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痕
这些年热爱中医、学习中医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大量的中医爱好者,这确实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中医已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但是,有些中医爱好者却让人哭笑不得。现实和想象是有差距的,但他们往往只按着自己的理解来看病和寻医,只有和他们想象中一致的,才认为是对的,而忽视了真实。我想这种印痕的消退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哇!您就是姜医生吧?找了很久,今天总算找到您了!”临下班时,一个穿着西装的男子笑容满面地走进了我的诊室。
“嗯,是的,请坐,今天是来找我看病的吗?”我对他没什么印象,应该是一个新患者吧。
“是的是的”,他显得很兴奋,“姜医生鼎鼎大名,响彻上海,今天特意请您帮我解决一下我的疑难病。费了好大的劲儿,今天总算找到了,没想到姜医生还挺年轻的,我还以为是个老先生呢。”
“哦,是吗……那你是怎么知道我的,是哪位朋友介绍的?”我有些疑惑。我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勉强有一点小的医名,也主要存在于患者和朋友之间的口耳相传之中,至于“鼎鼎大名,响彻上海”,那绝对是没有的。他这样说,我着实激动了一下,但很快就清醒了,更想知道答案。
“我知道您对名医祝味菊先生很有研究,是他的传人,您写的书和文章我都看过了,佩服佩服!”
莫非是医界同道?我吃了一惊,一般碰到同道,看病和交流的难度往往会提高很多,说话更要注意了:“哦,你过奖了,我不过是一个乡野村医,看看病读读书,自得其乐而已。祝味菊先生是我佩服的名医,有研究不敢当,不过对他的学习倒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您太谦虚了!”他坐下来,平定了一下情绪,递给我一张名片说道:“我姓魏,叫我老魏就行,在银行工作,中医爱好者,自学中医大概七八年了。”这时我仔细地打量起他来,40岁上下,中等身材,白头发已不少,面色偏黯,虽然在笑,但皱起的眉头却透露出他并不开朗且一定有心事。
“自学中医,不容易啊,那么你都读了哪些书呢?”我好奇地问道。
“一开始是得了这个病,东看西看地看不好,然后我就看了中医书,很感兴趣,就一发不可收了。最开始看的是《思考中医》,后来看了黄元御,金元四大家,近代名老中医的书基本都看过了,也参加了几期中医培训班,觉得中医才是自己真正的爱好,真后悔当初没学中医。”我很吃惊地听着,心想这个中医爱好者可不一般啊,竟然读了这么多的书。
“我得的这个病,四处找人看,自己也开药吃,效果都不大。上海滩有名的中医都看过啦,丁氏内科、何氏内科、上海市名中医前后看了十几个,甚至国医大师也看过,都不行。就是以前看了个火神派的,吃了药好像有点效果,但上火太厉害,就没看下去。后来看了祝味菊先生的书,觉得用他的经验应该能看好我的病,找到了您写的研究论文,就这样一路找到您了。”
听了这个曲折的故事,我有点被打动了:“好吧,那我们有空再交流,先看病,我尽力帮你看好。”
他的病情主要是上腹部有一个肿块,用力摸可以摸到,大概半个拳头大小,光滑可移动,胃镜等检查并无特别异常发现。平时胃脘部时有发热、烧心等不适,但这个感觉难以描述,怕喝冷水。舌质偏红,苔薄白,脉象细滑略弦。综合分析,我决定先从寒热互结的痞证来论治,以半夏泻心汤为底方,同时加用了四君子汤、逍遥散等。看诊结束,他高高兴兴地拿着药方走出了诊室。
“行医多年,这样的中医爱好者还是第一次碰到,希望这次治疗能有效果。”时间已不早,我一边想着,一边准备换衣服下班了。没想到,几分钟之后,他又推门走了进来,这次却是板着个脸说:“姜医生啊,我想如果没记错的话,祝味菊先生应该是擅长温潜法吧?”
“是的,温潜法是他的主要学术思想之一”,我回答道。
“可是,你给我开的处方,在哪里用到了温潜法?”他在质问我,房间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住了。
“为什么一定要用?你的病情根本不需要!确实他擅长用这个方法,但这一招只是擅长用,绝不是对所有人都用的,更不是滥用!”我的情绪也有点激动了。
他怔怔地看着我,过了一会儿,摇了摇头,然后转身头也不回地走出了诊室。很显然,在他眼里,姜医生是个冒牌的传人了。就是因为没按他心里认可的那样去开药,所以就是冒牌的。可想而知,他是不可能吃我开的这个药方的,当然以后我也再没有见过他,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他看了那么多名医却没有效果了。
我的心情极度郁闷,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中医学博大精深,历史上确实产生了一些流派,但是学习了某个流派,是不是一定要用这个流派成名的绝技看病,才算是这个流派的传人呢?以至于不管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去辨证论治,对每个患者都用这么一招?治病救人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要真的变成这样,那岂不是中医学莫大的悲哀吗!
不知不觉走到了家附近的菜场,门口一个卖膏药的穿着一件脏兮兮衣服的人周围围了一圈人,他拿着膏药帮人贴在患病的部位。“这膏药能治什么病啊?”人群里一个老人问道。“什么病都能治,腰腿痛、关节炎、颈椎病、咳嗽、哮喘、高血压都能好,是祖传的秘方”,卖药人答道。“真的,我的腿疼去大医院看了都没看好,贴了2次就好多了。”一个看起来不像是“托”的中年妇女答道,并撩起了她的裤管,阳光下,青紫色的膏药痕迹历历在目。“这是一个礼拜前贴的,到现在还紫着呢,这膏药劲儿可真大。”
看到这醒目的印痕,我不由得感慨道:“身上的印痕这么久都没淡去,那么印在某些人心里的痕迹呢?真不知道还有没有消退的那一天……”
[按]祝味菊(1884—1951),浙江绍兴人,著名中医学家,著有《伤寒质难》一书,推荐所有中医学习者都要读一读。“温潜法”是指温阳药附子和磁石、龙骨、牡蛎等潜降药同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