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补贴推动到内源驱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电动汽车—车联网的战略架构

全球交通设备的石油需求约占石油总需求量的60%,传统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加速了全球变暖,汽车尾气使城市环境更加恶化。出于对能源保障与安全的考虑,中国和许多发达国家都在试图降低对石油的依赖[1]。低碳、环保、高效、清洁、低能耗的电动汽车产业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与此同时,电动汽车产业还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形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国际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曾说:“21世纪企业的竞争,不再是产品与服务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弥补商品固有的劣势,以适当的方式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并实现盈利和产业化推广,最终实现商品价值。经过多年的示范运营,我国的电动汽车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因价格普遍偏高、研发成本和投资成本高、技术创新不足、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因素,电动汽车商业推广受阻,非常依赖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因此,在传统商业模式下,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增长困难重重,电动汽车产业面临着新的商业模式革新以实现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和产业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