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夜袭刘行2
李为平凝视着士气高涨的战士们,内心涌现出坚定的信心。他深知,只要团结一心,任何障碍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与此同时,在国民革命军第20军的指挥部内,军长杨森接到了来自第135师转发的805团的电报,内容如下:
“昨夜凌晨2时,我部2营3连2排组织敢死队对日军第9师团第6旅团第7联队第2大队第3中队的指挥部进行了突袭,成功击毙日军中尉一名和少尉一名,并获取了重要的情报。情报显示,敌第7联队指挥部在10月11日遭到我军炮击后,已迁移到刘行。然战机稍纵即逝,我团立即组织敢死队,旨在摧毁敌第7联队指挥部,以缓解我20军之困境。请师座知悉。”
经过一番沉思,杨森当即回电,表示立即采取行动,并命令133师和135师在主战场上发起佯攻以提供支援。实际上,当川军增援至淞沪地区时,他们仍旧沿用着军阀混战时期的作战策略,许多士兵尚未适应日军火力远超国军的现实情况。目前,第20军军官的损失极为严重,这使得川军陷入了困境。现在,若能成立敢死队,直击日军第7联队的指挥部,便能有效打断敌第6旅团甚至第9师团的进攻节奏,从而为20军争取到宝贵的休整时间。
在接到第20军军部转回来的命令后,原来杨森直接从135师调来花机关外加805团全团仅有的4只花机关共20只冲锋枪2挺轻机枪,分别是大沽造花机关,川造汤姆逊还有晋造捷克式轻机枪。大沽造花机关,这枪的原型,就是德国一战时期的伯格曼MP18型冲锋枪。不过仿制型和原型枪有所不同。
大沽造花机关冲锋枪将弹匣插在了枪的正下方,而不像原版的MP18那样,将弹匣插在枪的左侧。还有就是大沽造花机关的口径并不是9毫米,而是7.63毫米,能够发射毛瑟手枪使用的7.63×25毫米手枪弹,而且并没有沿用原版MP18的32发蜗牛形弹鼓,而是改为了32或50发的垂直形弹匣。
川造汤姆逊仿制美国汤姆逊M1923型冲锋枪,国内山寨的川造汤姆逊冲锋枪也将口径进行了修改,并没有沿用原版汤姆逊的11.43毫米口径,而是改为了7.63毫米口径,能够发射毛瑟手枪使用的7.63×25毫米弹药,这样的话就不用单独再去仿制弹药,完全能和毛瑟手枪通用。
除了7.63毫米口径外,还出现过7.65毫米口径版,由于枪管上带有密集的散热孔,通常也都被称作“花机关”。
晋造捷克式轻机枪仿制于捷克式轻机枪ZB-26,为适配晋系军队装备体系,阎老西将原版捷克式ZB-26的7.92mm毛瑟口径改为6.5×50mm日式弹药,与日军三八式步枪弹药通用,降低后勤压力,在忻口会战中,晋造捷克式凭借6.5mm弹药低后坐力特性,可连续射击300发无需更换枪管,压制日军歪把子轻机枪效果显著
林相候看着身旁的花机关眼中还有些不舍:“李为平,我把全团的花机关,轻机枪和相应的弹药都给你调来了,手榴弹没得给你们的,刚好你从第三中队军火库拿出来的弹药就有小鬼子的香瓜手雷。这下子全团的支援火力都给你了,能不能打出川军的威风,就看你的了。”
“团座放心,这一去,就算不能顺利端掉第7联队指挥部,敢死队这30几号人每一个人都不会活着退出战斗”
李为平的目光变得异常坚毅,他迅速召集起敢死队的成员,将手中的冲锋枪一一分发给他们。这些勇士们,虽然装备简陋,但他们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决心。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仿佛在告诉世人,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他们都不会退缩,都会勇敢地站出来,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尊严。
“兄弟们,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不仅要为20军争取到休整的时间,更要为那些无辜死去的同胞们报仇雪恨!”李为平的声音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一般敲击在战士们的心上。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力量和决心,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那就是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们都要完成这个神圣的使命。
士兵敢用命,我岂敢贪生,再者前世9师团是制造金陵惨案的元凶之一,李为平暗自下定决心必须砍下伊佐一男头颅以祭奠金陵惨死冤魂的在天之灵。(我查了许多资料,世人对这段历史不甚了解,居然查不到伊佐一男的资料,其任职第7联队期间造下的惨案我们应该铭记。)
敢死队的成员们纷纷点头,他们紧握着手中的冲锋枪,仿佛已经看到了敌人倒在枪口下的场景。
李为平神情严肃:“现在我分配下任务,敢死队算上我共计37人,共分为3个战斗小组,王守成带领二组,张大山带领三组,你们两组共计24人,剩余人加刘二狗和我共计13人为一组战斗人员。”
“先由我带领一组渗透第7联队指挥部驻地,解决暗哨和重火力点,解决成功之后会发信号给一组和二组然后强攻第7联队指挥部。”
夜幕降临……
敢死队趁着夜色的掩护,在丛林中穿插,绕过日军的巡逻分队,悄悄地接近了日军第7联队的指挥部驻地外围。
李为平带着一组剩余12人隐蔽在日军巡逻小分队路边,一边摸清换岗时间,一边获取今晚的日军接头口令。
黑夜如往常一样,仅有的是偶尔传来的虫鸣声,打破了这宁静的夜晚。李为平屏息凝神,密切地观察着日军巡逻队的动向。他深知,一旦行动暴露,后果将无法想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等待,李为平终于掌握了日军换岗的时间以及今晚的接头口令。他心中默默筹划着接下来的行动计划,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获取到口令后,李为平挥手示意,然后假扮成日军小分队巡逻走向前方不远处的日军岗哨处,站岗的小鬼子看到是一个标准的13人小分队后示意停下。
“号令”
“菊の刻,を返す号令”李为平回令后,在鬼子哨兵眼前并做出与之前对口令鬼子分队一模一样的动作后,鬼子哨兵才回李为平口令。
“五七桐”
鬼子哨兵回答完毕后,向李为平敬礼然后指示门岗放行,
(我查了下资料,二战日军口令分三阶验证,包含固定词汇、肢体动作(如摸帽檐)及环境互动(踢石块),以降低误判风险,所以影视剧里面对完口令就放行在真实的历史里面是不存在的,必须要经过三阶验证,日军甚至有些部队还会有方言口令,比如关西腔和关东腔代替标准词汇,至于前面第4章那个,在作者看来不存在BUG,鬼子哨兵当场被打懵了哪里记得起那些,就算记得起,作者也必须让他记不起。)
通过门岗后,在李为平的带领下,找到偏僻角落:“刘二狗,你们分成4组,每组三人用刀,分别解决左右两边探照灯,和门前的两挺重机枪,解决成功后,立刻发信号通知一组和二组开始强攻指挥部。”
他们接近了一处暗哨,李为平做了个手势,示意大家停止前进。他悄悄地靠近暗哨,用手中的匕首迅速解决了这名日军士兵。其他队员也迅速行动,解决了其他几个暗哨。
虽然解决完暗哨,但是日军的巡逻小分队回来了,恰好此时发现了李为所在位置的异常情况,为首的鬼子少尉充满疑问,外加警惕的语气对着李为平。
“誰がどこにいるのか”(翻译:是什么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