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协作机器人的未来前景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协作机器人已经逐步走进自动化工厂、科研实验室、医疗手术、农业采摘等场景。自动化/智能化为企业带来成本费用改善空间,部分岗位无人化、人机协作的落实可以显著降本增效,而这也促使各企业加大了对协作机器人的需求。
除了新型协作机器人,目前很多小负载多轴机器人也在增加拖动示教、图形化编程、碰撞检测等功能,在功能上向协作机器人靠拢,在应用方面和协作机器人有重叠。当前,协作机器人的应用更多体现的是基于协作机器人易于使用和部署的特点,使人与机器人更友好地互动,不需要设置围栏也能更好地应对生产线的变换。对于速度要求更高、产线不常变动的场景,小型多轴机器人则更合适。
人机协作完成工作的应用场景目前占比并不大。人机协作工作需考虑安全性问题。ISO/TS 15066标准等从设计层面就对协作机器人的安全性有了明确要求,具体应用时也还要根据情况对安全性进行评估。目前只有UR公司等少数外国厂商在机器人本身设计方面符合标准并通过了德国TUV等的安全评估,国产机器人厂商在产品的安全性合规方面还较欠缺。
协作机器人整体仍然朝着更易用和更便宜的方向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厂商加入,对我国协作机器人企业而言,更重要的还是机器换人等市场的实际需求。
在应用方面,抓取、放置、装配和材料处理预计将成为协作机器人最大的应用范围。这些应用的收入将占未来五年所有协作机器人收入的75%。在本体方面,虽然5kg的有效负载一直是协作机器人的最佳负载配置,不过目前市场已经出现在此负载类别之上或之下的新产品。特别是许多产品只针对1kg以下的抓取和装配应用,将细分应用又一次进行细分,未来在本体研发方面,相信会出现更多针对细分应用下的协作机器人本体产品出现。
但协作机器人这一细分市场的发展仍然存在明显的阻力。一是协作机器人仍面临很多实际应用场景适应性、可靠性与安全性三大问题,解决各种应用场景障碍是未来协作机器人的主要目标。各应用领域的专家和机器人专家一起,仍在积极努力探索,试图突破各种局限。
二是因为国外公司主导机器人及其零部件市场,产品成本和价格使得中小企业望而却步,限制了企业应用机器人的速度。国内的机器人厂商如果依赖采购包括电动机、减速器和光电编码器在内的进口核心零部件,将使机器人的市场格局将难以有所改变,协作机器人的未来也将重复传统工业机器人的老路。因此,在应用需求的导向下,实现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和国产化,必将是协作机器人的长远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