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4章 岂有白衣帝师?
包大农美的不行!
帝师啊!
大明朝开国以来,哪个帝师不是饱学的宿儒,光是学问好还不行,还得有官位!
而包大农现在,不要说官身,就是道籍,也是被开革了的!
而且就包大农在青云观里的名声来说,那简直是臭的不行了!
不过包大农哪管这些啊?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等我当上帝师,谁敢放个屁,我就罚他抄写道德经一万遍!
想起历史上的万历皇帝,包大农如同蹲在屋顶为秋香捡风筝的华府低等下人9527一般,吃吃狂笑,嘴角流出了口水!
哪能不乐呢?
要知道,万历皇帝是明朝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位皇帝,过去的文人一直在说,大明始亡于万历,这位老兄懒得出名,创下了几十年不上朝的历史记录!
如果自己能成为万历的帝师,不但可以抱几十年的大腿,保自己一世的荣华富贵,更是可以扭转乾坤啊!
“我儿!我儿!你没事吧!”旁边,包悟来一脸的担心!
难不成包大农这是疯了?包悟来早就听说有些多年不中的老书生,一听到自己中了举,便高兴的痰迷了心窍,难不成自己儿子也这样了?
包大娘看着满脸傻笑的包大农,也是心忧不已,却又不敢冒然打断他。
“听说遇到这种事,要找个他平时怕的人,给他来个嘴巴!”旁边牛五一脸坏笑。
“不好办啊!”包悟来摇摇头,自己这儿子自来的天不怕地不怕,谁有如此大的本领?
他抬头看了看牛五与广坤两个。
两个人的脑袋摇的与拨浪鼓相仿!
自己这少爷的手段,两个人都是领教过的,这要真出一个巴掌打过去,没用还好,若是有用,等少爷醒过来,哪有自己的好果子吃?
“那个!”
广坤缩头缩脑地看了看包大农,突然来了一句:“诶呦喂,前面的美女你慢点走!”
“在哪呢?在哪呢?”刚才还在傻笑的包大农顿时四处张望,停止了狂笑。
“呼!我儿,你高兴的太早了吧!”包悟来摇头道:“料想裕王也是一时糊涂才写了这封信,你一个白人,没有功名在身,如果做的了帝师?我劝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广坤也跟着点头道:“老太爷说的极是,这大明朝开国以来,可从未听说有白身的帝师!更不要说公子爷你这个文学方面似乎欠点火候!”
“其实……”包悟来突然眯缝起了眼睛,看着自己的傻儿子。
“其实什么?”包大农给包悟来盯的浑身发毛。
“其实自从为父给褫夺了道籍,便一直在想,这修道之事,到底不如进学来的扎实,不如儿啊,眼看秋闱将近,届时天下才子齐聚京城,爹吐一口老血,拼出老本来给你请个先生,你也考个功名如何?”
“什么?”包大农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顿时炸了毛,上辈子被高考支配的恐惧深入骨髓,这辈子是说啥也不想再尝试了!
“我儿,你不想做帝师吗?”
“大农,你不想光宗耀祖娶个大家闺秀吗?”
“我儿,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啊!”
接下来的三天,包悟来不念经,天天围着包大农磨叨。
这一日,包大农实在受不了包悟来的碎碎念,无奈之下,换了衣衫,多带银钱,叫了牛五伺候,又带了几个健仆,一行人溜出后门。
出门叫了两辆马车,包大农钻进车厢,牛五坐在车头侍候。
上了马车,包大农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这大半年的功夫,自己是光想着如何赚钱了,有钱不花王八蛋!牛五背后的包袱里裹着的一百多两的白银正在不甘寂寞的舞蹈。
就是要潇洒!
牛五是个帮闲出身,有什么不晓得的,一上车,先和车夫套词,不一会儿便打听得如今京城之中最热闹的便是探花楼。
“大爷有所不知!”车夫说起探花楼,满嘴直喷吐沫星子,道:“每逢秋闱,这探花楼便是京城中最热闹的所在,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齐聚京城,都要来这探花楼讨个彩头,若是能在探花楼中出个风头露个脸,在京城之中博一点名声,便是不得高中,待得回乡,那也是脸上大大的有光!”
包大农点点头,车夫一挥鞭子,马车出发。
包大农暗戳戳地一笑,虽然对于做才子没啥兴趣,风流可还是很甜的!
马车慢悠悠地行了半个时辰,待停下时,已在闹市之中。
包大农跳下马车,便见面前老大一座酒楼,门上匾额写着“探花楼”三个大字,那探花楼上,一阵阵喧哗吵闹之声不停,进进出出的都是些书生模样之人,来的兴高采烈,去的烂醉如泥!
这段时间,包大农每日里与自己那傻爹天天鼓捣些神神道道的事情,心里颇是厌烦,见了这许多年轻烂醉的面孔,居然很是高兴。
那跑堂的伙计见包大农衣着华贵,一副富家公子的做派,心里料定他是赶考的书生,赔笑道:“客官尽管上楼!”
包大农迈步上楼,才到二楼,便在大堂之中,十几个年轻的书生正自饮酒大笑。
那边牛五早已临窗占了张桌子,包大农踱步过去,缓缓坐下。
牛五叫来小二,点了十几个菜,又叫了两坛老酒,包大农临窗而坐,只见这市面繁华,人来人往,远处草木摇动,秋意盎然,不由心意大畅。
他这里自斟自饮,却听得那几个书生吵嚷起来,彼此不服。
包大农侧耳一听,不由哑然失笑,原来这些个书生都是各省前来赶考的,在这探花楼上饮酒作诗,待做了出来,个个自以为是李太白再世,自觉自觉的诗文天下无双,谁也不服谁,加上酒劲的关系,眼看便要打了起来。
那些个书生手拿自己的诗作,大声朗读,包大农不听则已,一听差点背过气去!
原来这些个书生俱都是富家子弟,并无真才实学,包大农好歹是熟读过唐诗三百首的,虽是自己不会作诗,好坏还是听得出来的,耳听的这些个书生口中所颂,俱是些稀松平常的诗文,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