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营销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企业应该追求幸福最大化吗

大约在20年前,个别中国企业就开始了幸福营销管理的实践,西方企业开始得更早,这表明现实世界真实存在着幸福营销管理的活动或行为。这是学者和企业家对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管理学进行反思的结果。2003年芝加哥大学华人学者奚恺元教授提出了“企业应该追求幸福最大化”的观点,认为人们的最终目标不是财富最大化,而是幸福最大化,企业管理应该主要满足员工的幸福感需要。[4]2007年有媒体倡导中国社会应该构建幸福企业。[5]中国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开始尝试进行幸福管理实践。2009年白领服饰创始人苗鸿冰指出,随着时代的变迁,顾客购买和消费的精神层面需求会变得日趋强烈,企业营销的重点除了产品和服务之外,幸福感的满足成为关注的焦点,幸福感营销成为企业创新的一种策略。[6]

鉴于上述情况,以及学者的关注点大多在世界500强的大企业,2010年之后,我们放弃了对“市场领导者”企业的研究,开始关注那些中小型企业,并惊喜地发现:许多中小型企业,如中国的信誉楼商场、德胜洋楼房产、胖东来商场、环意国际旅行社、无用设计师品牌、北平国际青年旅社等,它们不追求规模和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崇尚先进的商业伦理和道德,秉承友善和分享美好事物的理念,营销人文精神,成了令人赞美的小而美公司。通过对其中几家公司的初步研究,我们建立了善道营销、分享营销和简朴营销等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营销理论等。

2017年春季,我偶然与无用品牌创始人、服装设计师马可女士相识,几次跟她聊天,她都强调,无用品牌现在不盈利,但是还要坚持做,目标是通过简朴生活体验,净化心灵,为员工、顾客带来或创造幸福,这样她自己才会真正获得幸福。此时,我又想起了“幸福营销”这个词,偶尔会思考幸福营销的问题,但是没有完全理解马可说的简朴生活与幸福感的关系。同年夏季,我开始体验无用品牌服装。5月30日清晨,天空下着小雨,我身着无用品牌的衬衫“无讳”和长裤“净植”,举着伞,走在校园的小路上,耳边有水滴敲打着雨伞的声音,眼前有葱绿柳枝摇曳的身影,清华大学的路名也与此情此景匹配,我走的是至善路和明德路,感觉自己融入素朴的自然美之中,产生了一种美好的感受,这可能就是幸福感吧!这种幸福感唤醒了我骨子里本已存在的简朴之心,从此开始尝试简朴的生活,晴天尽量不开办公室的灯,整个夏季和冬季很少使用冷暖空调,逐渐减少办公室的杂物,书架由九个减少到七个,后又减少到五个,简单使我更加快乐。我体会到了马可女士说的,服装可以改变人,可以发现另外一个自己。从而,我相信有幸福营销理论存在,这是中国营销实践给我提出的一个研究课题。

我们把眼光转移至发达国家,也不乏以创造幸福为使命和目标的公司,这些公司的幸福营销行为甚至可以追溯到60多年前。例如美国的迪士尼公司、日本的京瓷株式会社等,它们至少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幸福营销管理的实践探索。

由此可见,在全球的企业营销实践中出现了幸福营销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表明幸福营销管理的行为真实存在,并非如一些学者认为的“一切企业的营销目标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幸福营销管理实践的存在,为幸福营销管理理论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石和部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