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34章 进入武帝统治后期(69)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记载:“‘我灭度一百年后,有么士罗兄弟二人,一名那吒,二名婆吒,而于彼处建立寺舍,当号名那吒婆吒。’”《汾阳无德禅师语录》记载:“金刚透匣谁能用,惟有那吒第一机。”毗沙门最胜太子那吒拘代罗甘露如意王神咒经》记载称那吒为“那吒童子”,是财宝天王五太子之一的第三太子,是甘露太子和独建太子之弟。《图像集》卷5引《天王念诵法》记载:“那吒为十一面观音变现,左手持宝棒,右手与愿印”(这里记载的那吒童子是观音的化身)。宋代时期哪吒《嘉泰普灯录》记载:“那吒十面十眸动,无相灵光翳日轮。”太平广记》记载:“太子(那吒)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以作佛事者,愿太子致之。《首楞严义疏注经》记载:“天王太子即那吒之类,辅政统摄,跨握鬼物,护世益人。”《禅宗颂古联珠通集》记载:“摩天鸩鸟九头毒,护世那吒八臂长……八臂那吒三只眼,双槌擂鼓转船头。”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记载:“是时有天名曰那拏,色相殊妙,面现微笑,手持日月及诸器杖,众宝严饰……即现大身如须弥山,面忿怒相复大笑相,而有千臂。”《宋高僧传》记载:“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那吒)。”《景德传灯录》记载:“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碧岩录》记载:“忽若忿怒那吒,现三头六臂。”《五灯会元》记载:“赤脚波斯入大唐,八臂那吒行正令。”《颂古六首》记载:“出得气,有巴鼻,昨夜那吒生八臂。”《圆悟佛果禅师语录》记载:“忿怒那吒把须弥,一擘百杂碎。”《沧浪诗话·附答吴景仙书》记载:“若那吒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
《心史》记载:“岁岁四月佛诞日,二月那吒太子诞日。”《栾城集·那吒诗》记载:“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夷坚志·程法师事》记载:“程知为石精,遂持那吒火毬咒。”《宋元南戏》记载:“八臂哪吒浑不怕。”《无门关》记载:“八臂那吒拦他不住。”《大慧普觉禅师语录》记载:“骨肉都还父母了,不知那个是那吒。”《颂古联珠》记载:“那吒太子本来身,卓卓无依不受尘。”元代时期《瀛奎律髓·卷四十七》记载:“毗沙门天王,那吒太子护法神也。”《三教搜神大全·那叱太子》记载:“那叱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大噉一声,云降雨从,乾坤烁动。”《盆儿鬼》记载:“俺会天心法、地心法、那吒法,书符咒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摄。《郑孔目风雪酷寒亭》记载:“则你这无端弟子恰便似恶那吒。”《昊天塔孟良盗骨》记载:“问什么恶菩萨,狠那吒。”《诸宫调风月紫云庭》记载:“也难奈何俺那六臂那吒般狠柳青。”《西游记杂剧》记载:“第三个保官那吒三太子……某乃毗沙天王第三子那叱是也。”《辇下曲》记载:“大都周遭十一门,草苫土筑那吒城。”《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记载:“国运倾,六师驻,那吒城。”《三太子大闹黑风山》记载:“有那吒三太子镇守此处……小圣乃那吒神是也。”《法海遗珠》记载:“北方那吒神。”《道法会元》记载:“感应统摄都太子哪吒。”《水浒传》记载:“我只道他三头六臂,有哪吒的本事。”明代时期《永乐大典》记载:“那吒太子本来身,卓卓无依不受尘。”
