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泾村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大事记

春秋战国

(前770—前221)

《越绝书》载“语儿乡,故越界,名曰就李……吴疆越地,以为战地,至于柴辟亭”,村域隶属御儿(一作语儿),为吴越战区,时吴时越。

另据明万历《崇德县志》“吴越战场在塘东有数处,大者曰东荡,界桐溪盐官间”,时村域位于崇德县东南角,连海宁,近桐乡,当在古战场范围内。

周敬王六年(前514)

置长水县,地属长水县御儿。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

楚灭越,地属楚。

(前221—前206)

置会稽郡,下辖长水县,地属长水县御儿。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

改长水县为由拳县,地属会稽郡由拳县御儿。

时挖陵水道(今长水塘,另一说为百尺渎),并与越水道(今崇长港)连通,连通水道洛溪、语溪等贴境而过。

两汉

(前206—220)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

随会稽郡入楚,地属楚国由拳县御儿。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

地属荆国。

西汉高祖十二年(前195)

改荆国为吴国。

西汉前元四年(前153)

复归会稽郡。

东汉永建四年(129)

地属吴郡由拳县御儿。

时烧草放水种稻,稻草并生,高七八寸复放水,灌水草死稻长,此法称“火耕水耨”。

三国

(220—280)

吴国政治家、军事家陆逊为海昌屯田都尉兼领县事,领军屯田,营址设在路仲。村域紧贴海宁,与路仲直线距离仅5千米。

吴黄武六年(227)

设语儿乡,村域隶吴郡由拳县语儿乡。

吴黄龙三年(231)

由拳县改禾兴县,再改嘉兴县,村域隶属吴郡嘉兴县御儿。

时吴地“四野,则畛畷无数,膏腴兼倍”,“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绵”(晋左思《吴都赋》),可见本地已有再生稻和蚕丝绵。

两晋十六国

(265—420)

西晋泰始元年(265)

杨泉《蚕赋》记有稚蚕恒温饲育、桑叶切成面条状、定时饲喂和眠起时的温湿调节技术等。

(581—618)

地随嘉兴县语儿乡入吴县(苏州),后一度改隶杭州钱塘郡。

隋大业六年(610)十二月

隋炀帝杨坚下令开凿江南运河,后为漕运通津,贴村域而过的语溪和洛溪之漕运地位渐降。

隋贞元六年(790)春

疫发,死人甚多。

(618—907)

唐贞观元年(627)

复置嘉兴县,隶苏州,地属苏州嘉兴县语儿乡。

唐乾符六年(879)

升语儿乡为义和镇,地属义和镇。

五代十国

(907—960)

时地属吴越国钱氏地,乃国都杭州远郊。

后梁开平元年(907)

吴越王钱镠取“保境平安”国策,修水利、开圩田,发展农桑,社会安定,农村“桑麻遍野”。是年,废义和镇,地属杭州嘉兴县语儿市。

后晋天福三年(938)

吴越王钱元瓘割嘉兴县西南之语儿等七乡置崇德县,地属崇德县语儿乡。三年后,改隶秀州。

两宋

(960—1279)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五月

本地荡田始引进栽种占城稻以防旱。

北宋庆历四年(1044)三月、皇祐元年(1049)、元祐四年(1089)

疫情大作。

北宋元丰六年(1083)

洪灾后庐舍漂荡,民弃田卖牛,散走乞食。

南宋建炎元年(1127)

宋室南迁临安(今杭州),中原居民将由内蒙古羊选育而来的中原绵羊带入本地,后经圈养培育成稀有品种——湖羊,村域饲养至今。

南宋淳熙时(1174—1189)

本地已有杭白菊种植。

南宋庆元元年(1195)

村域隶属浙西路嘉兴府(后又改嘉兴府为嘉兴军节度)崇德县语儿乡。

南宋淳祐元年(1241)后

村域渐成“桑基圩田”“桑埂鱼塘”农村景象。

(1206—1368)

元至元十三年(1276)后

地属浙江省嘉兴路(后改嘉兴军,复改嘉兴府)崇德县(后曾一度改为崇德州)语儿乡。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

朝廷下诏后,逐渐种植棉花,部分丝织品逐渐为棉花所代替,蚕桑业开始受到一定影响。

元泰定三年(1326)八月

盐官州大风海溢,捍海堤崩东西三十余里,南北二十里,迁居民一千二百五十家,以避之。村域南距海塘20里内。

(1368—1644)

