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3章 常去酒吧和打扑克,离
等温良说完,评论区倒是没有多少人说话了。
这次温良倒是没有给观众们太多反应的时间,直接开始下一次连麦。
话题有点敏感,虽然现在有撑腰的了,但温良仍旧担心那群男粉丝会把他带沟里。
虽然他也是男性,但单身男性是这个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这句话,他也是十分认同的。
“其实大部分的时候,大家记住一点,就是和钱沾边的别碰就是了,日常开销,一两百的没问题,三五百的就该警惕了,再多的基本都有问题,要么她有问题,要么你有问题。
好了,这次连麦到此为止,我们连麦下一位朋友啊。这位茫然的落寞网友,你可以说话了。”
“主播你好,我想问一下,我老婆沉迷打扑克,我该怎么办?”
语气里透着迷茫,疲惫,是真的观众。
听到这位男同胞的问题,温良的脸色变得微妙起来,然后笑眯眯的建议道:
“锻炼身体,十八般武艺不行就上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这么用的?】【主播懂行】【我要下车!】【零帧起手怎么防?】【哥们你老婆漂亮吗?】【流下了羡慕的泪水】【又一个词被毁了。】……
“额,打过了,腿都打折了,她还写了保证书,但是又犯了,欠了别人两万。”
“啊?嘶,你这,次奥。”
听到对方的回答后,温良不由仰头,深吸一口气,然后长长的吐出。
异地那个他承认是他想多了,但这次这个打扑克,他是真没想到对方说的真就是打扑克。
不是,正经人谁用打扑克形容打扑克啊?
也不对,反正就是那个意思。
明白对方意思后,温良也知道对方想得到什么答案。
放弃的理由有很多,但他一直没放弃,只能是因为‘爱’了。
温良皱着眉头思考了很长一会,最后只说出了两个字:
“离吧。”
说完,温良便闭上了嘴。
很少见的,直播间就这么进入了长时间的安静状态,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情况,评论区的评论也从最开始的理性,开始转向暴躁。
过了差不多三分钟,对方终于忍不住先开口:
“就没有其它的说的了吗?”
此时,对方的语气里已经没了开始的那种平静,透露着一种压抑的暴躁与愤怒。
温良也是一反常态的,没有继续微笑,而是严肃的看着屏幕:
“你刚才所体验的,就是你妻子所在环境的弱化版。
寂静的直播间,类似于你妻子现在的世界,亲近的人,包括你在内,和她的交流几乎是没有的。
评论区的讨论,类似于你妻子听到的各种讨论,或者自己心里的幻想,没有一句是夸奖或称赞。
你只呆了几分钟,就已经开始暴躁了,但你的妻子已经在这样的环境中呆了不知道多久。
我并不是说你们之前的做法是错的,而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在这个箭射出去的时候,结局就已经固定了。
而且,赌和其他的还不太一样,赌最爽的不是靠记忆力和思考赢的时候,而是靠骗,靠诈赢的时候。
为什么线上玩牌那么方便,线下的牌局人数照样不少,就是因为线上只能拼技术,线下才能爽。
而在牌桌上骗惯了,回到生活里的时候就老实本分了?
不可能的,他会为了维持当下生活的表面和谐,继续去骗,同时做着翻盘梦。
一直到山穷水尽,骗不下去的时候,才被亲近的人发现。
而且,玩牌这个事上瘾的原因,和大家普遍的认知是有所区别的。
我问你,你感觉一个人打扑克上瘾,是因为什么?”
温良这个问题问出,连麦的男人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而评论区则是给出了各种答案,不过基本都是‘赢’、‘赚钱’、‘刺激’之类的回答。
等了一会,温良却是缓缓摇了摇头,然后在白板上写下了‘输’和‘大众’。
“沉迷打扑克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相信自己是小众的幸运儿,能够在里面赢多少,而是相信自己是普通人,不应该输这么多。
很多人可能以为打扑克上瘾是因为赢,但说实话,赢的人对打扑克不会上瘾了。
说打扑克可能大家都不理解,因为大家都没有沉迷打扑克的经历,那就说一个大家应该都接触过的,王者或者撸啊撸,相信很多人都玩过。
回忆一下,什么时候最上头,是你连续赢了多少盘的时候迫切的想要开下一把,还是连续输了多少盘的时候,更迫切的想要开始下一局?
