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从种田开始逆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不一样的知青

为了让知青尽快融入,村里按公社指示,把他们分到若干生产小组,每天跟随组长下地劳作。

林生所在的小组负责南坡那块改良田,故而邵平、顾东、沈兰被编进林生这个组,算是和林生多些接触。

第一天上工,大伙儿便扛着锄头、铁锹,走十来分钟小路到南坡。

这片地在林生带领下翻耕两月,土壤明显改良,红薯苗郁郁葱葱。

村民们见林生带着三个外来青年,却对他们并不十分热络,只因此前历次知青到此都“半瓶子醋”,干几天就闹情绪。

倒是林生劝大家耐心,毕竟他们也是被迫下乡,有个磨合过程。

来到地头,林生简单讲了要做的活:除草、松土,并给红薯苗浇些粪水。

“你们三个先跟着我看看怎么挖沟排水,然后一起干。”

说完遍自己拿起铁锹开始示范。

沈兰微微点头,二话不说就学着动作,小心地挖渠。

一开始她不太熟练,锹挖下去土块没铲好,差点扭到脚。

林生见状,赶紧上前伸手扶着她肩:“注意重心,要平稳。”

沈兰脸一红:“谢谢,我会慢慢学。”

邵平却在旁边懒洋洋地斜靠铁锹,瞅着脚下的土堆嫌脏,不耐地抱怨:“这活儿跟学校里教的简直沾不上边,我不知道有啥意义。”

顾东脸色也不太好看,终究咬牙下地,但动作有些敷衍。

林生看着这俩人的态度,心里沉沉叹气。

“这是基础农活。红薯苗如果不及时松土除草,就会影响产量。”

“产量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反正我们吃公家饭。”邵平撇嘴。

这话一出,周围社员都露出不满的神色。

林生皱眉:“知青下乡是要跟我们一起劳动,你们工分也跟产量挂钩。少干活就拿不到工分,到时自己吃不上饭。”

邵平不服:“我不信,就这点活儿而已,也饿不到我吧?”

旁边一名老社员忍不住怼了回去:“小伙子,你以为大队还能白养你?现在是集体经济,大家挣工分分口粮,你不出力就吃不饱。”

顾东见势不妙,赶忙拉了拉邵平,压低声音:“别跟他们顶,让他们说吧。上头说了,少数不服从劳动的,要通报批评。”

邵平瞥了眼林生,也不好再继续硬撞。

闷声拿起锄头,随意刨起土来,但看得出敷衍占多数。

沈兰默默认真下手,哪怕满头大汗,也想学会如何照顾作物。

林生见到沈兰这样肯吃苦,心生好感,时不时上前指导她动作。

沈兰报以感激笑意,却也谨慎地与他保持距离,怕被其他知青说她“巴结技术员”。

与此同时,杨婷、宋雯雯、王连山等被分到另一片玉米地。

杨婷在做活时,不小心把泥水溅到了鞋子上,尖叫连连:“啊呀,我这鞋子脏了,好恶心!”

周遭社员忍俊不禁,却又觉得此女太讲究排场。

有人上前安慰,让她先脱鞋光脚踩土。

杨婷说什么都不肯,还质问:“这么脏的地,万一有虫子咬到我怎么办?”

宋雯雯相对冷静些,虽也不习惯,但至少会硬着头皮跟大伙一起拔草。

王连山时不时挖苦“这地方破,咱得想办法调回镇里”,显得对农村生活厌恶极深。

这群人第一次下地便不欢而散,村民看在眼里,也只能暗暗摇头。

这一拨娇生惯养的城里人,能顶用多少?

晚上收工,知青们回来吃大锅饭。

因为公社政策规定,知青要跟生产队领口粮,一些基础食材会配给,但肉食和细粮非常有限,必须靠工分或者自己想办法。

当天大锅饭是高粱米粥配野菜、咸萝卜干,味道清淡且粗糙不堪。

大部分知青看到这碗五分粥、满是碱味的咸菜,都露出惊讶与抗拒表情,囫囵吃两口就放下了。

一些好心的村民见知青们吃不惯,还自发拿来点玉米面饼或红薯干。

可是,看到邵平、杨婷等人依旧不屑的神情,村民们顿时心生不快。

人家是好心,却被嫌弃乡下饭难吃。

林生在一旁没有多说话。

到了夜深时分,林生忙完农活和资料记录,正要回简陋的小房休息,在大队部门口看到了沈兰。

见林生经过,她轻轻招手:“林生同志,你还没睡啊?”

