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鄂西瓦仓生态农业调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从湘西到鄂西

红与橙交织的晚霞在天边晕染开来,一束束温柔的光洒向熙攘的人群,照亮那些或喜悦或疲惫或充满希望的脸庞;空气中尚且弥漫着雨后初晴的水汽,朦朦胧胧、温温润润;阵阵晚风拂过耳畔,消散夏日的暑气,爽朗地迎接着刚下高铁的北方来客。深吸一口湿润的空气,记忆深处那些有关南方的脉络倏而历历可寻。

我又一次带领团队踏上了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调研之路。2017—2020年,我带领的调研团队连续4年前往湖南湘西和湘东地区进行产业扶贫调研。2017年,我带领首都高校师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之路,在花垣县十八洞村开展产业扶贫调研,深入探析精准扶贫政策下乡村脱贫的丰硕成果,并撰写了《探路:产业扶贫十八洞村思考》,该书在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我再一次和学生来到这片令我时刻牵挂着的土地——湘西花垣县,调研湖南步步高集团的产业扶贫项目——岩锣村米厂建设及苗家贡米助力脱贫的故事,以岩锣村脱贫摘帽为典型,阐述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意义,并撰写了《摘帽:苗家贡米助力脱贫的路径选择》,该书也在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了。

乡村是一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儿时在湖南乡村的生活经历让我对乡土有着特别的情感,即使现在定居在北京,我仍然想着乡村的人与事、山与水、风与云。每每谈及乡村,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成长记忆便会浮现在眼前,这渐渐成为藏于我内心深处的、对乡村的无限热忱。而这份长久以来积淀的热忱,也成为我多次带领团队深入乡村调研的重要动力之一。作为中央财经大学新闻系主任,我希望把论文和研究写在“希望的田野上”;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让他们从实践中获得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继“精准扶贫”后,关于农村问题的又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如果“扶贫”是立足当下,那么“振兴”则是着眼未来。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国实现农村人口全面脱贫的重要一年。据新华网报道,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进入乡村振兴的新阶段。

我的湖南湘西系列调研,特别是“摘帽篇”调研报告材料在互联网上发布后,引起了湖北远安县瓦仓村农民企业家汪宗平的注意。汪总经营的湖北瓦仓谷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瓦仓大米,其产业发展与湘西苗家贡米产业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最显著的共同点即二者都带领当地百姓实现了脱贫致富。因此,企业家汪宗平通过《三峡日报》副社长、总经理潘旺雄联系了我,特邀请我的团队前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茅坪场镇瓦仓村走一走、看一看。自2017年我开始调研以来,虽然每次带领的调研团队成员不同,但无一例外,这些团队成员都饱含着和我一样的对乡村的热爱、对实践的向往,聚焦产业扶贫、摘帽致富和乡村振兴,希冀着完成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之《探路》《摘帽》《振兴》“三部曲”的调研和撰写工作。于是,一直怀揣着使命感与责任感,我和调研团队将目光从湖南湘西转向湖北鄂西这片拥有神秘色彩的土地,希望通过调研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更深层地探索中国乡村的振兴之路。

在上述背景下,我决定带领团队开启“振兴”调研篇,承接2018年完成的“探路篇”和2020年完成的“摘帽篇”,策划了第三部“振兴篇”的调研和撰稿工作。2021年7月,我带领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8名学生来到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茅坪场镇瓦仓村,他们分别是研究生王晶、李笑雨,本科生赖雯珺、杨梦婷、金欢、秦志伟、李幸芝、梁江燕。调研团队拟以瓦仓大米种植基地和湖北瓦仓谷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主线,探索全产业链运营模式的特点与优势,探析瓦仓大米助力乡村振兴的特殊性与普适性路径。此外,调研团队还前往三峡日报社和秭归县融媒体中心,致力于探索大众传媒与乡村振兴的互动逻辑和路径选择,并尽可能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乡村话语传播方面的智库支持。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是省级贫困县,2018年8月7日,湖北省政府发布《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红安县等3县(林区)退出贫困县的通知》,明确远安县已通过省级核查,达到贫困县退出条件,批准退出,这标志着远安县正式脱贫摘帽。远安县茅坪场镇瓦仓村是打响鄂西革命第一枪的“瓦仓起义”的地方。瓦仓起义于1927年爆发,主要发起人付恒之由董必武介绍入党,1926年在毛泽东任所长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瓦仓起义建立了鄂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远安县茅坪场镇是山区,产业薄弱,人才缺乏,但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出产优质农产品。远安县瓦仓大米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湖北省十大名米之一,品质好、品牌佳,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瓦仓大米运营企业湖北瓦仓谷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用全产业链运营模式,从种植到加工,再到品牌运营、销售,全程参与,还组织农民建立种植服务团队,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不仅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而且提升了当地粮食产业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贫困乡村之所以能够脱贫摘帽并走向振兴,除了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动、无数百姓众志成城,还离不开新媒体的推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众传媒,特别是县级融媒体建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大众传媒是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是被建设的“客体”;另一方面,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大众传媒在舆论引导、公共服务、政策普及方面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三峡日报社和秭归县融媒体中心作为湖北省大众传媒和县级融媒体建设的“排头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三峡日报社曾多次推出产业扶贫等助力乡村振兴的报道,作为湖北省市州报业的排头兵,三峡日报社充分发挥了大众传媒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秭归县融媒体中心一直注重打造数字乡村的概念,将数字乡村场景化实现效应的最大化运用,不管是云平台上对秭归当地农产品销路渠道的扩宽,还是对未来农村职业农民的培养,秭归县融媒体一直致力于成为一个惠普民众的平台。

初到宜昌市,是个雨后的黄昏,走出高铁站,路面上的积水尚存,单车轻轻划过,泛起圈圈涟漪。远处的山峦渐渐消失在夕阳的余晖中,只剩下一抹淡淡的阴影。驱车近两小时来到宜昌市远安县,夜幕已降。周遭的灯光明显暗淡了许多,抬起头便能仰望铺洒在夜幕上的繁星。没有车水马龙,也没有人声鼎沸,大树下奔跑的孩子去往家的方向,街边打了烊的店铺见证着夜晚的宁静。拂去城市里的喧嚣与繁华,远安县更像是一座世外桃源。但这里早已不是脱贫摘帽前的贫困乡村。道路平坦,屋舍俨然;漫山稻谷,十里飘香。精准扶贫政策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光芒,全县范围内全面实施安居、饮水、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增收、生活水平提升、扶贫助学“六大工程”,村民搬出20世纪80年代的老土房,农民发展起自己的产业,远安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这束光芒的照耀下蒸蒸日上。

从湖南湘西到湖北鄂西,我和调研团队怀揣着对乡村振兴之路的向往与热忱,步履不停,丝毫不敢懈怠。

谭云明

2022年8月


(1)新华网.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1-03-03)[2022-03-01].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1-03/03/c_1211049315.htm.

(2)新华网.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EB/OL].(2021-07-01)[2022-03-01].http://www.xinhuanet.com/2021-07/01/c_1127614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