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救宋,我竟成头号奸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4章 大宋破破烂烂,孔方缝缝补补

三月十四日,午后。

孔方与孙复被关在开封府的牢房内。

二人一间房,相对而坐,脸上无半分愁闷之色。

在来汴京之前,二人便意料到会有此种情况发生。

“先生,真是对不住,小子让你名节受损,如此大的年龄还与我一起住牢!”孔方非常歉疚地说道。

孙复淡淡一笑。

“此次入狱,老夫视之为荣耀,也只有你小子有如此胆大包天的计策了,大宋有你,乃大宋之福气,亦是老夫的福气!”

孔方老脸一红,孙复将其夸赞的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看向牢门外,觉得自建立历山书院之初便筹划的事情,今晚可能就要出结果了。

……

入夜。

牢中甚是安静,周围的几个监牢都是空荡荡的。

孔方望着眼前如泔水般的米粥、掉皮的硬馒头,还有半个咸菜疙瘩,一丝食欲都没有。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道脚步声。

孔方不由得大喜,循声望去。

哗啦!哗啦!

只见一个腰间别着大串钥匙的中年牢头,快步走来。

“二位,有贵人唤你们,有福气了喽!”

当即,牢头将二人引了出去。

二人出牢门后,穿过一条长长的廊道,见有人在那里等待。

不是别人,正是内侍押班张茂则。

有他出现的地方,往往官家就在附近。

那牢头朝着张茂则拱了拱手,便离去了。

张茂则朝着孙复拱手,道:“孙先生,好久不见。”

孙复笑着朝张茂则还了礼。

而孔方拱手,礼貌地唤道:“张先生。”

张茂则朝着孔方微微点头,道:“二位,请跟我来!”

二人紧随张茂则向前走去,不多时来到一间有两名灰衣护卫把守的静室。

“孙先生暂且先在这里休息,官家要先见孔方。”张茂则开口道。

随即。

孔方跟着张茂则穿过一道拱门,来到了另一个房间。

房间内。

三十七岁的赵祯端坐于桌前,与两年前相比,脸色似乎失去了些许光泽。

孔方赶紧拱手,道:“小民孔方参见官家!”

赵祯看向孔方。

“欠朕的一百万贯钱快攒够了吧!”

孔方尴尬一笑,回答道:“到今年年底,应该就差不多了!”

“朕听闻,你在齐州生意做得不错,孔家饮子、虞美人、四色香皂,孔家超级市场这些名头都传到汴京城了!”

“你好好做你的生意即可,为何要破坏科举,是觉得自己的命很长?这样做对你有何好处呢?”赵祯质问道,面色变得铁青起来。

孔方重重拱手。

“官家,小民如此做,不仅对自己有好处,对百姓有好处,对朝廷有好处,对我大宋江山的未来更是有无穷好处!”

“哦?”赵祯看向孔方,一旁的张茂则也忍不住看向孔方。

“官家,你可曾还记得小子两年前那番“以商之名,重理天下之财”的言论?”

赵祯点了点头。

“自然记得,若没那番话,你与你爹现在可能正在琼州岛抓鱼呢!这与你搅乱科举有何干系?”

“其实,小民当初提出这番言论,纯粹是为了活命,并没有信心能够做到,想必官家也是半信半疑,因一向仁善,所以给我父子留了一条活路!”

赵祯再次点头。

孔方接着说道:“小民回齐州后,起初确实只想着挣钱,但当赚了一些钱财,帮助了一些穷苦百姓后,小民看到还有诸多百姓生活穷苦,乡下卖儿鬻女者,生儿溺亡者甚多。小民虽为商人,但也想着为大宋百姓做些贡献!”

“当然,也有一些私心。”

“小民若只做生意攒够百万贯,恐怕依旧难以受到官家重视,以商之名,重理天下之财的梦想若无官家支持,那定然无法实现。但若小民为大宋的江山社稷做一件大事,那必然能够引得官家重视!”

“当时,恰逢范相公推出新政。小民以为策是好策,但改革吏治、精贡举,乃是得罪天下士大夫官员的事情,失败在所难免。”

“那一刻,小民就在想,改革吏治的源头在科举,若科举能选出有用之官,那百姓的日子就会好过许多。于是,小民生出一个想法:以民间书生之力,自下而上逼迫朝廷改革科举,然后,便有了历山书院。”

“建立历山书院后,小民思索出一条大胆的计策:如果召良师大儒,研究科举套路,使得历山书院获得解额的考生都能进士及第,那在朝堂中一定会引起一道巨大风波,朝廷必然不会允许我一个商人控制科举,并且一旦控制了科举,那相当于掌控了大宋朝堂的未来,不但官家不允许,士大夫官员们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子孙后代也不会允许。这时,朝廷只有一法,那就是改革科举!”

“正所谓:不破不立。从《历山夫子论》《寒门学子入仕论》到《省试通义》,再到《历山学子入仕细讲》,小民都是在揭当下科举考试的漏洞,给朝廷压力,让当下的科举不得不改革!”

赵祯听得有些似懂非懂。

“朕明白你是要从民间书生入手,自下而上地令朝廷不得不改革科举,但从那篇《寒门学子入仕论》来看,历山学院似乎又不支持新政提出的‘重策论而轻诗赋’之策。”

“小民非官,历山书院的夫子们也都去官为民,我们无须站队,证明自己的小人党还是君子党,我们只认一个道理,科举要改革,不然百姓没有未来,朝廷也没有未来!”

