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城旧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6章 人文风情的心灵慰藉

在我心中,故乡宛如一首古老而悠扬的歌谣,那婉转的旋律,穿越了岁月的风沙,始终在我灵魂深处轻轻吟唱。故乡的人文风情,更是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每一笔每一划,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成为我在这纷繁世间最温暖的心灵慰藉。

小时候,故乡的集市是我最向往的地方。每到赶集的日子,天还未亮,整个村子便开始热闹起来。我总是早早地爬起床,兴奋地跟在大人身后,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仿佛即将开启一场神秘而有趣的冒险。集市位于村子的中心广场,那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场盛大的交响乐。

“卖凉皮嘞,正宗的凉皮,酸辣可口!”一位头戴白帽的大叔扯着嗓子吆喝着,那声音洪亮而富有穿透力,在嘈杂的集市中显得格外突出。他的面前摆放着一辆简易的推车,车上摆满了一碗碗晶莹剔透的凉皮,凉皮上浇着红红的辣椒油、香醋,再撒上一把翠绿的香菜和黄瓜丝,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我忍不住拉了拉母亲的衣角,眼神中满是渴望,小嘴微微嘟起:“妈妈,我想吃凉皮。”母亲看着我,宠溺地笑了笑,轻轻摸了摸我的头说:“好,咱买一碗。”大叔熟练地拿起一碗凉皮,用筷子快速地搅拌着,手腕灵活地翻动,嘴里还念叨着:“娃,这凉皮可筋道了,保证你爱吃。”他的动作利落而娴熟,不一会儿,一碗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凉皮就递到了我手中。我迫不及待地接过,用小勺挖了一口放入口中,那凉皮的爽滑、酸辣的口感瞬间在舌尖上散开,我满足地闭上眼睛,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情,嘴里含糊不清地说道:“太好吃了!”

不远处,有一位卖剪纸的老奶奶。她坐在一个小凳子上,面前铺着一块红布,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精美的剪纸作品。有栩栩如生的生肖剪纸,威风凛凛的老虎、乖巧可爱的兔子;还有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窗花,花朵娇艳、喜鹊登枝。老奶奶眼神专注,手中的剪刀如灵动的蝴蝶,在红纸上翩翩起舞。她微微眯着眼,神情专注而宁静,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她和手中的剪纸。我好奇地凑上前去,眼睛紧紧盯着她手中的剪刀,惊叹道:“老奶奶,您剪得可真好!”老奶奶抬起头,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的皱纹也随之舒展开来:“娃,这剪纸可是咱西北的老手艺了,奶奶剪了一辈子咯。”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张剪纸,仔细端详着,那细腻的线条、精致的图案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在集市的角落里,还有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他们拉着二胡,打着快板,唱着秦腔。一位老爷爷站在中间,他身着一件黑色的长袍,脸上化着浓重的妆容,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与豪迈。他放开嗓子唱道:“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那高亢激昂的唱腔,犹如黄河奔腾的波涛,在空气中回荡。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陶醉的神情,他们有的微微闭上眼睛,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身体随着节奏轻轻晃动,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有的随着节奏轻轻晃动着身体,手中的快板打得有板有眼,眼神中透着专注与热情。我站在一旁,虽然不太能听懂唱词,但却被那独特的韵味深深吸引,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他们表演。

故乡的节日,更是充满了浓郁的人文风情。春节,是故乡最隆重的节日。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整个村子就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之中。打扫房屋、准备年货、贴春联、挂灯笼,每一项活动都饱含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待。

我和父亲一起贴春联,父亲站在凳子上,手中拿着春联,仔细地比对着位置,眼神专注而认真,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思考着怎样才能贴得更完美。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庄重,嘴里念叨着:“这春联可得贴正咯,寓意着新的一年顺顺利利。”我在一旁帮忙递着春联和胶水,眼睛里满是兴奋,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春联贴上后,那红红的纸张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上面写着“红梅迎春笑,玉兔踏春来”,字体刚劲有力,充满了喜庆的气息。

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母亲和奶奶在厨房里忙碌了一整天,终于端上了一桌丰盛的菜肴。厨房里热气腾腾,弥漫着饭菜的香气。有热气腾腾的饺子、香酥可口的炸丸子、肥而不腻的红烧肉……桌子中间还摆放着一条清蒸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爷爷笑着给我们讲着过去的故事,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怀念,目光有些悠远:“想当年,过年能吃上一顿白面饺子就不错了,现在的日子可真是越过越好咯。”我一边吃着饺子,一边听着爷爷的故事,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恩,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时不时地看看家人。