《永乐大典残卷》记载:“十头罗刹不相饶,八臂那吒浑不怕。”《唐朝开国演义》记载:“哪吒八臂降诸怪,七耀星官混紫宸。”《秦王传奇》记载:“天王下世伏群魔,哪吒临凡降百怪。”《三刻拍案惊奇》记载:“威风凛凛似哪吒,怪物见时惊怕。”《三遂平妖传》记载:“那吒太子是不动尊王佛,以善恶化人。”《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修行传·二十六回》记载:“却说如来锁得狮象到殿,心中大怒,骂不绝口,吩咐哪吒:‘解入召版地狱,压他粉碎,永不赦除。’”《残唐五代史演义》记载:“真如八臂哪咤离天阙,开山小鬼下坡来。”《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记载:“天王就听其言,令那吒总兵出阵。”《靖江宝卷·圣卷·东岳宝卷》记载:“他师兄是谁?就是托塔李天王李靖之子,名叫哪吒。”《南游记》记载:“乃是昆沙宫天王李靖之子,名叫哪吒,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西游记》记载:“那哪吒乃三坛海会大神,他出身时,曾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封神演义》记载:“这位神圣下世,出在陈塘关,乃姜子牙先行官是也;灵珠子化身。”《猛烈哪吒三变化》记载:“吾神乃善胜童子是也,千百亿化身,实乃哪吒三太子。”《识余》记载:“二月那咤太子诞日。”《农田馀话》记载:“燕城,系刘太保定制,凡十一门,作那吒神三头六臂两足。”《续传灯录》记载:“如何是那吒本来身。”清代时期《荡寇志》记载:“好一似降魔的哪叱太子……这两个便都算了三头六臂的哪叱。”
《宋太祖三下南唐》记载:“此位猛烈尊神是哪吒太子。”《狐狸缘全传》记载:“只见那三太子(哪吒)的威风果是超群。”《三宝太监西洋记》记载:“玉帝看见是个哪吒三太子,心中大喜。”《锋剑春秋》记载:“第四位头梳丫髻,脚踏风火轮,乃是哪吒三太子。《车王府曲本封神榜》记载:“令郎与我有前缘,又拜我为师,实乃三生有幸,就与他起名哪吒。”《续济公传》记载:“请教那吒可能受这冤枉,催动风火轮,舞动火尖枪,在半空中同吕岳的摄魂剑杀将起来。”《绿牡丹》记载:“那怕是临潼斗宝,伍子胥过关,闹海李哪吒,舍着老性命也要陪他玩玩。”《楞伽经宝镜疏》记载:“救护世界者也,国太子者即那吒之类。”《双凤奇缘》记载:“一边好似哪吒降石女,一边好似元帝斩妖精。”《后西游记》记载:“因降敕命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与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带领十万天兵,去擒拿孙小圣。”《说唐三传》记载:“抖擞神威,现出三头六臂,像哪吒三太子一般。”《说唐全传》记载:“今日巡天都太保、八臂膊哪叱临凡,第三条好汉杀来了,瓦岗城内这些大小将官不经打起。”《红楼梦》记载:“他是哪吒,我也要见见。”《雷峰塔》记载:“哪吒令愿焚修念牢,感优昙梦绕,把邪魔顿消。”《何仙姑宝卷》记载:“哼哈二将前来到,三头六臂哪吒身……哪吒太子也来变,变了万千哪吒身。”