明初,有吕氏自新昌转德清、崇德县城迁入境内,抽枝散叶,成为境内大族。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

诏户部教民多栽桑树,并派熟练的人传授种植方法,本地蚕桑业大发展。

明永乐元年、二年(1403、1404)

户部尚书夏原吉和左通政赵居宸至本地督修圩种桑。

明宣德四年(1429)

境内张家门张俊(张玙曾祖),中己酉科举人,曾任伴读(从九品)、太平府训导等职,曾为其立“应魁坊”,至清代毁。

明成化九年(1473)

十月初二,张玙出生在境内张家门。

明成化十七年(1481)

境内人张翯(张玙父亲,监生,教谕)任福建泰宁县训导。

明弘治六年(1493)五月、正德五年(1510)五月、正德六年(1511)五月

大疫。

明正德八年(1513)

张玙考中癸酉科举人,系浙江乡试第六十二名。

明正德十二年(1517)

境内张家门人张玙登丁丑科进士,系会试第一百六十八名。

明嘉靖年间(1522—1566)

吕希周家族扩建吕氏庄园,挖湖筑山,范围覆盖今漕泾村域。

明嘉靖五年(1526)

吕希周中丙戌科进士,系第二甲第四人。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夏

疫病流行。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境内始种烟叶,自产自用。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

本地推广小麦移栽技术。

明万历四十年(1612)夏

大疫。

明崇祯十五年(1642)

大疫,十室九死。

(1644—1911)

顺治五年(1648)九月

大疫,死者无算。

康熙元年(1662)

改崇德县为石门县,地属语儿乡四都十图不变。

康熙二十二年(1683)四月

疫疠盛行。

乾隆二十一年(1756)四月

民食榆皮,甚有抢攘者,四月时米价至三千四百有奇,闾巷有殍,疫疠盛行。

嘉庆六年(1801)春

大疫。

嘉庆八年(1803)四月

海宁袁花查懋(武侠小说家金庸七世祖)之柩与汪恭人、刘恭人合葬于境内查坟前地界,后子查世倓(乾隆年间解元,官至刑部郎中)、曾孙查绍篯(道光二十六年举人)、玄孙查宸华等人亦卒葬于此。

咸丰十一年(1861)二月

太平军攻入,村域沦陷。

同治元年(1862)夏季

大疫。

光绪元年至二十年(1875—1894)

大量嫁接桑苗。

光绪二十八年(1902)夏秋

大疫,死人甚多。

宣统元年(1909)七月

大疫;十月,海宁农田被筑为沪杭铁路后,地主仍旧逼租,激起农民反抗,聚众上万分两路进攻海宁县城,境内农民亦有参加者。清政府派军队镇压。

中华民国

(1912—1949.5)

民国元年(1912)2月

村民剪除辫子。

民国二年(1913)前后

境内有马家木桥私塾(塾师无考)、张家埭私塾(塾师名如忠,姓不详)。

民国三年(1914)一月

复名崇德县,地属浙江省钱塘道崇德县第四自治区。

民国十四年(1925)二月

军阀混战,时有孙传芳军过境;五月下旬至八月,大疫,村人有死。

民国十七年(1928)十二月

按省政府令,统一使用市尺、市称、市升。

民国十八年(1929)

政府核发业户方单(土地证)。

民国十九年(1930)六月

霍乱流行,有人死。

民国二十年(1931)后

村域渐种榨菜。是年九月至十一月,霍乱流行。

民国二十一年(1932)后

村域隶属崇德县第四区骑塘乡。是年八月,霍乱又起,病者众。

民国二十二年(1933)

改闾邻制为乡镇保甲制。村域涉骑塘乡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保,甲数无考。

民国二十三年(1934)

因旱而庄稼绝收,惨况为近百年所未有。

民国二十四年(1935)前后

境内有区立潮泾港初级小学、区立大水路初级小学。

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一月十五日

日寇进犯,村域沦陷。

民国二十七年(1938)

日伪扫荡骚扰,民不聊生;十二月骑塘复乡,地属梵山区骑塘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

学校恢复,时有骑塘乡第二保小学校,有复式班1个。

民国二十九年(1940)九月

霍乱流行,死者众。

民国三十年(1941)春季

蚕桑遭日伪破坏,茧子绝收;五月,骑塘乡第三保小学校在马家木桥;二十日《骑塘乡急赈款领赈清册》载,第一保被日寇烧毁民宅25间,拆卸民宅5间,开枪打死村民1人(张芝山),被日伪军拉夫致死1人(陈祥源),流弹致死2人(张杨氏、张二宝)。

