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平心静气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探究生气的真正原因

奶奶带来了一个玩具。一只非常逼真的、有蹄有角的小动物。

“这是公牛!”两岁的弟弟认了出来。

“这是水牛!”二年级的哥哥肯定地说。

“是公牛!”两岁的儿子坚持自己的立场。(谁说倔强是从三岁才开始的?)

“明明就是水牛!”(这种倔强直到八岁也不会结束啊!)

“公牛!公牛!”年幼的孩子一边大声喊叫,一边把这只有蹄有角的玩具扔向他的哥哥……

“水牛!”哥哥一边笑着一边躲闪。

“公……公……公牛!”小儿子歇斯底里地喊着,并把所有能找到的东西都朝着他哥哥丢去。

“水牛!”大儿子笑呵呵地挑衅道,随即躲到了浴室的门后……

在我身上存在着多重身份。虽然身份很多,但在类似的情况下,有三种身份会变得活跃起来: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妈妈。有时这三种身份的人会召开协商会议,有时只有一个人行动——那个第一个做出反应的人……

教育家想拿出带插图的百科全书,让两岁的孩子看看公牛和水牛的图片。将其与玩具进行比较,并引导他,让他意识到,这确实是水牛。

心理学家想拉着二年级小学生的手和他谈谈:“你现在感觉如何?你从这种争执中得到了什么好处?你想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还是故意气你的弟弟呢?”与此同时,还要说服他同意弟弟的观点,至少在弟弟能说出“水牛”这个词之前。

而妈妈只想朝他们软乎乎的身体来一巴掌,因为他们制造了噪声……

但教育家及时抓住了她的手。而心理学家小声念叨:“清醒一些!清醒一些!你要意识到自己动手打人的真正原因!”

打人的真正原因可能与这件事情完全无关。孩子通常只是一个借口——一个方便且安全,能用来释放重重烦恼的借口。孩子在准备穿衣服去幼儿园的时候,总是抠鼻子,脚怎么也穿不到靴子里,这会不会让你感到很生气呢?或许,你生气的真正原因是昨晚睡得太晚,没有休息好,起晚了,眼看着上班又要迟到,担心领导对你不满吧?他已经对计划未完成感到不满,重要客户又被竞争对手抢走……对上司大喊大叫是不可能的,你知道后果的……对重要客户大喊大叫吗?这更不可能。难道对昨天的自己大喊大叫,责怪自己没能早点儿睡觉?这很不现实。而孩子在这里,就在你身边,是真实存在的、毫无威胁的,因为他无法和你抗衡,而且还给了你充分的借口……

如果在这一刻意识到自己生气的真正原因,那么很明显,孩子与此事无关。他没有做任何让人烦恼的事情。他只是鼻孔里有脏东西而已。当你感到气愤时,对自己说:“停!我生气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举个例子。早餐时,妈妈给孩子喂饭,然后给了他一块饼干,希望可以趁他吃饼干的时候,自己吃点儿东西。小朋友吃完了饼干,发现桌子上有碎渣。这些碎渣很好玩,可以用手指捏碎并扒拉到地上。于是妈妈拿起抹布清理碎渣,并把抹布放在桌子上(“等会儿吃完再收拾吧!”)。小朋友看到刚刚妈妈拿抹布擦来擦去很好玩。在他这个年龄,模仿成人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他迅速伸手去抓抹布,结果打翻了杯子里的酸奶。酸奶洒到了桌子上,溅到了桌子底下的地板上。妈妈发怒了:“你在干什么?!就不能安静地坐着吗?!”

停!生气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生气是因为渴望一切都井井有条,但是这个调皮捣蛋鬼的存在却让这一切都无法实现。

生气是因为明明想吃东西,却要违背内心的想法去抓起抹布。

生气还因为受到了来自家庭内部的批评,批评的声音来自婆婆、丈夫、母亲:“你是个糟糕的主妇!总是把事情搞得乱七八糟!”

寻找原因就要学会“深入挖掘”。孩子打翻了杯子或者把汤洒在地上,这是引起烦恼的原因吗?不是。这只是一个中立的事实。我们自己选择如何对待这件事?有的人可以平静地收拾残局,有的人甚至可以对这种情况一笑置之。但如果妈妈需要整天不停地拿抹布四处清理——因为不断有东西洒溅出来,因为年幼的孩子总是打翻尿盆,而大些的孩子在玩耍时会撞翻花盆,弄脏地毯——那么,想要保持冷静会很困难。

04

因此,令人烦恼的真正原因不是被打翻的杯子,而是妈妈的疲惫。

生气的真正原因可能与这件事情完全无关。孩子通常只是一个借口。

关于如何处理引起烦恼的真正原因,我们将在本书中进一步探讨。而现在,重要的是学会发现发怒的原因和发怒的目标并不匹配。

当你冷静的时候,请尝试想象一下,如果你有压力,可以把它发泄到哪里。就像当你内心有一些潜在的压力时,你会有意地寻找释放这些压力的方法。(在练习的时候,你是有意识地这样做的。但在现实中,这通常是无意识发生的。)

例如,一个平静的妈妈,在一个平静的夜晚。老大坐在电脑前,老二在写作业,老三在地板上玩耍。妈妈开始胡思乱想,如果有火气,该对谁发泄呢?结果是每个人都遭殃。

妈妈对老大喊道:“你就知道玩电脑!你今年还要参加考试!该重视学业了!”

对老二吼道:“把你的背挺直!写什么呢?看看你的字,是什么鬼样子!像鸡爪子踩的一样!你日记呢,拿过来!”

对小不点儿嚷道:“你又把你的积木到处乱放!一点儿秩序都没有!连走路的地方都没有了!永远都是乱七八糟的,真是受够了!”

虽然例子很夸张,但有的人确实总是能找到发脾气的借口。这也让我们明白,“原因”并不等于“借口”。(请在完成这个练习之后,控制一下你的想象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