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2章 合作

为了能够让李丽质了解肥皂洗涤的功效,程处亮亲自动手,把一条沾上了污渍的手帕,现场用肥皂进行搓洗,不久以后,上面的污渍就被洗得干干净净。

秦川说道:“香皂的效果是一样的。”

李丽质从小就没有自己洗过衣服,她也不愿意触碰带污渍的手帕。

此时她却有了一些兴趣,拿起一条沾了污渍的手帕用香皂来洗,感觉很不错,挺有趣。

看到自己洗干净的手帕,她还有一种成就感,脸上满是笑容。

在程处亮的眼中,公主殿下的动作是那么优雅,令人赏心悦目,就连秦川也觉得很养眼。

李丽质伸手又拿起锦盒中的那块香皂,在手中把玩着,说道:“这香皂和肥皂真好用,母后一定喜欢,全长安的女子都会喜欢的。”

秦川笑道:“你说好那肯定好。香皂和肥皂就一定会有销路,赚钱也就不成问题了。”

李丽质点头赞同,说道:“肯定可以。不要说别人,这样的东西我肯定舍得出钱去买的。”

秦川说道:“既然这东西肯定会有市场,那咱们就商量一下该如何经营。殿下,您有什么想法?”

李丽质摇了摇头说道:“这个我不懂。你们说该怎么办?”

秦川和程处亮商量好的方案是:肥皂和香皂的经营由三人共同出资,共计筹资5000贯,其中秦川出1000贯,再加上技术入股,占总股本的四成。

程处亮出2000贯,李丽质出2000贯,各占总股本的三成。

李丽质没有意见,她不懂经营,一切都要依靠秦川和程处亮,虽然只占三成,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她问道:“我能帮上忙吗?”

秦川笑道:“当然可以。你不仅能帮忙,还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李丽质一听,顿时就来了兴趣,问道:“那我该怎么做?”

秦川说道:“打广告。”看到李丽质一脸茫然的样子,秦川笑道:“就是把消息放出去,让大家都知道咱们手里有上好的香皂和肥皂。过几天我会派人给你送去一批香皂和肥皂,你拿去免费送给宫里的人,教会他们使用。只要宫里的人都喜欢上了,整个长安的女子都会效仿。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整个大唐的女子都会喜欢上的。”

李丽质明白了。说道:“这倒是个好主意。这件事情你就交给我了。不仅在宫里,就是在宫外,我也有一些好姐妹,让她们帮着宣传。”

秦川笑着说道:“做广告宣传的事情,就全权交给你了。”

李丽质很开心,信心满满地说道:“放心吧,全包在我身上了。”

秦川说道:“过几日我就要离开长安了。生产和销售就由处亮来负责。以后的事情拜托你们二位了。”

程处亮和李丽质都很开心,满口答应。

接下来,秦川又给程处亮和李丽质讲了一些后世的先进的经营理念。虽然不指望他们能够直接掌握,不过肯定对他们会有启发。后面的事情,秦川相信这二人能做好。他们都很聪明,虽然经验略显不足,但这用不着秦川操心,因为他们都是顶级权贵,背后有着庞大的资源,做起事来绝对是事半功倍。

程处亮、李丽质对这件事情十分上心。李丽质第二天就派人把钱送了过来。李丽质虽然现在尚未成年,经济上没有独立,但是她手里还是有一部分积蓄的。

长孙皇后不是一般的女人,从小就注重子女的教育,以及如何管理仆从。她会给孩子们一部分钱,用来打赏那些尽心做事的奴仆。

就连年仅10岁的李治,如今的私房钱也有4000贯。

长安城里的事情,准备得已经差不多了。程咬金就去了兵部,将出发的日程做了安排。房玄龄就进宫,禀报给李世民。李世民再次召见了秦川。

李世民首先询问了秦川准备的情况,听完了汇报之后,说道:“秦爱卿,你不仅要训练好新军,还要密切关注突厥人的动向。朕授予你一道密旨,你可以相机行事。”

李世民对秦川十分看重,授予他的权利实在是太大了。相机行事的意思就是,可以根据需要,无需请示,自行做主。这个比尚方宝剑还厉害。

秦川对于李世民对自己的信任非常感动,也很有压力。他站起身来躬身行礼,恭敬地说道:“臣谢陛下的信任,定当尽心竭力,不辜负陛下的厚望。”

李世民很满意,点头说道:“我就在长安等着你的好消息。”

就要离开长安了,秦川还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做。于是就去拜访了袁天罡和李淳风。

他没有去钦天鉴,而是去了袁天罡的家里拜访。

袁天罡是个道士,但并不住在道观之中,在长安城里有自己的住宅,他不拘小节,喜欢饮酒吃肉,还有自己的女人。

秦川来见袁天罡,不是来跟他谈论天文地理的,他有重要的事情要跟袁天罡商量。不过在谈正事之前,他还是送给了袁天罡一件礼物。

朱哲晓和二宝是跟着秦川一起来的,他们二人抬着一个箱子。袁天罡和李淳风都很好奇,不知道秦川带来的是什么。

秦川示意他们打开箱子,把箱子里的东西抬了出来。袁天罡和李淳风看到,放在地上的是一个三尺多长的圆筒形的东西,一端的口径较大,一端的口径很小。里面可以看到镶着亮晶晶的镜片。圆筒是放在包着铜皮的木质的支架上面,支架上还有一个手柄,是用来调整圆筒的角度的。

袁天罡很聪明,大概猜出了这东西的用途,但也不能完全确定。

他试探着问道:“此物是用来观测天象的吗?”