民国三十五年(1946)五月

重编保甲,村域涉第一、第二、第三保;下半年,兴修水利之南沙渚塘;八月,骑塘乡第三保国民学校改名为漕泾港国民学校;十月一日,随骑塘乡并入梵山乡,编为第十一、十二保,后调整为第一保和第三保(部分)。

民国三十六年(1947)春

漕泾港国民学校改名梵山乡第十二保国民学校(秋复名漕泾港国民学校);三月十八日,开始疏浚大水路、里门桥等处河道;是年境内18岁以上常住居民首次申领国民身份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5月5日,村域解放,地属崇德县留良区梵山乡。

是月,一队解放军入驻一村封家场、大水路和三村陆家门、斗富兜等村坊,约20日后开拔往上海方向;漕泾港国民学校改名为漕泾港初小,地址仍在马家木桥,张宝堂任负责人。稍后,有村民参与减租和剿匪反霸斗争。

11月,废除保甲制,村域设第一村和第三村(部分),隶属崇德县留良区梵山乡;同月,成立第一、第三村基干民兵队和农民协会。

冬,境内创办冬学,组织农民入学,利用晚间学文化和接受时事形势教育,小学教师、乡村干部兼任教员。

1950年

3月,地属崇德县城关区骑塘乡。

春,漕泾港初小在大水路创办分部。

12月,崇德县土改工作队蔡一等人进村,指导土改工作,境内6人划为“地主分子”,14人划为“富农分子”。

冬季,发动村民开展大规模农田治螟运动。

1951年

9月21日,一村沈雪章、沈廷忠报名参加抗美援朝乌镇新兵训练团备战,后停战未入朝。

10月,开展土地整籍定权发证工作,县政府向境内农民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

是年,一村冬学改为民众学校,组织民众扫盲识字学文化;掀起“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境内有11人划定为“反革命分子”,另有7人划定为“坏分子”。

1952年

3月至5月,发动村民进行以抗旱为主的河道疏浚;同时派出民工参与进行疏浚六里港水利工程建设。

6月,开展防治血吸虫病工作。

8—9月,取缔“一贯道”等三种反动会道门组织。

11月,双元村范凤仙入党,成为骑塘乡1949年后第一个中共党员。

是年,陆家门12户农户自愿组建农业生产互助组,后互助组普遍建立起来。

1953年

1月始,掀起“新三反”(“反官僚主义、反命令主义、反违法乱纪”)运动。

4月,为方便普选,第一村下设第一、第二代表区,第三村下设第五、第六代表区,均隶属崇德县城关区骑塘乡。

7月,参与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工作。

秋,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开始使用粮票。

是年,贯彻新《婚姻法》。

1954年

4月,棉花、油菜籽等实行统购统销,村民始用棉布票、菜油票等。

春,始有村坊农户选择在宽敞民宅,组建首批小蚕共育室,塔石桥共育室由张金荣负责。

夏季,农民以车水圩头为单位,组织起来,排涝抢种,重种苗秧,移苗补植。

11月,一村内组建群益农业生产合作社,三村内组建永丰农业生产合作社。

是年,始有县乡血吸虫病专业防治人员到境内指导查灭钉螺。

1955年

5月始,开展“肃清反革命分子”运动。

7月,贯彻新《兵役法》,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度。

10月,一村成立联益农业生产合作社;三村成立民益农业生产合作社。

11月,三村民益农业生产合作社获崇德县奖励1台脚踏打稻机。

冬,以工代赈,打坝并圩。同时疏浚南沙渚塘,自崇德运河口至境内查坟前。

1956年

2月,第一村群益社与联益社合并为骑塘乡第一高级社(一联社),三村民益社之范家门、陆家门、汤家元、里门桥、塔石桥、张家门划入一联社,社址驻马家木桥,下辖21个村组,社长冯储昌,隶属崇德县骑塘乡;成立骑塘一联社团支部,首任支部书记沈关源;成立民主妇联,首任主任为范凤仙(大)。