辽宁朝阳北塔藏石函四壁石刻:辽代《那吒追杀龙王和修吉图》(916~1125年),为中国所见最早关于哪吒杀龙的文物,这件地宫古物呈现着那吒屠龙的场景及记载,集结文史与画史展现出那吒护卫佛法的勇猛军神形象。函盖侧面刻有六飞天,内部也刻飞天,函体四面刻饰着一组“那吒指挥夜叉部众追杀兴风作浪的龙王”图案,盖上雕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最右旁的那吒边角上书刻有“大圣郍吒太子”字迹(郍吒即那吒),也是为数不多全身披挂穿铠甲、头戴火焰冠的古代哪吒造型。唐代典籍《开天传信记》的记载中,有一则“长安寺哪吒显灵”的故事,此书称哪吒是一位少年天神,他救了一个半夜差点摔倒的老和尚。老和尚“道宣”(宣律)是唐代高僧,住在终南山与云室山,有天童随侍在身旁,常在“长安西明寺”中修行;这个老和尚时常走夜路,一天夜里不小心在寺庙的台阶上失足踩空,但是他没有摔下去,老和尚竟然感觉到身后有人扶住了自己的脚,于是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身穿战甲的少年神将捧足救了他,老和尚询问身旁的少年是何方神圣,此少年自称自己是毗沙门天王之子“哪吒太子”,因为他的职责为护法,是负责保护寺庙人事物的天童,守护老和尚已经很久了,所以现身救了道宣和尚,并在赐给道宣一颗释迦牟尼的佛牙后原地消失。唐书《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记载中则说这颗佛牙是哪吒太子从“天上”带来送给道宣的宝物,存放于圣寺中;唐代和尚夜遇哪吒的这件事,也记载于宋代古书《太平广记》和《高僧传》中,道宣和尚自己也不会想到这个救了自己的佛教护法少年后来会变成一个道家仙童。
曾任供奉哪吒的台湾省嘉义市南天门太子宫主持黄樟,于20世纪90年代来到宜宾,发现了一个名为“哪吒洞”的洞窟,此后,在当地重建“哪吒行宫”。论文《施爱东:北京“八臂哪吒城”传说演进考》写道:八臂哪吒城被认为是北京最重要的传说之一,历史学家陈学霖认为哪吒城之说肇始于清末民初之际,但实际上元末已有北京城是哪吒城的说法,即元代诗人张昱在《辇下曲》中提到的“草苫土筑那吒城”一言,清代出现姚广孝与刘伯温建北京城(哪吒城)的传说后,完整的哪吒城传说出自曲艺说唱,于1957年经由作家金受申整理而扩散。在民间关于哪吒,也有很多民俗活动,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
1、宫庙供奉
《台湾庙宇文化大系》记载,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泉州府晋江先民许培元等五人,奉哪吒太子神像、明代宣德年间制造的香炉,在台湾嘉义登陆于新营拓垦,后创草庵奉祀,这个草庵便是现代被称为“全台太子庙之首”的新营太子宫的前身,台湾所有太子庙均由此地分灵而出,哪吒信仰在台湾已将近有350年历史,整个台湾的哪吒庙有370多座。
2、祭祀活动
新营太子行宫主祀哪吒太子,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哪吒太子宝诞,台湾各地宫庙会回哪吒祖庙谒祖朝圣,大陆和台湾均有哪吒信仰,主要传承于海峡两岸和东南亚地区,哪吒被台湾道教列为主要神祇祭祀。
3、庙会活动
以三太子哪吒为原型,早年台湾庙会流行民俗艺阵三太子表演,即以传统锣鼓为背景音乐,由巨型的木偶哪吒进行艺阵巡演游街,台湾哪吒庙会活动主要以哪吒信仰与电子乐组合呈现。
4、歌舞表演
电音三太子是结合电音和台湾传统的民俗艺阵三太子的表演,电音三太子会咬着奶嘴,随着电音跳舞,骑着改装摩托车行进,是台湾本土特有文化,也是新兴次文化代表,电音三太子的原型是台湾传统艺阵的“大仙尪仔”。
5、音乐
哪吒鼓乐作为漳州民间信仰遗存的古老吟唱表演,明代从道教圣地山西闾山传入漳州,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吟唱哪吒鼓乐及踏火是闽越族原生态巫术仪式与山西闾山道教音乐相互融合的民间信仰音乐文化产物之一。哪吒鼓乐因唱词中有“觐请哪吒三太子”而俗称“哪吒鼓乐”。2009年,在漳州市芗城区文衡殿、台湾云林县斗南镇大东泰安官等6家闽台庙宇联合申报下,漳州哪吒鼓乐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6、体育节
