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悍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7章 擦,大哥

宋煊方才就注意到了。

旁边桌对饮的两人。

脚下堆了七八个酒坛子。

桌子上更是摞起了许多个黑瓷碗。

中间就剩下半盘下酒菜。

或者说只剩下摆一盘菜的空当。

酒店卖酒大多是客人喝一碗再斟酒一碗。

免得客人喝多了不认账。

武松打虎前喝了十八碗酒,用的就是十八个碗来计数用,不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如此是对店家与客户减少争执,计数都方便。

施耐庵连描写杀人都是极其真实的,一看酒是非常有生活阅历的。

“来了,来了。”

方才伺候局的酒博士,立马就端着新碗过来。

宋煊看向对面的张亢:

“这二位酒蒙子是常客?”

张亢轻微颔首,指了指他同侧坐的人:

“此人唤作石延年,乃是太常博士石补之的儿子,石敬瑭把幽州割让给契丹后,石家先祖便离开幽州迁徙到宋城。

说句官宦世家也不为过,只是到了他这一辈,此人屡次科举皆是不中,故而经常从早喝到晚。”

张亢与石延年也是同届考过的,他属于是一次就上榜。

石延年比他岁数还大,属于是老落榜生了。

可惜他只是个书法家并不是个画画的。

“哦,原来如此。”

宋煊点点头,石家与石敬瑭大概是没有亲戚关系的。

至于另外一个没有介绍,那就是张亢不认识。

不是说大宋的酒水度数不够,光是喝这么多酒,下酒菜就一盘的神人。

体内的分解酒的酶指定挺多的。

尤其是在这酒楼喝酒,家中又有人当官,无需为酒钱发愁。

宋煊便收回打量的目光,继续别的话题。

包拯确是出声提醒:

“我记得真宗皇帝选三举不中进士者,授三班奉职啊,他完全可以去当官。”

“他不耻为之。”

张亢也理解石延年的心态。

相比于大唐世家子弟皆以参加科举为耻,但大宋的学子不一样,皆以参加科举中进士做官自豪。

像是寻常荫补当官之类的,岂不是跟武将一个地位了?

那如何能抬得起头来?

尤其是有了进士的身份,不仅获得周遭人的认同,还有一个潜规则,那便是容易被提拔,升官也比寻常人快。

石延年即使喝了那么多酒,但并没有多少醉意。

他眼睛瞥过来,便明白宋煊这些个陌生脸是来书院考试的,便伸手招呼:

“小友,碰到就是缘分,来一起喝点?”

宋煊夹起庆楼的招牌菜:“多谢,俺不善于饮酒。”

石延年便不在邀请,反倒是与对桌的刘潜:

“仲方,且满饮此杯。”

刘潜同样是来书院考试,与石延年在街上撞了一下,便攀谈起来,属于一见如故,便相约前来饮酒。

相比于石延年这个酒友,刘潜也同样是好酒的,但是人家不耽误考中进士。

只不过待到他任满离开,路过石延年当官的辖区,他又与石延年暴饮。

突然得知母亲去世,一路急忙回家奔丧见到他母亲的尸体,惊厥过去就再没醒过来。

然后他的媳妇见他如此,也是一口气没喘上来,抱着他的尸体哭死了。

张亢极为高兴,时不时的与石延年刘潜两个酒蒙子举杯。

包拯默默吃菜,他脑子里依旧再回忆着今天的指点,妄图全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宋煊则是细细品味这家酒楼厨子的水平,回头叫焦明带着人来吃一吃,改进一二回家自己做。

张方平则是饶有兴趣的想要数清楚旁边这两位到底喝了八坛子酒外,又喝了多少碗。

他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见如此能喝的。

“十二哥,我数过了,足足超过一百二十个碗了。”

“哦。”

宋煊面无表情,方平就是没被庞杂的信息洗礼过,这算啥

他看擦,大哥那俩兄弟,纯纯酒蒙子,一百二十碗,还是俩人分的,人家直接呼叫半挂车来卸酒。

文喝三天武喝三个月,眼前这俩酒蒙子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了。

张方平瞧着宋煊如此处变不惊的神色,倒是也理解。

十二哥是练射箭的,还能百步穿杨。

即使面对千军万马,都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当然了,这话也是宋煊告诉张方平的。

毕竟如今的苏洵还没有写出来这本权书。

待到吃饱喝足之后,宋煊站起来瞥了一眼两个酒蒙子,倒是没再多说什么。

有这么一个屡次都没有考中进士的例子存在,宋煊觉得自己学习的动力更足了。

众人情绪都很高,如此也算是见了世面。

“诸位,其实那石延年也是有才华之人,奈何总是在科举一道上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

张亢颇为感慨的道:“这种人绝不是孤例,虽然大宋优待读书人,但更多的读书人都是考不上进士的。

道阻且长,你们三个还是要珍惜机会,绝不要半途而废,要不然石延年便是你们的榜样。”

宋煊等人道谢,待到与张亢分别后,张方平才开口询问:

“十二哥,我倒是觉得他们心中愁苦,纵然是饮酒买醉,心中的苦涩也无法与他人诉说。”

“这种人遇到的打击太多了,兴许再遇到一次大的打击,极其容易绷断那根弦,从此一蹶不振。”

“是这个么道理。”宋煊也表示赞同。

包拯突然插过话题,开口道:“依照十二郎的天赋,纵然真的屡试不中,做个富家翁那也足以。”

张方平眉头微皱,你与其担心十二哥,不如担心担心你自己能不过考上应天府书院吧!

“哈哈哈。”宋煊对于这些话倒是无所谓:

“包兄说的也有道理,也许在家做富家翁没什么不好,但在大宋官场上厮混更加海阔天空嘛。”

张方平抚掌大笑:“如此才对嘛,富家翁什么时候做都行,可是年老了再当官,又有什么用呢!”

包拯也深以为然的认同这话,相比于宋煊,他自己还是太没有野望了。

考取进士,也是为了让年迈的父母脸上有光,他自己在官场一道上并没有太大的追求。

三人说话之间,便回到房间,各自挑灯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