春,改革水稻耕作制度,试种双季稻、连作稻。

是年,境内引种胜利油菜;社员劳动实行工分制,男劳动力劳动一天记10分,女劳动力劳动一天记7分,年终按工分计酬分配。

1957年

春,组织群众参与增产节约运动。

4月始,开展“整风”运动,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

6月始,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8月始,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活动。

是年前后,一联社负责拆除民房,马家木桥原址建造朝南教室一排。

1958年

1月,一联社设党支部,张柏荣首任支部书记,受骑塘乡党总支领导。次年改为由党委领导。

8月11日—14日,村、队干部参加崇德县庆祝早稻丰收大会,此后,出现“拔白旗、浮夸风、放卫星”现象。

9月始,派员赴崇德县城参与“全民大炼钢铁”,陆德林等青年被征集外出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10月,第一联社(漕泾)与第二联社(骑力)组成留良人民公社第五大队。

11月23日,崇德县并入桐乡县,漕泾随留良人民公社并入桐乡县。

是年,白喉流行;开展“全民除四害运动”,实施查钉螺和血吸虫病普查;境内建有信用服务站,隶属留良公社信用社星石信用分部;于圣帝殿建造境内第一座机埠,后又有张家洋、王家木桥、大水路机埠;建起大队畜牧场,获县里奖赠大队的20吨木船一条。

1959年

1月,漕泾港学校成为完全小学,开齐六个年级;马家木桥沈家院内系小学总部,余宝庵、方田村等设分部。

2月,上级指派人员入境实地清丈农村土地面积,参与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

3月20日,五大队析分为漕泾、骑塘生产队,隶属留良公社骑塘管理区。

是年,农业生产二熟制普遍改为麦(油菜、豆)、稻、稻三熟制;张乾山成为漕泾生产队脱产卫生保健员,同时各生产小队陆续指定兼职卫生员。

1960年

春,引进迟熟、矮秆、耐肥、多穗高产的早籼矮脚南特号水稻品种。

9月,全县第一次发放《居民购货证》,按户籍一户一证,凭证使用。

11月,开始“整风整社”运动,纠正“共产风”,公共食堂先后散伙。

是年,公社权力下放,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算账退赔,恢复社员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在原乡村俱乐部基础上成立漕泾大队毛泽东思想业余文宣队,20年后自行解散。

1961年

春,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实行“公社、大队、小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停办公共食堂,划分社员自留地,允许社员饲养猪羊,经营家庭副业,解决口粮不足。

4月,从留良人民公社析出骑塘人民公社,漕泾大队隶属骑塘公社。同月,设立队监察委员会,监督队务活动,主任周子山,组织延续至1966年5月。

7月18日,漕泾生产队正式改名漕泾生产大队,下辖20个生产小队。

是年前后,圣帝殿机埠上开办粮食加工厂;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村民以胡萝卜、菜蒲头、荸荠、茅草根、水草根、榆树皮、蕉藕、豆腐渣、甘薯藤嫩头、花草(紫云英)嫩头等为食。

1962年

4月,大队通电,机埠抽水始改柴油机皮带传动为电动马达带动。

7月,漕泾大队小学首届学生毕业(仅11人)。

秋,境内土地由大队所有改为生产队所有,并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是年,15个小队均办起畜牧场。

是年后,多人因下放而带着家属回村安家。

1963年

3月始,开展“学雷锋”运动。

是年,疟疾暴发流行;是年前后,孙家埭等生产队开始陆续建造公房兼小蚕共育室;大队接收第一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张炳连、张永年、张永芬、张永发等安置在塔石桥。

1964年

7月,参与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

11月,大队建立“贫下中农协会”(“贫协”),主任徐岳堂等。

冬,大队一级开展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的“小四清”。

是年,大队部始有广播机,稍后利用广播线接通手摇电话;开始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同时进行“反修防修”教育;脊髓灰质炎流行。

1965年

春,停“小四清”,继起“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简称“四清”运动。

上半年,学校办到家门口,除漕泾大队小学及其塔石桥、大水路二所分校为全日制学校外,另有吕家木桥、南庄桥、汤家元、范家门等村坊举办非全日制耕读小学。

4月,书记张仰浩参加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开始“农业学大寨”,延至1976年。

6月,组建大队、小队二级植保(农作物医生)队伍。

是年前后,境内每个小队的中心位置安装第一批广播喇叭。

1966年

下半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

11月5日,大队保健员张乾山参加县卫生局半农半医培训班。

11月,社员吕福生作为革命学生代表进京。后又有陆锦炎、陆炳金、沈仁昌等前往北京参加“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活动。

