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后悔药101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谈熬炼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中国·战国]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

三个年轻人坐在一起显摆自己的学历,甲说是“xià大的”,乙说是“jiāo大的”,听起来似乎是厦门大学和交通大学的简称,来头都不小。其实两人都没念过几天书,他们说的是,自己分别是在吓唬中长大和爹妈教大的。丙也没进过大学校门,但不甘落后,自称是“áo大的”,即毕业于吉林敖东大学。事实上,似乎并没有敖东大学,他指的是,自己是慢慢熬大的。

“熬大的”,这三个字很有意思。仔细想一想,谁又不是熬大的?

第一,人生就是熬。这未必是消极的处世态度。“熬着,这日子就是熬出来的。”是的,人生如同熬姜糖,慢慢地熬,便熬出了琼浆,熬出了浓香,熬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旅程。种子慢慢熬,熬到了破土而出;虫蛹慢慢熬,熬到了破茧化蝶;小媳妇慢慢熬,熬成了母仪大家庭的婆婆。熬是一种渐渐成长的过程,每一个生命都是在熬煎中日渐成熟起来的。熬下去,以时间拓空间,才能积小成致大成,迎来脱胎换骨的嬗变。伏尔泰说:“天赋就是持续不断的忍耐。”成功固然没有那么容易,唾手可得,但也没那般艰难,高不可攀。很多人不能成事,不能成大事,毁在熬不住,没能坚持下去。

第二,人生必须熬。这是成长的客观规律。一方面,成长需要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火候未到,修不成正果,成不了气候。成就斐然的鲁迅先生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著作等身的二月河老师说:“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20年,怎么着也得弄出点东西出来。”假以时日,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对此,古人早已有深切的体会。慢慢地熬——熬到明白事理,方能“四十而不惑”;熬到人家说什么都满不在乎,方能“六十而耳顺”;熬到干什么事情都不在话下,方能“七十而从心所欲”。另一方面,成长具有阶段性,处在哪一个人生阶段,该干什么干什么。早熟与晚熟一样,都是违背时令,错过了心存遗憾,逾越了也未必可喜。俗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没有一定的年月,年纪轻轻成了婆婆,这媳妇的孩子必定是过早地偷吃了禁果。民谚云“不哑不聋,莫做阿翁”,没有经过那些个场面,没有熬出一定的肚量,这个听不得那个容不下,面对难以调处的婆媳关系,这阿翁如何做得了?

第三,人生应该熬。这是一种生存智慧。且看尘世,因为心浮气躁,一些人梦想一夜暴富、一举成名、一步到位,结果活得火急火燎。即便一朝成功,生活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这样的“急就章”有多大意义呢?正是如此,“慢生活”理念甫经提出,便大受青睐。人生说短也长,成事有先有后。伟人说得好,“不要着急,慢慢来”,慢慢地熬,其实是享受生活,也才能笑在最后。再者,假使过早地大富大贵,但自身准备不足,没有足够的享受力,适应不了,反而不是好事。消受不起,为名利折煞,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熬还是一种能耐,不能够坚持不懈、坚忍不拔,做不到一以贯之、永不放弃,这样的人与熬字无缘。

苦难是人生的真相,熬炼是客观的现实。以天气为例,世界上真正四季宜人,甚至四季分明的地区都并不很多,大部分地方,往往不是太冷就是太热,脱下冬衣就是夏装,缺乏过渡,缺少铺垫。这不禁让人感慨:一年到头好日子委实不多!具体到每一个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任何光鲜的背后,或许都有不为人知的不尽如人意。其实,这就是人生!不要以为自己有多苦,你只是不知道别人的难处;不要以为自己多么不如意,无非,幸福每每不知不觉,痛苦则多半刻骨铭心。看明白、看通透,知其苦方能吃苦不怕苦,知需熬才能愿熬经得熬。“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人,总是在熬炼中成长、成熟、成气候。

当然,并非所有的熬都可以熬出真味,许多时候,也可能熬馊甚至熬臭。譬如饭菜,如果质地属于易馊品,如果缺乏必要的保鲜措施,那必将熬得异味满堂、馊不可闻。因此,熬是一门学问,要像小说家笔下的生灵或者物件,汲山水灵气,采天地精华,最后终于修炼成精,熬成了千年老妖。

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说:“我对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兴、含混的事物没有信心。我相信缓慢、平和、细水长流的力量,踏实,冷静。”熬是积淀,是酝酿,是蓄势。熬需要定力,需要静气,需要从容。不要焦躁,人生就是熬。看谁经得拖,看谁熬得住,谁熬下去了,谁就能熬成智者,就能熬炼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