大年初一,天还未亮,村里的孩子们就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挨家挨户地去拜年。我们先来到村里最年长的李爷爷家,李爷爷早已在门口等候,他穿着一件崭新的中山装,精神矍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我们齐声喊道:“李爷爷,新年好,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声音清脆响亮,充满了朝气。李爷爷笑得合不拢嘴,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把糖果,分给我们,眼神中满是慈爱:“娃们,新年好,都长成大姑娘、小伙子了。”我们接过糖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互相看着,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除了春节,故乡的端午节也别有一番风味。清晨,我和母亲一起去河边采艾草。河边的艾草长得郁郁葱葱,散发着一股独特的清香。河水清澈见底,缓缓流淌,发出轻柔的声响。母亲弯下腰,仔细地挑选着艾草,她的眼神温柔而专注,轻声说道:“艾草可以驱邪避灾,保佑咱们一家人平平安安。”她的手指轻轻拂过艾草的叶片,动作轻柔而细致。采回艾草后,母亲把它们挂在门口和窗户上。

端午节的美食自然少不了粽子。故乡的粽子是用糯米、红枣和芦苇叶包成的。奶奶坐在院子里,手法娴熟地包着粽子。她先将两片芦苇叶卷成一个漏斗状,然后舀入一勺糯米,放上一颗红枣,再用糯米填满,最后将芦苇叶包起来,用绳子系紧。奶奶的动作一气呵成,手指灵活地翻动,眼神专注而平静。不一会儿,面前就摆满了一个个翠绿的粽子。我在一旁学着奶奶的样子包粽子,可总是包得歪歪扭扭,但奶奶依然耐心地教我:“娃,别着急,慢慢来。”她的眼神中带着鼓励和慈爱。粽子煮熟后,满屋子都弥漫着糯米的香气。我剥开一个粽子,咬上一口,糯米的软糯、红枣的香甜在口中交融,那味道至今让我回味无穷,脸上不自觉地露出满足的神情。

故乡的人们,质朴而善良,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而真挚。记得有一次,邻居张叔叔家的麦子收割时遇到了困难,人手不够。村里的人们得知后,纷纷自发地前去帮忙。大家拿着镰刀,走进麦田,弯下腰,熟练地收割着麦子。阳光炽热地洒在麦田上,大家的额头上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眼神中却透着一种坚定和热情。王大爷一边割麦,一边笑着对张叔叔说:“邻里之间就该互相帮忙,这算啥。”他的脸上满是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但笑容依然灿烂。张叔叔感激地看着大家,眼眶湿润了,声音有些哽咽:“谢谢大家,这份恩情我记下了。”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张叔叔家的麦子很快就收割完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得不离开故乡,去外面的世界求学、闯荡。离别那天,天空飘着细雨,整个村子都被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雨滴淅淅沥沥地落下,打在地面上溅起小小的水花。我望着熟悉的街道、房屋和乡亲们的笑脸,心中充满了不舍,眼神中满是眷恋。母亲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眼里噙着泪水,声音哽咽地说:“孩子,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常回来看看。”她的手微微颤抖,脸上满是担忧。我用力地点了点头,泪水模糊了双眼:“妈,我会的,您放心吧。”

在外面的日子里,我常常思念故乡。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故乡的人文风情就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我思念集市上那热闹的场景、美味的小吃;思念节日里一家人团聚的欢乐;思念故乡人们那质朴的笑容和真挚的情谊。

多年后,当我再次回到故乡,发现故乡发生了一些变化。村子里修起了水泥路,盖起了一些新房子,但故乡的人文风情依然如初。集市上依旧热闹非凡,那些传统的小吃、手工艺品依然深受人们喜爱。节日里,人们依然会按照习俗庆祝,那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热爱丝毫未减。

我来到了曾经的小学,学校已经翻新,但校园里依然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走进一间教室,看到孩子们正在上手工课,他们认真地学着剪纸,那专注的神情让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我来到操场,看到一群孩子在踢毽子,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毽子在空中上下飞舞,如同跳跃的精灵。校园里绿树成荫,花朵盛开,微风拂过,传来阵阵花香。

我还去看望了村里的老人们,他们依然会在闲暇时聚在一起,拉二胡、唱秦腔。我坐在他们中间,静静地听着,那熟悉的旋律让我感到无比亲切。一位老爷爷认出了我,他笑着说:“娃,你可算回来了,外面再好,也比不上咱这故乡啊。”他的眼神中透着欣慰和喜悦。我深有感触地点了点头:“爷爷,您说得对,故乡才是我的根。”

在故乡的日子里,我重新感受到了那份心灵的宁静与慰藉。我漫步在田野间,看着那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感激。微风轻轻吹过,油菜花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故乡的人文风情都将永远陪伴着我,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离别的时刻又一次来临,我心中虽然依然不舍,但我知道,我与故乡的情谊永远不会断。我望着故乡的山水,心中默默念道:“故乡,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眷恋,我会永远把你珍藏在心底。”车子缓缓启动,我带着故乡的爱与回忆,再次踏上了征程,但我知道,我一定会回来,因为这里是我的心灵栖息之所,是我永远的家。

全书完,更多原著好书尽在QQ阅读