是年冬至翌年春,组织全大队部分社员参加乌镇市河疏拓工程。

1967年

是年,开始机泵供水,淘汰水车;恢复以大队为核算单位,下辖15个生产队。

1968年

春,大队成立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小组,徐岳堂任贫管组组长,学校具体负责人为吕学良,后改为张炳铨。

秋,成立“大队革命领导小组”。

冬至翌年上半年,组织社员参加金牛塘开挖工程。

是年,大队在圣帝殿建造砖瓦厂(土窑),张富荣为负责人,王仕芳负责具体工作。

1969年

3月,漕泾大队启动农民合作医疗制度,在马家木桥东桥堍的平房设合作医疗站。

5月,漕泾生产大队更名红光生产大队。

11月21日,成立“公社信用社革命领导小组”,漕泾人张富荣、冯储昌成为小组成员(共13人)。

冬,组织部分社员参加康泾塘、青石桥港疏拓工程。

是年,社员家庭基本普及电灯泡照明;成立大队“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小组”(“贫管组”),漕泾学校开始“忆苦思甜”,吃“忆苦饭”等。是年前后,境内成立桐乡县联总公社联总东风兵团。

1970年

1月始,开展“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铺张浪费、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运动。

5月1日,漕泾大队合作医疗纳入公社合作医疗体系;响应“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号召,开展处理钉螺、验大便、治病人等活动。

秋,开展“斗私批修”“割资本主义尾巴”等运动。

是年,大队学校扩建;是年前后,“深挖洞,广积粮”,各小队在田边或村庄边的高岗挖防空洞。

1971年

春,组织部分社员参加崇福市河疏拓工程。

2月,购置第一批手扶拖拉机,组建大队机耕队,各小队水田集中统一调度机耕。

10月,省军区派出卫生医疗队来支援防治血吸虫病工作。

冬,组织全大队社员参加(乌镇)白马塘疏拓工程;第二次疏浚南沙渚塘(内含村域内查坟前段),河面宽25米,河底宽3米,河底高程0.5米。

是年开始,大队文艺宣传队恢复排练与表演;恢复自留地制度和按劳分配;大队干部、会计、出纳、植保员、放水员、机手等人员全年固定补贴工分,参照同等劳力记分办法;社队企业务工社员由个人或单位向所在小队缴纳公共积累,参加口粮分配。

1972年

1月,组织民工参与开挖石门白马塘工程;开建漕泾大队通往骑联大队的机耕路。

3月后,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

秋,陆德林代表漕泾大队到湖州出席嘉兴地区农业表彰大会,以“大队干部劳动三百天”为题作经验介绍;秋,漕泾大礼堂建造竣工,并在礼堂里开辟血吸虫病集中收治点。

是年,广播已陆续普及到各家各户。

1973年

秋,学校办起小学戴帽子二年制初中班,大队学校由张宝堂儿子张宏良负责。

冬,大搞土地平整、整修水利,建设“大寨田”。

是年,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直到1978年结束。

1974年

4月,大队文宣队现代剧《半篮花生》选拔胜出,赴桐乡县人民会堂参加农村文艺汇演,广受好评。

秋,村内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此后连续七年100%。

是年后,家家户户建沼气池,沼气烧饭,池粪肥田;大队部开办星石供销社下伸店;开始“批林批孔”。

1975年

初春,大队购电耕犁2台。

春,县教育局机关干部下基层联系漕泾大队,后成为惯例,持续近10年。农忙季节,施扼蓬副局长带队来大队指导工作,并在小农场和部分小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时调研和指导乡村教育。

7月,境内学校培养的首届初中生约40人毕业。

夏,大队在马家木桥东侧开辟良种试验场,习惯称小农场,1985年关停。

是年前后,填太子浜部分河道;大规模修筑机耕路;境内交通要道处竖毛竹,安装高音喇叭。

1976年

1月8日后,大队干部和社员群众沉痛悼念周恩来逝世。

3月,开展所谓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9月9日,沉痛悼念毛泽东逝世。18日,大队干部前往相庄相庄:2000年12月,相庄村与湘桨村合并后改名为湘庄村。大队礼堂参加追悼大会。

