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名园:张园与海派文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何谓城市文化元空间

城市文化元空间(Meta Cultural Space,简称MCS)是影响城市文化演化,可以清晰提炼城市代表性文化内涵,能够沉浸式体验城市文化的原型空间。它以城市历史景观为基础,是城市文化的涵育地或生长地,层叠积淀在其间的历史信息与城市的形成发展脉络有着高度对应性,是城市集体记忆的具体化。更进一步的是,它作为当下的城市地标,在城市功能跃升与城市精神皈依中形成完美统一,是城市集体认同的凝聚点。

借由城市文化元空间,人与城市之间持续完成着文化整合。而文化整合,究其根本在于主动的认同。当下国内的超大城市都具有移民城市的特点,对千千万万新市民而言,从理性上看,大城市意味着更多就业机会、更先进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更宽阔的上升发展通道,却同样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更高的生活成本。理性判断往往难以催生“主动的认同”。但如果他们了解城市历史、感知城市精神,与城市共享了某些重大的集体记忆,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更容易与这个城市产生深层情感链接并感受到自己与这座城市的关联,以及对这个城市应负有的责任。城市文化元空间可能是重大集体记忆的见证物,承载着许多精彩的人物与故事,被赋予或堆叠了数量巨大又意味深远的空间意象,它们仍旧活在人们身边,不断召唤着人们前来体验和感受,成为人与城市之间和谐关系、认同关系的关键性媒介;不断传递这个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尊重人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从而持续完成文化整合。

对城市文化元空间的命名,体现了从文化保护到文化保育,再到文化复兴的理念变化。以北京为例,形成于600年前的“文化元空间”——故宫,“是一部中国通史,不只是皇宫。从它的建筑布局、空间组合,从匾额楹联里,都能体现出中华五千年的社会发展史、文明史、文化史”郑欣淼.故宫与故宫学[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再如上海张园,作为晚清民初沪上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观光旅游游乐中心,是近代中西交流的重要区域,是上海华人能够自由发表意见的公共场所,对于上海移民社会的整合和上海人意识的产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熊月之.张园晚清上海一个公共空间研究[J].档案与史学,1996(06):31-42.随着时代变迁,张园从经营性私园状态过渡到里弄社区,社区内所居住过的工商业主、职员、社会活动家、文化学者等都在各自领域取得过重要成就,共同推动着上海的现代化进程。张园作为海派文化元空间,见证、参与、推动、凝结了上海精神和海派文化在近代一百多年以来生长、成熟、升华的过程。

当代张园通过城市更新打造文商旅融合综合体,探索海派“美学经济”创新模式,更意在面向世界全景展示海派精神气韵。以“城市文化元空间”理念所带动的对历史景观的保护性利用,要结合建筑保护、功能更新,更要通过教育、旅游和展览项目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再进一步构建真实展示历史、渲染文化魅力、愉悦市民身心、强化对外交流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城市文化元空间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