林生走近,发现她的眼里闪着一丝忧虑。

“是你,也没休息?”

沈兰苦笑:“同屋的杨婷她们一直抱怨环境太差,索性出来透透气。对不起,她们让大伙儿添麻烦了。”

林生摆摆手:“下乡就是要历经这些,我能理解她们一时无法接受。再等等,也许会慢慢习惯。”

沈兰深吸口气,柔声道:“你们村这么贫困,却依旧能自力更生,我很敬佩你们。听说你在这儿做了很多事——村里的人都很感激你。”

林生没料到她对自己有所了解,微笑回答:“我只是尽点绵力,也谈不上多大功劳。你能主动下地学种红薯,村里人都对你印象不错。”

沈兰轻声叹道:“可他们都看着我和杨婷、邵平是一拨知青,难免会把我们混为一谈……我其实也不好多说,怕引起同伴不满。”

林生理解地点头:“不用太勉强自己。先做好分内事,如果有人真想学种地或配合生产,我都能教。”

沈兰微微一笑,月色下显得分外柔美。

她压低声音:“谢谢,我会继续努力。希望日后有机会……能让更多知青懂得,这儿的确需要我们出力,而不是来度日混工分。”

话到此处,忽然意识到自己对林生说这么多,微红了脸。

又一想到同伴的排斥眼神,更不敢久留,便匆匆告别。

一连数日,知青们纷纷在不同生产小组上工。

杨婷、邵平、王连山等人依旧拒绝真正吃苦,常常干几下就喊累,让老社员替他们收尾,引得村民们抱怨。

宋雯雯稍微认真,可因她身体一般,每天也做不了多久就腰酸背痛。

与之对比,沈兰、顾东、还有几个没怎么说话的年轻知青,虽然干得慢,却肯学肯做。

尤其是沈兰,常常跟林生请教红薯管理、土壤翻耕、灌溉技术。

表现出的勤奋渐渐赢得诸多乡亲的好感。

只不过杨婷常在背后嘀咕沈兰“自甘下贱、讨好农民”,邵平也说沈兰“太傻”。

期间,村里为照顾知青生活,特意拨出些细粮配给,但那些挑剔家伙仍嫌弃食物粗糙,跟社员摩擦不断。

傍晚,林生和村里几位壮劳力挑水浇灌红薯田,忙到日落才回。

路上,老社员孙大柱凑近林生,低声抱怨:“那几个城里娃子,一天到晚除了吵闹就是抱怨,可真没见他们干多少活。唯独沈兰、顾东几个,多少肯出点力。”

另一个社员点头:“是啊,莫非真要白养他们?公家政策归政策,可咱这不白白增加负担?”

林生安抚:“现在只是开始。等过一阵子,看谁表现好不好,大队会有工分记录。干多干少差别明摆着,他们总要吃饭吧?”

社员们纷纷表示支持林生的态度,有人直言:“若不是林生,我都不想搭理这些娇贵知青呢。”

在村民心里,林生地位已相当稳固。

这位技术员不但改良田地,还能带领更多发展,绝非一般青年可比。

大家热议时,远远见到沈兰拎着个竹篮迎面走来,里面装了些野菜和苦菜籽,看样子是跟另一个老乡学做青菜汤。

见到林生和一群社员,她礼貌上前笑道:“回来了?我在学做菜,打算给我们那几位舍友改善下伙食,看能不能做得好点。”

社员们见她如此主动,都露出欣慰的笑;林生也颇感暖意:“多试试吧,我们这里就是缺油水,若有本事把野菜做得好吃,也算大家受益。”

沈兰点点头,临走前欲言又止,最后只是冲林生微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