10月,党中央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干部群众欢欣鼓舞。

1977年

1月,开展“普及大寨县”运动,漕泾大队被评为“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

8月,漕泾学校被评为桐乡县抓纲治校先进集体。

10月20日,大队派陆财林到留良公社华光大队参加桐乡县深沟阔塄冬种现场会。

是年底,知识青年陆续返回城镇。

1978年

3月,吕家木桥洛塘河边创办漕泾袜厂,厂长陈建坤。

4月,复名漕泾生产大队。

7月,沈德荣成为恢复高考制度后漕泾的第一位大学生。

11月15日,组织民工参与长山河出海工程第一期(海宁施岭段)开挖工程。

冬,组织民工疏拓村西侧相庄港和北端南沙渚塘。

是年开始,大力开展农民业余教育,先后办起青年扫盲班、少年识字班、农民文化提高班等。

1979年

上半年,“地、富、反、坏分子”一律摘掉帽子,给予人民公社社员待遇。

秋,桐乡县教育局在漕泾学校召开全县普及初等教育现场会。

是年,张德庆家获香港亲戚赠送电视机一台;境内基本消灭血吸虫病。

1980年

4月,大队在马家木桥创办全日制幼儿班,首名幼师为陆玉芬。随后,大水路一间公房内再开1班。

7月15日,农行桐乡支行表彰上半年信用社先进理事,村人张富荣上榜。

冬,除南庄桥、查坟前、大木桥、马家木桥、张家门外,其余生产队皆分小小队。

是年,流感大流行;沈进福家购置12寸西湖牌黑白电视机;全大队社员平均收入178.82元。

1981年

秋,农业生产承包到操作班。

是年后,陆续有村民购买自行车,在乡村泥路上骑行。

1982年

春,团支部和妇委会创办文化俱乐部,地点在大队五金厂楼上。

3月,随全县开展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

5月,春蚕发生大面积氟化物污染中毒,产量大减。

是年,漕泾大队调解委员会受桐乡县人民政府表彰奖励;大队新挖河道,俗称“新开河”。

1983年

春,全大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到户。

8月,嘉兴地区行署撤销,地属嘉兴市桐乡县骑塘乡。

夏,调查显示全村时有二层楼房785间,三层楼房7间。

10月,漕泾大队更名漕泾村,成立村民委员会和经济合作社,下辖30个村民小组。

11月,学校改名为漕泾村小学。

是年,应纳农业税开始改为由农户自行缴纳;漕泾村春蚕张产80多斤,吕明元前往桐乡县蚕桑生产大会上作经验介绍;农民合作医疗及其漕泾村合作医疗站名存实亡。

1984年

春,村内有机埠2座,电力排灌装机10处,合计11台82千瓦。

上半年,全村拥有水井118口。

秋,塔石桥上南浇筑第一条水泥小路。

冬,组织民工参与长山河出海工程第二期(灵安段)。

是年,测得境内耕地2575.9亩;普及初等教育(小学五年)工作中,漕泾村成为先进集体。

1985年

2月,本地已基本消灭丝虫病(大脚风)。

9月10日,庆祝第一个“教师节”,村干部慰问村小教师。

下半年,组织党员参与整党活动。

冬,组织民工参与长山河出海工程第三期(同福段)。

是年,村办企业有袜厂、皮鞋厂、皮件厂、手套厂等6家。

1986年

5月,春蚕大面积爆发氟化物中毒。

是年,开始连续多年实施圩区治理和圩区建设工程,改造箱子田,建设高产稳产吨粮田。

1987年

5月,春蚕再次大面积爆发氟化物中毒。

7月起,取消土葬,实行火化。漕泾村第一个被火化的是陆寿海。

7月,境内停办初一初二班。

是年始,连续多年爆发“蚕茧大战”,茧价趋高;修筑水泥渠道,为防渗,以混凝土浆砌,用于灌溉。

1988年

下半年,村民领到第一代“居民身份证”。

1989年

春,开始修筑骑力至漕泾线的乡村碎石公路。

是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标准农田,推出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1990年