为什么你迫切的想要开始下一局?不是因为你坚信自己的技术有多牛啤,而是相信所谓的游戏系统动态平衡机制,相信这个机制不会让你一直输下去。
然后,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想着拿了首胜就睡,结果最后熬了个大夜甚至通宵,结果这个首胜还是没拿到的经历,而且不止一次。
仔细想一下这个过程,你是在赢的时候更容易上头,还是输的时候更容易上头?上头的时候你是因为相信自己是那个幸运儿,还是因为相信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
这个道理不是我打扑克时候意识到的,而是我在买刮刮乐的时候突然明白的。”
说到这,温良严厉的面容上浮现出嘲笑的神色。
这是温良的亲身经历,之前温良也是不理解为什么大家明知道是坑,但还是往里跳,真就相信自己是那个幸运儿吗?
但买了三次刮刮乐后,突然就意识到了他之前的认知其实是完全错误的。(嗯,就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昨天第三次买,在这里当个案例,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第一次买刮刮乐,我只用了10元,就中了100元,净赚90元,然后很理智的收手。
因为概率学里有这么一句话,基数越大,结果越趋近于理论概率。
而超市里卖的那种刮刮乐,中奖率一般是40%,也就是花十张10元的刮刮乐,中奖金额一般是40元左右。
那由此推导,一个人买的越多,那他亏得也就越多,所以我由此收手是最明智的选择。
事实上我也做到了,当时果断收手,拿了钱就走,从那之后的半年,都没有碰一次刮刮乐。
一直到后来,偶然间看到了,又想到了上次赚的90块,本着反正也没想过靠这个赚钱的想法,准备买90块钱的就收手。
然后,我买了九十块钱的,三张20的,两张10块的,两张5块的,它一分钱都没中啊。
真的,虽然我心里想的是不赔就行,但其实还是想着自己或许是那个幸运儿,能赚一点的,但现实狠狠地给了我一巴掌。
然后,我就本着当第一次买了的心态,又买了一张20的,很好,又没中。
亏了,不仅把上次赚了的还回去了,还又搭上了一些,110块没了,死心了,这次到此为止。
理论上来说,我是不是应该收手了,以后再也不买刮刮乐了?
但实际上我并没有,只隔了3天,我在超市买东西结账的时候,看到了旁边货架上的彩票,拿了一张10块的,又没中。
那这个时候,我心里想的并不是我是幸运儿,我想的是我就是个普通人啊,按照概率学里说的,基数越大,越趋近于标准概率来说,我应该中了啊。
这个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我之前想的,玩牌的都是因为相信自己是那个幸运儿才沉迷玩牌,这个想法完全是错误的。
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劝对方要看明白其中的套路,要及时收手,有多么可笑。
就像如果我买刮刮乐的时候,有人劝我,用你就是普通人啊,还把自己当主角了,怎么可能中奖,之类的理由试图阻止我购买时,我会听吗?
不会啊。
我真的懂其中的套路啊,我也认为自己是普通人啊,所以我才买的啊。
那现在纠正了认知上的差异,劝阻会生效吗?不会。
就比如我,我懂了这其中的道理就不会再买刮刮乐吗?
我的理智告诉我,我应该收手,别再碰刮刮乐。
但我的理智也告诉我,我肯定不会收手。
在以后的某一天,我肯定会再买一张,没中会再买,中了也会再买。
为什么?
因为这件事只要有了第一次,除非是彻底没了条件,比如我再也接触不到能轻松买到刮刮乐的地方,不然我一定会有第二次。
那我会不会沉迷呢?
