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41/52879341/b_52879341.jpg)
第45章 太祖爷又又又又抽风了
应该说这是结束大明内乱的最快方式。
不就是巫妖王嘛!
他又不是没被招安过,只是嫌给的官太低而已。
当然,从给他那官职就可以看出我大明朝廷其实根本就没想招安他。
对于我大明的衮衮诸公来说,一个流寇而已,势穷来降,能免于三千六百刀已经是朝廷开恩了,还想要官?那官可不是这种方式获取的,要是杀人放火受招安就可以做官,那岂不是以后都跟着学了?
规矩。
得按规矩来。
想做官得走正途才行。
不过现在这些藩王想招安人家那开价就不能低了。
毕竟人家是真有兵马的,你一个除了头衔什么都没有的,不给足许诺凭什么要我们给你拼命?
想招安我们的又不可能就你一个。
想张献忠真要愿意,完全可以弄个还没被他杀了的宗室,然后出来宣布他已经归顺朝廷,他也想为国家效力啊!
但这个就跟杨丰无关了,规则他已经定下,规则以内这些宗室随便玩,谁先夺回京城谁就是新君,招安流寇当打手可以,自己招募军队也可以,跟西南土司联合也可以。西南土司很多都不能算是四夷,毕竟人家大多数其实都是自认汉人的,无论现代怎么给他们分,他们自己大多数就是自认是汉人,石柱马家,酉阳冉家,哪怕已经被干掉的播州杨家,水东宋家,也都是自认汉人。
而且除了这些大土司,还有大量小土司也是自认汉人,甚至部分的的确确就是当年朱元璋封的明军军官。
比如奢崇明造反时候,为朝廷死守的九姓长官司长官任家。
人家祖籍还是南京的呢,当年跟着傅友德平定西南,因为熟悉当地情况,直接被任命为世袭土司管理古宋。
类似的还有不少。
朱元璋这套体系是很狡猾的,官方卫所和土司混杂,混杂到甚至永宁宣抚司和永宁卫就是一座城,只不过中间隔着条不大的河流而已,大土司下面一堆只是隶属但没有任命权的小土司,而且小土司里面还有很多其实就是过去的明军军官家族。
这样明着的卫所,暗着的小土司再加上自认汉人的大土司,最终把西南牢牢锁死。
至于后来……
后来皇帝连地方士绅都管不了何况土司。
万历那些税监矿监被士绅鼓动百姓打死烧死扔河里淹死,被李三才这样地方督抚诬陷成盗匪扔监狱弄死时候,西南土司们凭什么还要做乖宝宝?
朝廷执行力足够强时候,连野猪皮都得跪在李成梁脚下。
朝廷执行力不够时候……
杨应龙:我这样兵强马壮的难道连地方士绅都不如?
而这种先入京城者为君的方式,会让那些乱七八糟势力,全都看到跟着做从龙之臣的希望,那些真正有实力的,就算有野心,但受限于这个恐怖的太祖高皇帝,野心必须抛弃,毕竟谁也不可能在太祖高皇帝镇压下玩改朝换代,但只要扶持一个朱家宗室,并把他推上皇位,那就可以做下一个魏国公。
皇帝没法想了。
但做个魏国公是完全可以努力一下的。
这样那些有能力作乱的,会找到未来的方向……
造反没有前途了。
但可以从龙,而就算魏国公,也已经是很多势力的梦想了,毕竟魏国公也是三百年荣华富贵,就是那些真做了皇帝的,又能有几个家族三百年的荣华富贵?
三十年族灭的都有。
而同样有这种野心的宗室,因为自身实力太弱,为了获得支持,也会毫不吝惜各种开价,最大限度用好处来收买这些人,给他们想要的未来,在这个竞争过程中,皇权必然随着他们开出的各种条件而受到各种限制,甚至一个接近于初级君主立宪的体制就会形成,甚至最后还可以给他们留下个太祖约法。
至于韩信会不会喜欢这种体制……
他那时候别说皇权受限了,甚至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刚被他们推翻呢!
他们的世界观是什么?
是国士待我,当以国士报之,是士为知己者死。
是魏国的张仪可以到秦国为相然后到楚国坑人最后还能到魏国为相终老。
至于皇帝?