8月,漕泾村小学至东侧良种场地块异地新建。

11月2日,一律取缔家庭接生,家庭接生的出生证明一律无效。

11月14日,设村级卫生保健站,实行集体办医,坚决取缔乡村医生私人行医。

是年,全面铺开土地承包小调整工作;全村622户,共2504人。

1991年

3月,漕泾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治安保卫、人民调解、文教福利三个委员会。

12月,实行互助合作医疗保健制度。村里成立互助合作医疗领导小组。

12月,随桐乡县宣布全县消灭血吸虫病;张家洋机埠向东浇筑水泥渠道。

是年,开始组织村民整户参加“大病补偿型”合作医疗基金;获桐乡县粮食生产先进集体。

1992年

上半年,境内始有农户申请架线安装私宅电话。

组织党员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村幼儿园开始分设大班、小班。

1993年

5月,撤县建市,隶属桐乡市骑塘乡。

是年,村民始购摩托车;村调解委员会获评桐乡市调解工作先进集体;漕泾村获评桐乡市土地管理“达标村”;境内始有人使用“大哥大”。

1994年

6月,建立漕泾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领导小组。

冬,组织全村社员参加长山河第四期工程(羔羊段),漕泾村被乡党委评为三等奖,获奖金500元。

是年,开始实施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与利用项目。

1995年

11月17日,骑塘乡人民政府发文组建漕泾港圩区整治工程指挥部,沈建德任总指挥。

是年,村党支部参与“五好党支部工程”建设;桐斜线境内段碎石公路筑通。

1996年

4月,调整村成人教育点领导小组,组长沈德金,组员陆子洪、范凤仙。

9月,开始推行“两田制”(口粮田和承包田),1997年后废止;骑塘乡恢复实行合作医疗保健制度。

是年,骑塘乡自来水厂在吕家木桥开挖境内第一口深井;漕泾港圩区工程建造南北二座水闸。

1997年

1月,桐乡市补助漕泾村漕泾圩区建设资金2万元。

是年,南排盐官下河桐乡段土方工程以资代劳,漕泾村负担39800元;638户参加农村新家庭建设活动,考核达标392户,占比76.5%;骑塘乡水厂自来水通到境内各个村民小组。

1998年

冬,组织部分村民参加(梧桐)莲花桥港疏拓工程。同时,改造张家门和马家木桥2座泵站。

是年前后,为发展“一优两高”农业而再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

1999年

9月后,第二轮土地承包,规定30年不变。

是年起,合作医疗大病补偿实行村收乡管,统一由乡初保办专款专用,建立专项账册。

是年,拆除危房大礼堂,原址改建为村办公房,大会议室兼作村文化礼堂。

2000年

1月1日,独立建房的漕泾村卫生保健站竣工启用。

7月,最后一家村集体企业漕泾预制厂改制,转让给原法人代表张金龙。

冬,马家木桥村部至骑漕线区块,大规模机械化土地整理。

是年,完成农村电网改造。

2001年

6月,漕泾村联会工会成立。

10月,有多宗耕地列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同月,随骑塘乡并入高桥镇。

12月,调整村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沈德金任主任,委员王云珠、陆敏华。

2002年

5月,村撤销会计设置,村账镇管。

7月1日起,取消农业税。

是年,村卫生保健站更名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村民参加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后改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

2003年

4—5月,全民参与防治“非典”(非典型性肺炎)。

2004年

冬,加快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土地机械化规模化综合整理(箱子田改造)。

是年,机械开挖河道大水路。

2005年

7月,漕泾小学撤销,师生并入乡中心小学。

秋,沈伟建家庭确定为村文化示范户,后张锦标家庭、范德良家庭续为文化示范户。

是年始,实施村庄整治,路灯亮化,河岸修筑块石;出现私家车;城乡供水一体化。

2006年

5月,境内始通乡村公交车,有331路小中巴车,后改换大巴。

9月,境内幼儿班并入高桥镇骑塘(片)中心幼儿园。

是年,村内有私营企业45家,个体工商户20家。

2007年

3月,参与开展高桥镇文明和谐家庭创建活动。

是年,获评嘉兴市卫生示范村。

2008年

春,手足口病流行。

是年,全面推行河道长效保洁管理,保洁率达100%;按上级部署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获得线索众多;获评嘉兴市级科普村。

2009年

8月,“巨匠杯”崇学奖创立,在村委会为符合条件的漕泾青少年学生颁奖。

是年,全面实施土地流转制度;境内停用深井供水,自来水陆续接入桐乡市水务集团管网;摘掉桐乡市“贫困村”帽子。

2010年

3月,推广省经济型喷滴灌技术,境内无公害蔬菜基地喷灌项目面积100亩,列入桐乡示范项目,省补助2万元。

是年前后,数字电视全覆盖;电子商务快递业进入村境内。

2011年

6月,新成立企业联合支部。

12月,被评为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

是年,开始出现苗木种植大户,村域逐渐成为“森林桐乡”建设的苗木基地之一;被评为桐乡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2012年