秦川赞道:“道长果然聪明。此物叫做天文望远镜,的确是用来观测天象的。”

袁天罡不愧是钦天鉴的鉴正,有点儿职业病,即使在家里,在楼上也修建了一个观星台,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就站在那里观测星象。

秦川吩咐朱哲晓和二宝把望远镜抬到楼上的观测台上,亲手进行了调试,然后对袁天罡说道:“道长,您自己来试试吧。”

袁天罡学着秦川的样子,通过望远镜向夜空望去。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硕大的月牙形的物体,顿时就把他吓了一跳。

他把眼睛从望远镜前移开,朝着天空望去。他有些不可置信,揉了揉眼睛,再次往天上看,确定了自己看到的就是月亮。

他又通过望远镜仔细观察那高悬在空中的月亮。此时正值月末,月牙如钩,月亮大部分地方漆黑一片,看不清楚。但是明亮的那一部分清晰地映入他的眼帘。

他仔细地观察了半天,可以确定自己没有看到什么月宫,更没有嫦娥和桂花树。那里一片荒凉,死一般的沉寂。

这一刻袁天罡脸色苍白,有些恍惚。自己亲眼看到的景象,打破了他的认知,甚至动摇了他这个道门的信仰。

这一个晚上,袁天罡也如同一个好奇宝宝一般,向秦川请教了无数问题。秦川给他讲的天文地理的知识,大部分都超出了他的认知。但是他又觉得是那么合理,那么令人信服。

在此期间,李淳风一言不发,当了一个好听众。秦川讲的东西,对他也有极大的冲击力,不过比起袁天罡来说要好一些。毕竟他在秦川的身边时间比较长,接受了秦川很多观点。

秦川之所以要给袁天罡和李淳风不厌其烦地进行科普,是因为在古代,人们信奉的是唯心论,要想宣扬科学会冒很大的风险。他可不想做哥白尼,被人当做妖孽烧死。

秦川打算先给科学披上道门的外衣,介入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影响力,循序渐进地推广。

谈到了后半夜,秦川说道:“道长,李道兄,我这次过来是奉了陛下的密旨,有事请你们二位相助的。”

在郦洲道出现的那两个武功高强的奇人,虽然现在还弄不清楚他们的出身来历、家庭背景。

但是从他们曾经帮助阿史那思摩,可以肯定他们跟突厥人有关系,最起码从表面上看他们跟突厥人的关系,比跟唐朝人的关系要近一些。

秦川等人要训练新军,这要严格保密。尤其是秦川所掌握的新式武器,突厥人一定十分关注,会千方百计地弄清楚其中的秘密。

对于一般的突厥人,防范起来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如果那两位不明身份来历的高人出手,会有很大的麻烦。

秦川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可能分心去防范他们。有李淳风和袁天罡做帮手,那就轻松多了。

袁天罡的信仰刚刚受到了打击,有太多的问题需要从秦川这里获得答案,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他对钦天鉴的兴趣。

他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跟秦川接触,对那两个神秘人也很感兴趣,更不要说秦川的手中还有皇帝陛下的密旨。因此秦川的邀请,袁天罡求之不得,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李淳风是袁天罡的徒弟,他自然也没有问题。他会跟袁天罡一同前往庆州。

袁天罡也是一个做事十分认真的人,既然答应了帮助秦川,就会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情。

他说道:“秦道友,我和淳风先去郦州继续查访那两人的消息,以一个月时间为限。无论是否有结果,都会去庆州跟你汇合。”

望着袁天罡坚定的眼神,秦川感激地说道:“那就辛苦两位

道长了。我后日一早就出发。咱们庆州再见。”

这天,秦川、程处默、秦怀玉、李峻、牛诚和裴元离开了长安。为了不惹人注目,他们并没有跟大队人马同行,身边只带了一些亲兵。

临行前他们没有去兵部,程咬金、牛劲达等人也没有给他们送行。离开长安城的时候,他们是赶在关闭城门之前出城的。他们要夜行军,尽可能的减少别人的关注。

秦川、程处默、秦怀玉、李峻和牛诚这五个人,是程咬金和牛劲达举荐的新军的主要将领,已经在房玄龄那里做了报备,并且获得了李世民的批准。

李世民对这件事情十分重视,对这五人的职务也给予了提升。秦川被任命为新军的最高指挥官,被授予了从五品的参将。程处默也从正六品的校尉,晋升为从五品的参将。秦怀玉和李峻从从六品的振远校尉被晋升为正六品的振威校尉,牛诚从正七品的队正晋升为从六品的振远校尉。

不过这些职务的变化,只是在房玄龄那里进行了报备,还没有正式记录在兵部的档案。

在这五人当中,每个人的分工不同。秦川是总负责;程处默负责主持日常的军务;秦怀玉负责骑兵训练;李峻负责步战的队形操练;牛诚负责火器训练。

新军除了这五位将领之外,还有负责后勤保障的裴元。他现在也从行军书记官晋升为行军主簿,作为唯一的文职官员,参加新军的组建工作,官职也从正八品晋升到了从七品。

秦川、程处默等人离开长安后,一路上昼伏夜行,直到离开长安的第五天,此地已经距离长安超过了千里,他们才恢复了正常的行军状态。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庆州。

庆州隶属于河北道,在河套平原的西部,距离云中地区仅一山之隔。云中是突厥人活动的重点地区,间细众多。为了保密起见,新军的训练营地就放在了庆州的马栏山区。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军,秦川等人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前来迎接他们的也是一位老熟人:参将王云。他奉大将军李靖的命令,按照秦川事先提出的要求,在这片山区中,寻找到了一片训练场地,并且率领1000名唐军官兵修建了营房,并负责警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