天津市河西区哪吒体育节设置了3v3街头篮球、大众沙滩排球系列赛、沙滩小足球比赛、小篮球比赛以及街舞大赛等五大比赛项目,安排了潮流文化展示等活动,打造“商体娱”联动的升级版“夜市”。体育节开幕当天除了文艺演出,还将上演天津女排明星联队和沙滩排球明星联队、天津本土篮球明星和中国知名街球手的表演赛。
7、展品活动
郍吒(那吒)太子舍利石函,为辽宁朝阳北塔辽代文物,曾由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展出,内容为那吒率众夜叉追杀和修吉龙王的护法故事,其头侧均有题名。这幅那吒闹海故事的石函图像中,那吒的形象做将军状打扮,是一位头戴天王冠、顶冒火焰、身着甲衣的神将,凸目挺鼻,环口方面,不怒自威,盘坐祥云中,左手托举舍利宝塔,右手前伸作指挥之势。那吒前面为五夜叉,或摇旗呐喊,或击鼓助威,或挥剑前劈,或张弓欲射,龙王长躯而飞,回首张口,八只露出头的小龙跟在身下,仓皇逃窜的龙王腿部显示后脚已中一箭,夜叉又将另一支箭正射向龙王腹部。
哪吒,又称哪吒三太子,后来成为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之中的重要角色,在封神故事里是一位拥有个人专属章节的主角人物,首次出场于哪吒篇三章: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吒出世》至十四回《哪吒现莲花化身》,哪吒被作者誉为“历代圣人为第一”;在全文出场过多,是根据中国同名神话人物所改编的文学形象。由玉虚镇教奇宝“灵珠子”投胎转世,阐教传人之一,奉师祖元始天尊法旨下世保周灭商,成为陈塘关总兵李靖与殷夫人第三子,金吒与木吒之弟兼同门师兄弟,是辅佐姜子牙的开路先锋;由母亲怀孕三年六个月而来,从肉球中出生。哪吒,为玉虚十二仙之一太乙真人的真传弟子,与师弟金霞童子同门一师,乃元始钦点首选先行官,身上配备诸多师传法宝神器,臂套乾坤圈、身围混天绫、手使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并有群攻的金砖,火攻的九龙神火罩,双手一对阴阳剑,腰挂豹皮囊。武艺高强,更能变化三头八臂法身形态战斗,由莲花化身构成人形,无魂无魄非血肉之躯,免疫一切摄魂攻击,且不惧瘟疫病毒侵害。
自小卷入杀劫,曾打死夜叉、闹海屠龙、在天宫殴打龙王、射杀白骨洞童子等;后因四海龙王告上天庭而自杀,被太乙仙师复活与父起冲突。首战风林正式出道,一路帮助武王伐纣成功,胜多败少,杀敌大量战功显赫,封神大战后拒绝当官,不恋荣华富贵并功成身退,辞别姜尚归山潜修仙道;最终结局因未登封神榜从而修得肉身成圣,与父亲和俩兄长一家四口位列仙班名传千古。哪吒所生活的“商朝”是《封神演义》改编出来的“架空历史”,也就是披着一层商朝的皮再重新另立体系和故事,作者根据民间传说和其他古文素材缝合在一起,再结合自己的设想从而独立构建的二创世界观,同时也是哪吒这一角色的二创同人作品。该小说在虚构的商代历史中将人物支线事件(如哪吒闹海)和主线轶事(武王伐纣)加上一系列怪力乱神的脑洞放在一起形成新的设定,并以各种生死之战拼凑出并完结封神榜的主题。《封神演义》所设立的商代是一个充满神魔鬼怪、仙人遍地的宏大世界观体系,并且混入了其他古典小说的人物设定及环境设定,和真正的商朝历史大不相同,此小说创造这种架空的历史观之中不仅存在着各种不同朝代的事物与人物,还存在着天数定律、轮回定律、因果定律等宗教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