“至于‘重策论而轻诗赋’之策。小民认为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政策,没有触及本源,且不利于贫苦出身的考生们!”

赵祯眉头微皱。

“如你所说,当下的科举制度被你弄得一团糟,范希文、富弼那套科举新策,你又看不上,那你可有良策?”赵祯追问道。

现在的情况是:孔方将科举这口锅砸了个窟窿,而又不屑于使用备用锅。

若他找不到合适的锅,那赵祯便只能让他背黑锅了。

孔方兴奋道:“有!”

“开民智,兴学堂。”孔方说出六个字。

“唯有让更多的百姓读圣贤之书,晓生存之道,了解当下时政,我大宋才能繁荣,为官者才难以欺民骗民,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

“为官者服务于民?”赵祯将“服务”二字咬得甚重。

他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但细想之后,觉得甚有道理。

“至于更加详细的计策,恐怕要孙复先生汇禀给官家了!”孔方说道。想法是孔方提的,但孙复却通晓的更加透彻,表达上也远远强于孔方。

赵祯微微点头,然后陷入沉思中。

他全听明白了。

孔方建立历山书院的本意,就是为了颠覆现有的科举制度。

其认为,现在的科举制度培养不出好官,而唯有大兴学堂,让更多人读上书,先在源头上改革,然后再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才能优中选优,遴选中更多国之栋梁。

重策论是对的,但必须建立在众学子没有信息差的情况下。

这就要依靠学堂教育了。

其实,去年“兴贡举”的新政,也包含兴建学堂。

之所以实施失败,是因为新政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故而这些人对新政全盘否定,而赵祯也因朋党之事,将支持新政者全都贬出了汴京城。

如今孔方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

当下的科举有大漏洞,有人可利用科举制度操控科举的录取人选。

这怎能令百官不害怕?

赵祯若带头称改革科举制度,那估计所有官员都会支持,因为孔方这种行为,是在砸官员们的饭碗。

……

而此刻。

孔方的心中甚是紧张,他谋划许久,最难过的便是官家这一关。

若官家支持他的计策,那此事便成了。

若官家认为对当下的科举有破坏,那孔方恐怕就要被处以重罪了。

片刻后。

赵祯面色舒缓,带着淡淡的笑意说道:“接下来,恐怕要你与朕共演一场戏了!”

“小民愿意!”孔方兴奋地说道。

此话,代表赵祯接受孔方的计策了。

孔方又拱手道:“若此策可执行,孔方将为大宋修建更多像历山书院这样的书院,兴大宋教育!”

赵祯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缓缓站起身,在孔方的肩膀上拍了拍,道:“好好干,另外,不要将你欠朕一百万贯的消息告知别人,这是咱们二人的秘密。”

“小民遵旨。”

随即,张茂则将孙复也引入房内,后者为官家讲述了关于开民智,兴学堂以及科举如何变革的具体想法。

其中那句“唯有先使得教育公平,然后才能使得科举考试更公正”引得赵祯拍手称赞。

大半个时辰后,赵祯满面春光,十分开心地离开了。

而孔方和孙复再次被关进开封府大牢,二人还要陪着赵祯演一场戏呢!

……

翌日。

赵祯在大庆殿召开大朝会,但凡在京的五品以上的官员都需参加。

开会的目的只有一个:解决当下科举考试引发的重大事故。

首先,赵祯表态:此次科举考试无任何徇私舞弊嫌疑,所有进士也都是经由他遴选出来的栋梁之才。

重考是不可能重考的。

紧接着,赵祯大发雷霆,痛骂了张方平等一众考官、出题官。

食君俸禄却为君添乱。

赵祯当堂定性,这些负责科举官员的不作为,能力差,是此次科举事故的主因。

这是赵祯第一次在此等场合生气,将群臣们都吓到了。

随后,便是如何给天下百姓一个交待的问题。

“朕以为,当下的科举制度弊病重重,已达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必须兴学堂、开民智,先使得教育更公平,然后才能使得科举考试更公正……”

这一次,赵祯压根没有询问群臣的意见,自己率先说出了心中想法。

他准备从源头,大刀阔斧地改革教育。

这也算得上新政改革。

但和范仲淹等人提出的新政改革又不一样。

群臣皆知若再不改革,那下一次的科举可能就没有公信力了,当即纷纷出队表示,愿支持朝廷从兴建学堂开始,改良教育。

大宋的官员们,从未像今日这般团结。

会议的最后,张方平等二十多名考官、出题官都受到了重罚。

只能让他们背锅,以平民恨了。

他们也确实活该。

另外,中书将会出具朝廷文书,告知天下,此次考试无徇私舞弊嫌疑,是朝廷之题被猜出,考生无错,出题官有罪,朝廷将总结教训,大兴学堂教育,力求让科举更加公正……

至于孔方,他确实涉及毁谤科举,且有以此盈利的嫌疑。

不惩罚,怎么都说不过去。

在张茂则打过招呼后,开封府给予孔方轻刑,刑二十丈、没收所有盈余,并处罚金三百贯。

这一点,朝臣们并未提出异议,因为无人知晓,此事乃是孔方策划出来的一场事故。

至于孙复,由于孔方早做准备,《省试通义》和《历山学子入仕细讲》上面都没有孙复的名字。

故而他只是被叫到开封府训诫一番,几乎没有受到惩罚。

此事之后,赵祯对孔方不由得有了好印象,他突然觉得孔方那个“以商之名,重分天下之财”的计策,有些靠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