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不遗余力
释义
不留剩余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遗:留存。余:剩余。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故事
战国时,秦国发兵攻打赵国,战场在长平一带。赵军抵挡不住秦兵的进攻,连连溃败。赵王急忙召来大臣楼昌和虞卿,商议对策。赵王说:“长平战事,我们没有胜利,而且新近又战死了一员都尉。我想再派军队去增援长平,你们的意见如何?”楼昌说:“再增派军队也没用,我看不如派使者到秦国去求和。不然,秦兵将会消灭我们所有的军队。”
虞卿不赞同这样的做法,他认为不必去求和。虞卿问赵王:“秦国攻打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消灭我们赵国军队呢?”赵王说:“是啊!秦国不遗余力,看来是非要消灭我们的军队才甘心啊!”
虞卿说:“既然如此,大王就按我的主意办吧。先派使者带着宝物去赠送给楚国和魏国。楚王和魏王要是得到了赵国的宝物,一定会高兴地接纳我们的使者。只要我们的使者进入了楚国和魏国,秦王必定会怀疑天下人要联合起来抗秦,势必会感到惶恐。那时,和谈就好进行了。”
赵王却不这样认为,最终没有按照虞卿的意见办。不久,赵王派郑朱为特使,到秦国去求和。郑朱走后,赵王又找来虞卿商议,问道:“我已经派郑朱到秦国去和谈了,您觉得怎么样?”虞卿回答说:“和谈一定不会成功,而且赵国的军队很可能为秦国所灭。因为郑朱是赵国的重要人物,他到了秦国,秦国一定会借机宣扬他们的胜利,各个诸侯国也一定会向秦国祝贺。而楚、魏两国肯定认为我们已经跟秦国谈和了,也就不会派兵来援助。在这种情况下向秦国求和,秦王开出的条件一定会很髙,而且不会做出让步。所以,我说和谈不会成功。”
郑朱到秦国后,情况果然跟虞卿所说的一样。随后,赵国溃不成军,赵都邯郸也被秦兵包围了。后来,赵国割了六座城池给秦国作为求和的条件,秦兵才解除了对邯郸的围攻。
事后,虞卿问赵王:“秦兵不围困邯郸了,您以为是秦兵疲倦了才撤退的呢,还是因我们割地才撤退的呢?”赵王说:“秦国军队攻打我们是不遗余力的,我看是因为兵卒疲倦才撤退的吧。”
虞卿说:“就是这样。秦军攻打自己力不能及的目标,因为疲惫不堪才会退兵;可是您又将它力所不及的东西奉送给它,这无疑是帮助敌人来攻击自己啊!如果明年秦国再来攻打我们的话。我看我们就真的无可救药了。”听到虞卿的一席话,赵王陷入了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