大概率是不会的,除非有一天我突然中了一千,甚至一万,我感觉不会,因为我运气没那么好。
而这还是刮刮乐,没有人会向我推销这个,也没有人在其中给我提供情绪价值,也没有可以免费体验的刮刮乐让我练手。
我为什么要说我自己的例子呢,主要就是想告诉大家,打扑克和去酒吧这两件事,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啊?酒吧?】【不是,刮刮乐和打扑克类比我明白,怎么和酒吧扯上了?】【酒吧和打扑克一样?】【问一下,你这个打扑克还是刚才那个打扑克吗?】【咦?楼上你的疑问有道理啊。】【卧槽,主播这车速有点稳啊】……
温良仍旧是战术性的喝水,顺便看看评论区的评论。
至于这个打扑克是说的打扑克还是打扑克,那就看个人想法了,中文的奥妙就在其中。
“至于为什么把打扑克和去酒吧放在与一起,因为这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大家回想一下就会发现,不管是现实还是影视作品,只要出现了打扑克或者酒吧的情节,其背景环境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不同地区,不同人,不同背景,却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这不仅意味着这个行业本身已经有了统一的认知,也代表其上下游产业同样有了统一的认知。
打扑克的不让说啊,我们就拿酒吧举例。
所有的酒吧,都是比较昏暗的,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他们的昏暗程度和温度其实是差不多的。
因为根据研究发现,在昏暗条件下,具体说是亮度在约50-100勒克斯时,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社交焦虑,促进亲密感,陌生人互动意愿会提高40%左右。
而酒吧的温度,如果大家带了温度计的话就会发现,里面的温度是略低于室温的20-22度。
这个温度意味着什么呢,在不让我们察觉到不舒服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刺激我们身体的产热需求。
因为身体有了这个需求,当我们看到其他人在舞动身体,又或者摄入酒精时,对其抵抗力就会低很多,因为我们的本能正在督促我们加入其中。
而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行为也会刺激身体产热,那就是和陌生人的亲密接触,这会让我们血液流速加快,身体发热,因此产生一种舒适感。
但人很难把情感寄托于环境上,所以我们会下意识的将这种舒服感的来源,归结于和这个陌生人的互动。
酒吧的座椅,尤其是那种高脚椅,斜凳面,坐起来是很不舒服的,坐着不仅得不到休息,还会加速疲惫感,这样就会不自觉的加入舞池,又或者尝试通过饮酒来缓解身体上的疲劳。
酒吧的零食,都是明显咸口或者甜口的,吃这些零食也会刺激人们对于饮品,也就是酒的需求。
而众所周知,酒吧分为快吧和轻吧,主要是音乐上的区分,前者环境嘈杂音乐节奏快,后者较安静,音乐节奏舒缓。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没有放流行歌的酒吧?
因为研究发现,120BPM以上的快节奏音乐可以有效加速饮酒节奏,而60-80BPM的慢节奏音乐,可以有效延长消费时长。
前面众多设计,目的都是为了让人喝酒。
那酒呢,为什么酒吧里有那么多花花绿绿的调制酒,因为果汁般的颜色和味道,更低的温度,都可以有效降低人们对于‘酒精’的感觉,从而让人们无法正确判断自己喝了多少酒精。
普通啤酒的酒精含量是2%-3%,普通小玻璃瓶或灌装啤酒含酒精量是6-9毫升。
而一杯精心调制过的果味饮料,巴掌大的一杯酒精含量达到90毫升是很正常的,等于一打(12瓶)啤酒。
但因为甜味、酸味、碳酸(气泡)、低温、注意力被吸引等因素,人喝下去的时候是完全意识不到的。
所以说,喝醉酒在酒吧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根本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事。
至于喝醉酒后会发生什么,这点不用我说大家也懂。
我说这些只是想证明一件事,这玩意就像刮刮乐一样,只要进去了,那上不上瘾就不是你能控制的了。
但也不能说去过酒吧的就不是好人啊,就像我买过刮刮乐不代表我必然会沉迷其中。
那什么时候说明我已经沉迷了呢,就是我不再是偶尔买一张玩,而是有意识的,经常去买一张,甚至以固定的频率去买时。
到那时候,我会认为我是自律的,但其实已经在坑边上了,距离彻底掉进坑里,就差一张能中大奖的刮刮乐。
我在超市,没人会主动递给我一张能中大奖的刮刮乐。
但如果我在酒吧,肯定会有人主动递给我一杯果味的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