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本辑特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不懈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1]
王伟光[2]
今天,我们在美丽的春城昆明召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讨会,同时在云南发布《新大众哲学》出版消息。作为《新大众哲学》的主编,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会议代表对大力支持本次活动的云南省委省政府,对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云南的同志们希望我讲讲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的体会,正巧前段时间我为《光明日报》写了一篇这样的文章,我就借此机会把其中一些内容再讲一下,然后谈谈我们是如何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新大众哲学》编写工作中的。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重要会议,在国内考察、出国访问和国际论坛等多种场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了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一条红线,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贯穿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是贯穿于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之中的活的灵魂和精神实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最根本的是学习讲话贯穿的思想精髓即科学的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处理问题的能力。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本身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科学掌握客观规律的创新产物,是对当今中国和世界的实际进行全面把握和实事求是分析的科学成果。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普遍概括,是我们共产党人观察分析处理一切问题的思想方法。习近平同志善于运用辩证法分析复杂事物,全面把握事物变化及其关系,通透辩证思维方式和辩证分析方法。他反复强调要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要善于运用辩证法,正确地观察分析事物,研究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主动性。
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掌握了矛盾分析方法,也就掌握了辩证法。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处处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和矛盾分析方法,体现了“重点论”“两点论”“全面论”的辩证统一。他要求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加强各领域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研究,使改革举措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问题的哲学总说明,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武器。习近平同志告诫我们,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习近平同志正是以唯物史观的远见卓识,科学地把握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既看到历史发展的光明前景,又清醒地看到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正因为站立在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基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总趋势的准确把握,他十分明确地要求我们,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
社会基本矛盾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习近平同志从唯物史观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和分析方法出发,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运用到指导改革开放的实际工作中去。
群众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根本认识路线。习近平同志认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他大力倡导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践,调查研究,求真务实,领导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全党在全面转变作风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习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那些体现其哲学思想的重要讲话,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些哲学讲话,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方方面面,处处闪耀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光辉。它们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做出了准确、生动而又带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梳理和解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现实做出了深刻而令人信服的分析,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新的概括和总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充分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优秀成果表达了明确而自信的态度,而且,还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鼓舞和指引下,我们课题组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学习和研究,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解和认识。《新大众哲学》这套丛书,反映了我们目前取得的、部分的、阶段性的成果。
就编写目的来说,《新大众哲学》力图准确判断和反映时代的新变化,进行新的哲学分析;力图科学思考和回答科技创新和生产力发展的新问题,赋予新的哲学的概括;力图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经验,做出新的哲学的概括;力图回应当代国内外流行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给予新的哲学的评判。
就篇章结构来说,《新大众哲学》包括总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论和人生观等七个板块,每个板块单独成册。相比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结构,《新大众哲学》增加了两个板块:价值论与人生观。设置这两个板块的目的,一方面是便于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论述,另一方面也是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表述体系。
就主要内容来说,《新大众哲学》立足时代变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问题为中心,密切关注时代变化和形势发展,注重吸收人类思想新成果,进行哲学提升、理念创新,在回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进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强有力地回应各种质疑之声。
《总论篇》通过回答“哲学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等带有总体性、全局性的问题,阐明“学好哲学,终生受用”的道理。
《唯物论篇》通过讲解唯物论总论、物质论、意识论、自然观、信息论等内容,捍卫唯物主义立场,反对唯心主义。
《辩证法篇》以“照辩证法办事”为题,阐述了“用辩证法看问题”“学会矛盾分析法”“要把握适度原则”“新事物终究战胜旧事物”“用系统的观点看世界”“把握事物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等道理。
《认识论篇》以“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为题,讲解了“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等内容。
《历史观篇》对历史观总论、历史决定论、历史选择论、利益论、群众观进行了介绍,说明了唯物史观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新历史观”。
《价值论篇》鼓励人们洞悉价值世界的奥秘,合理地进行价值评价,用双手创造美好的世界,用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言行,旨在建设“人的精神家园”。
《人生观篇》回答了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怎样正确解决人生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等问题,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荡起幸福人生的双桨”。
就写作风格来说,《新大众哲学》追求的是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写作风格。《新大众哲学》既不是教科书,刻意追求体系的严密,也不是哲学专著,执着追求逻辑论证与理性推理。《新大众哲学》避免纯粹的抽象思辨和教科书式的照本宣科,以大众语言来阐述,并使用了很多的例子,力求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中国老百姓的话”。
就读者对象来说,《新大众哲学》设定的读者对象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本书的编写目的、篇章结构、主要内容、写作风格都是以读者为中心设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认识世界的学问,而且是改造世界的学问,所以从本质上来讲是属于人民群众的哲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人民群众,以找到自己的物质武器。理论一经掌握人民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人民群众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找到自己的精神武器。我们这套书承担着向广大的人民群众宣传和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以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为最高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三位一体”的,是同一个过程的密切联系的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中,我们选取了“大众化”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为什么取名《新大众哲学》呢?这是因为艾思奇同志已经写过一本《大众哲学》。通过《新大众哲学》这个书名,我们希望表达对艾思奇同志的敬意,也表达沿着他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进的决心。
艾思奇同志是从云南这块热土走出来的人民哲学家。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开拓者之一,也是取得成就最高的学者之一。他不仅是云南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中国哲学工作者的骄傲!他创作的《大众哲学》,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经典著作,是一个标杆,也是一座高峰!
光阴如梭,《大众哲学》问世迄今已逾80年。80年在人类历史上只是短暂的一瞬,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却经历着沧桑巨变!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全球化、信息化浪潮汹涌澎湃,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运动势不可当,当代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激化的演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历史时代和社会实践的显著变化,呼唤新的哲学思考。以当年“大众哲学”的方式对现实做出世界观方法论的解答,写出适应时代的“新大众哲学”,既是艾思奇同志生前未竟的夙愿,又是实践的新需要、人们的新期待、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做出了努力,至于效果如何,还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人民群众的评判。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局面复杂,任务艰巨,然而,越是这样,我们就越要紧紧依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看家本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有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大有可为。我们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哲学工作者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伟大事业中来,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谢谢大家!
注释
[1]本文是作者在云南昆明召开的《新大众哲学》出版发布会上的讲话。
[2]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