。与此同时,光子也与“等离子粥”的粒子们发生碰撞混乱不堪,宇宙仍然维持着高温、不透明的状态。就好比在雾中,光被水滴散射,因而无法到达我们的眼睛。当时产生的光无法从“等离子粥”里照射出来。因此,我们无法观测到这一时期产生的光。

由于在宇宙历史中诞生了元素,才能够有“我”的存在。从宇宙诞生开始,到“我”出现为止,经过了 137 亿年的时间。那么,以元素的诞生为准的话,即使说“我”的年龄是 137 亿年也毫不夸张

宇宙诞生之后经过了约 38 万年的时间,宇宙充分膨胀,温度下降至 3000K。就这样,宇宙冷却到了原子核和电子可以结合为原子的温度,终于迎来了“原子”诞生的时刻。这一过程称为复合(事实上,原子核和电子既没有结合过也没有分离过,复合这个用语有些不合适)。从这时开始,基本力之中最弱的引力也可以不受限制地发挥作用。

携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携带负电荷的电子结合成为中性原子,光子(光)就可以不受电荷妨碍,较为自由地移动,从而可以直线前进,即,宇宙变得透明了。光变得较为自由的时期叫作退耦时期,这一时期复合和退耦几乎同时得以实现。我们所知晓的宇宙背景辐射就是观测到了这时的光。然而,观测退耦之前的宇宙很难实现,因此退耦之前的时期称为黑暗时代。

黑暗时代随着原子的诞生而结束,光从这时才变得自由。宇宙变透明,开始生成宇宙的各种成员。人类的诞生也起始于原子的诞生,因此我们算是宇宙的产物、宇宙的子孙。一想到组成我们身体的每个元素都体现着宇宙的历史,就令人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