2月,桐乡市首批驻村干部中,吴大江(交通局)进驻漕泾村,后争取上级资助修筑马家木桥通落晚村连高桥集镇的水泥公路,并安装路灯。

是年,实现“三级河长制”全覆盖;规划约15亩地,开始营造“漕家苑”;建立村级慈善工作站。

2013年

2月,第二批驻村干部中,市水利局徐元良进驻漕泾村。

8月,成立漕泾苗木专业合作社,漕泾村党总支书记沈德金兼任理事长。

9月16日,《今日桐乡》刊发报道《“森林桐乡”建设催生高桥镇漕泾村“绿色经济”苗木种植户抱团发展增效益》

是年,实施“三改一拆”,推进“生猪转型”,加宽村组道路;村中建有垃圾中转房,并获嘉兴市“生态建设示范村”。

2014年

1月,村民张德庆家庭农场率先进行工商登记。

2月,第三批驻村干部中,市商务局许烨进驻漕泾村。

是年,谋划建设村文化公园、体育苑;建立健康自助监测点,成功创建桐乡市健康村;全面实施“五水共治”“清三河”工程。

2015年

是年,参与实施高桥综合农业开发项目,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实行田间道路硬化;继续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建立城乡环境卫生“四位一体”保洁机制;完成宅基地整理6.3亩。

是年前后,网络宽带陆续接通到村组,电脑也进入境内农家。

2016年

9月,境内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达6家。

12月,漕泾村在村部举行首届“村晚”(迎春晚会),后每年一届。

是年,宅基地复垦25.8亩;村集体出资为全村农户安装互动电视;获桐乡市“治水美村”。

2017年

8月,漕泾村隶属桐乡市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

12月,参与南沙渚塘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成立村乡贤参事会,沈关庆为首任会长。

是年,全村实现3米水泥路通组通户;开始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宅基地复垦36.4亩。

2018年

4月14日,漕泾村举办首届乒乓球比赛。

8月17日,漕泾村道德讲堂开讲。

是年,获评浙江省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村和桐乡市市民主法治村;设退伍军人服务站;宅基地复垦10.43亩;按政策腾退效益低、规模小、布局散乱的企业。

2019年

3月,漕泾村在桐乡市范围首创“红色路长”制。

6月29日,村党总支和浙江德盛铁路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启结对共建。

是年,有种养大户近30家,其中6户达家庭农场标准;开始浇筑柏油公路,翌年成二横二纵柏油路;建村民健康自助监测点;引进首台智能垃圾分类收运车;宅基地整理2.112亩;获评桐乡市“善治村”“健康村”和嘉兴市“三治融合示范村”“民主法治村”等荣誉。

2020年

6月3日,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新蓝网)报道漕泾村“推行‘红色路长’制、垃圾分类积分制,嘉兴桐乡这个地方推进全域秀美有高招”。

8月28日下午,巨匠集团邀村境内优秀初高中毕业生来到集团总部,举行2020年度“崇学奖”颁奖典礼。

10月12日,“爱桐乡”客户端《老六伯逛小康村》栏目播出视频节目《漕泾村:四季瓜果香 宜居新农村》。

11月13日,“浙江在线”报道漕泾垃圾分类准确率近100%。

是年,开建农产品冷藏库;获评嘉兴市人居环境优胜村、桐乡市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先进村。

2021年

1月,获评桐乡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星级示范村。

3月,启动张家洋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工程。

4月,村办公大楼竣工使用,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

6月28日,桐乡电视台报道《张锋:乡村振兴的“急先锋”》。

7月1日,红忆馆落成并正式揭幕,桐乡电视台前来报道。

8月16日,浙江电视台“中国蓝”新闻报道《漕泾村:美丽城镇新蝶变乡村和合美如画》

9月,在高桥街道第六届稻草人精品赛中获得金奖,在第四届一村一韵才艺大赛获得金奖。

12月,嘉兴市2021年第四季好人榜正式发布,村民王芳获得“孝老爱亲好人”称号;张德庆被桐乡市人民政府评为“2021年度桐乡市农业优秀经营者”。

是年,获嘉兴市“除四害”村,村中礼堂获选嘉兴市四星级农村文化礼堂。

沈关庆为本志题名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