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以崇祯之名再造山河](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41/50634141/b_50634141.jpg)
第131章 聚拢一起反而更易对付
周道登沉吟片刻,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倒是认为,应当采取软硬兼施之策。对于首恶元凶,坚决斩首以震慑其他宵小之辈,至于那些小股叛军,则宜以安抚之计,恩威并施方为上策。若仅凭雷霆手段,叛贼自知无路可退,反抗之心只会愈发坚决,这样一来,我军作战的难度也将大大增加。”
卢象升闻此建议,轻轻摇了摇头,回应道:
“周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陛下曾明确指示,乱世当用重典。对待百姓,我们需有足够的耐心和慈悲,对待叛贼,则必须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决心。”
周道登听后,目光扫过卢象升,欲言又止。
他暗自思忖,虽想说作为臣子应有所主张,不应凡事皆依赖陛下之意。
但转念一想,在这朝堂纷争不息、辽东战火连连、陕西又即将烽烟四起之际,或许简单遵循皇命,比起过多的个人主张更为妥当。
周道登最终只是微微点头,未再多言。
“大人,急报!”
恰在此时,门外传来一声急促的通报,传入室内。
周道登与卢象升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周道登微微眯起双眼,高声回应:
“无需多礼,直接禀报。”
话音刚落,一名锦衣卫迅速跨入门槛,快步来到堂中,单膝跪地,朗声报道:
“大人,依陛下旨意,锦衣卫对陕西有可能发生民乱之地做监视。自王嘉胤、王二被斩首之后,其部众纷纷向沁水县逃窜。此外,根据其他各路探子的回报,陕西各地潜伏的十余股大小叛匪,正秘密向延庆方向集结。”
周道登与卢象升闻此消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卢象升更是面露惊色,喃喃自语:
“陛下曾言,明年之大旱或许将成为民变的导火索,但没想到,变乱竟会来得如此之快。”
周道登亦不禁皱起眉头,面露困惑之色,沉吟了片刻,看向那名静待的锦衣卫吩咐道:
“速去告知田大人,立刻派遣快马将此紧急情报传回京城。我们这边先行做好防备措施,具体应对策略,还请陛下圣裁。”
那锦衣卫闻言,躬身行礼,随即匆匆退出。
待锦衣卫的身影消失在门外,卢象升不解地皱起眉头,问道:
“大人,陛下临行前曾明确交代,陕西一切事务均由您全权决断,不知大人为何还要上报朝廷?”
周道登的目光投向窗外飘落的雪花,轻轻抚须:
“虽是如此交代,但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自然还需陛下定夺。对了,曹文诏叔侄现在何处?”
卢象升微微一愣,答道:
“曹文诏叔侄目前正在大同,忙于整顿边防。陛下此前已有明旨,要求陕西、山西两地备战,以防蒙古南下侵扰。”
周道登听后,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目光转向卢象升,缓缓问道:
“在你看来,这次叛匪的集结,将会聚集多少人马?”
“根据最新的情报,恐怕会有一万人左右。”
周道登思索了一下,轻轻摇头,语气凝重:
“我推测,人数恐怕不止于此。”
说着,他伸出了五个手指,卢象升闻言,顿时一愣,心中虽有异议,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反驳。
周道登站起身来,缓缓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飘零的雪花,长叹一声:
“陛下曾言,若非有助农之策,这叛乱之众恐怕会集结至三十六路,总计可达数十万人。然而,国家的积弊非一日之寒,又岂是一年半载所能消除的。实际上,各路叛军早已暗中蠢蠢欲动,他们不过是占据山头,暂且为匪。一旦有人登高一呼,这些散乱的匪众便会如蚁附膻,迅速集结,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周道登稍作停顿,目光落在卢象升手中的信件上,接着说道:
“而这封信中提及的人物,恐怕就是那个能够一呼百应的领头之人。”
卢象升听后,眉头紧锁,神情严峻:
“绥德?安塞?我们何不直接下令动手,先将此人铲除。只要此人一除,料想那三十六路叛军届时无人统帅,自然会分崩离析,各自散去。”
周道登缓缓摇头,语气坚定地反驳道:
“不可。斩杀了一个匪首,难保不会有其他人站出来接替其位。若依陛下的深谋远虑,我们反而希望这些人能够站出来聚集成军。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在他们集结之时,一举剿灭,反而更为高效。若是让他们散开,反而会给各地治安带来长期的隐患,不利于我们彻底根除叛乱。”
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继续道:
“再者,一旦他们分散,朝廷的人力物力将会更加分散,难以形成有效的打击。而若是能将他们诱集一处,便如同将分散的沙粒聚成沙丘,一击即溃。这样的机会,我们绝不能错过。”
窗外,田尔耕步履匆匆,心情急切。
刚刚转过拐角,便听到了卢象升关于剿杀贼首的讨论,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心中暗自思量:
“直接剿杀贼首?确实是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但周道登竟然放弃了这样的良机,反而想让叛贼聚拢?难道不是各个击破更为简单?”
想到这里,田尔耕的眼中闪过一丝决断,转身便走。
田尔耕心中不断盘算,若是能亲自将王自用擒杀,这等赫赫战功又怎能让周道登和卢象升独占?
作为天子亲军的锦衣卫,王自用的一举一动早已在陛下的严密监控之下。
此时,只需他一声令下,潜伏在绥德周围的锦衣卫探子便会立刻行动,将王自用拿获,就地正法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室内的两人自然没有察觉到田尔耕的经过。
卢象升听罢周道登的分析,不禁皱起了眉头,疑惑道:
“陛下的深意竟然是这样?”
周道登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压低声音回答:
“原本此事仅为陛下密旨,不宜外传。但既然你负责陕西的兵备,告知你也是情理之中。陛下忧虑的是,那建奴可能会收编蒙古各部,击败林丹汗,进而借道蒙古南下,直取京城。因此,在陕西这边,陛下不希望有任何拖延或乱局,最好是能够一举摧毁叛军,若不能,也要迅速镇压叛乱,以便集中精力备战,防御建奴南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