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产业的彷徨、昙花一现的成长、美国次贷危机(1999—2008年)
银行大重组
1998年日本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银行业于1999年拉开了重组的大幕。崩塌的东西必须再构建,更不用说像银行这种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的社会性基础行业了。
截至1998年底,日本共有10家大型商业银行,如果从它们总行所在城市由北向南开始排列的话,依次是北海道拓殖银行、朝日银行、东京三菱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樱花银行(三井银行和太阳神户银行在1990年合并后的名称)、东海银行、住友银行、三和银行及大和银行。日本大多数企业和个人都在这些银行开设账户用于日常的经济往来,换言之,这些银行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经历了银行业的大重组,至2018年底,这10家银行已没有一家是没有经过重组、使用以前的名称延续经营的了。在1998年,包括其后实质上被国有化的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和因泡沫经济破灭而陷入经营困境的日本债券信用银行,事实上,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因巨额的不良贷款而举步维艰。
1998年8月,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日本兴业银行宣布以2002年春为时间节点合并经营,这次商业银行与信用银行的合并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同年10月,住友银行和樱花银行也同样宣布以2002年春为时间节点合并经营,这又是一件让人瞠目的超越旧财阀(住友和三井)势力范围的合并案例。这些合并均为依托1998年12月日本国会通过的《银行持股公司制度》修正案,由持股集团把多家证券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置于控制之下的经营合并。于是,瑞穗金融集团(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及日本兴业银行的合并)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诞生。之后银行的重组还在继续,2002年,三和银行和东海银行合并成为UFJ银行;2003年,大和银行和朝日银行合并为日联银行;接着,UFJ银行又和东京三菱银行在2006年合并成为三菱东京UFJ银行(之后改名为三菱UFJ银行)。就这样,1998年存在的10家商业银行在重组后(北海道拓殖银行将业务转让给北洋银行和中央信托银行后消失),变为2018年的瑞穗、三井住友、三菱UFJ和日联4个金融集团(均为兼营证券、银行等业务的金融集团)。
如此大规模的银行重组,当然是泡沫经济破灭后所带来的不良贷款堆积所致。银行要想处理这些不良贷款的话,势必蒙受巨额损失,这也将直接导致银行的自有资本大幅缩水。但是根据国际上对商业银行资本的监管制度(BIS),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自有资本比率要达到8%,只从事国内业务的银行也要达到4%。为了能够达到这一制度的指标要求,强化资本能力,才造成了这场超大规模的银行间资产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