大丈夫当如此。
彼可取而代之。
承天门前的宗室们迅速意识到,他们距离皇位好像也不是遥不可及了。
尤其是淮王这样的,要知道他那里可是还有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的数十万青壮。
如果能把这些青壮武装起来,他几乎可以直接拥有一支军团,尤其是他还有一批经历过战火的宗族,这样连军官团都有了,别管这些宗族水平如何,能在石门战场最前线活下来的都已经不是废物,废物在那里根本活不下来,就算有太祖复活也没用,太祖又不是立刻复活,真废物第一波就死了,甚至都在混乱战场上被踩成烂肉了。
但他需要让这些人愿意跟着他北伐。
而益王同样很振奋,他的确没有一支可以迅速打造出来的军团,但问题是他有银子。
他的财产基本都在啊。
至于兵源,这个赣南闽西就不缺悍勇的山民。
他的益王府可是在南城,从他那里往南可是瑞金。
“臣遵旨!”
淮王和益王几乎同时喊道。
喊完之后立刻用深沉的目光对视了一眼。
“臣遵旨。”
然后南阳王也喊道。
其他宗室无论有没有这个野心的,全都赶紧喊着遵旨。
“都起来吧,不过朕还得说清楚,这是你们自己的事,不准强迫百姓,要银子你们自己想办法筹集,但给百姓摊派是犯法的,更不准拉壮丁,拉壮丁也是犯法的,至于地方官军,你们可以调动,但军费自负,地方官员你们无权调动,更无权要求地方官员为你们筹集钱粮,可以花钱买,但不能要。”
杨丰说道。
话说他一下子拉几十万壮丁这种事忽略就行。
就这样他把北伐收复京城的事情,扔给了这些宗室们,至于太祖高皇帝本人要做的……
夜。
“这……”
杨丰看着手中的封赏数字一脸深沉。
而已经被太祖高皇帝收为养子养女的那对双胞胎姐弟,则趴在桌子旁好奇的看着。
“太祖爷,其实这些军民都已经收了银子,这地就没有必要了吧?”
韩赞周小心翼翼地说。
太祖高皇帝花出去的两千万只是参战奖励。
但是……
“这是军功,朕已经下旨以军功赐田,以军功授爵,又怎能首战就废弃?银子不能奖励军功,军功不能以钱来衡量,将士们是要拼命的,银子有价命是无价的。”
太祖高皇帝沉吟一下说。
“太祖爷,其实对他们来说,他们的命都不值一百两。”
韩赞周说。
太祖爷有些过于慷慨了,在花了两千万奖励石门之战的参战者后,还要按照新的军功制度给他们法定奖励。
军功赐田。
斩首一级赐田百亩。
斩首五级不但赐田五百亩还有爵一级。
而爵一级就已经可以入吏部选任九品官,或者推恩给其指定者选任。
之前给的银子不是军功奖励,军功奖励里面没有银子,士兵有军饷,有参战补贴,但斩首是不给银子直接赐田的,而石门之战是太祖恩赐,属于特赐,不属于常规奖励,但问题是他们已经获得重奖,就没有必要再给他们军功奖励了吧?
当然,给也不重要,毕竟太祖爷想给就给,可问题是太多了,石门之战的斩首,此前几次交战的斩首,这些加起来已经近十万,光石门之战就五万四,也就是说需要赐田一千万亩。而且这只是斩首的,还不包括工匠制造武器的,民夫运输军需的,哪怕就是女人做军服,那也是要计军功的,齐王带着内阁主要就是搞这个工作。
加上这些至少赐田得一千五百万亩。
从哪里找这些地?
“太祖爷,奴婢倒是有个提议,若您真要兑现,不如在凤阳一带找那些荒废之地给他们,左右他们已经得了银子,这地就已经是添头,沿淮荒废已久,但过去的确都是良田,且都在黄册,如此也不算违背承诺,他们愿意去开荒,那就是他们的良田,他们不愿意也是在他们名下,以后家里人丁多了分出去也可以过去开垦。
若是如此,以后就不用愁这个了,北方荒地无数,几万万亩都有。”
他紧接着说。
“这个暂时先不用,以后再说,至于这一次的,小事而已,传朕旨意,南直隶,浙江,江西三省,有田超过百亩者,必须有军功,无军功者无过百亩之田,无论以前的地是不是他们的,如今朕来了就得按照朕的规矩,必须有军功才能有田超过百亩,无军功超过百亩者田契作废,多出的田地收归朝廷赏赐军功。
但朕也不是不讲道理,朕也给他们机会,他们可以献田换军功,献田百亩换军功一级,可留田两百亩,一百亩是无军功有田的最高限额,另外一百亩是军功赏赐。”
杨丰明显很快乐的说。
韩赞周倒吸一口冷气,然后目瞪口呆的看着太祖爷……
所以,他是故意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